中山中医药健康夜市现场,市民体验中医疗法。
小满刚过,龙舟水初歇。5月25日晚,广东省首个中医药健康夜市在中山市西区街彩虹片区启动。醉龙舞、八段锦、太极扇、健康情景剧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名中医义诊、传统中医疗法体验、中药材辨识、智能中医体验等八个展区依次摆开,数以千计的中山市民摩肩接踵地走进夜市现场,零距离体验高质量中医药服务,感悟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按照规划,这一以弘扬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夜市,将依循天时——二十四节气定期举行,每月至少举办两场。
市—街镇—社区 中山实现中医诊疗全覆盖
25日下午3时,突然颈肩腰腿痛的张先生来到中山西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中医针灸治疗。长期伏案工作的他,第一次走进社区领略中医针灸的神奇功效。主治中医师付燕琼通过辩证、取穴,很快将银针扎进张先生的指定穴位。针灸带来的酥麻、轻微刺痛,让张先生的颈肩痛得到了缓解。
在西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馆里,三间中医诊疗室内已经有五名居民在接受熏蒸、牵引康复等中医特色治疗。“我们中医馆现有中医主治医师3人,康复治疗师1人,中医护士1人,能够开展包括针刺、艾灸、天灸、刮痧、拔罐、放血及耳穴压豆等在内的8大类20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在这个最基层的医疗机构中,省市级名中医会常态化开诊、师带徒,让中医药适宜技术充分满足社区居民的治疗、预防、保健、养生的需求。
几乎同时,数公里外的中山市沙溪隆都医院内,神经医学领域的中医专家黄建龙正在进行门诊带教,既让患者在二级医院内享受到了高水平的中医诊疗服务,又在临床上带出一批特殊的“徒弟”——西医临床科室的科主任们。医院妇产科主任张云梅是中山市大力推进1500名西医“西学中”工程中的一员。通过省、市级名师的言传身教,她将中医经典运用在了指导妇幼保健实践当中。
“通过大力推进中医药在临床诊疗当中的服务度,我们同期的中医门诊诊疗提升56%。市民、患者也从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中获益,医院的次均医疗费用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隆都医院院长王志明告诉南都记者,安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让辖区群众更多地选择留在本镇区就医,真正意义上实践了分级诊疗。
目前中山市已建成市-区域-街镇-社区多层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在广东省率先实现镇街医院和社区“中医馆”100%覆盖。中医馆、中医阁建设扩面提质,到2024年底将实现“中医馆”100%完成再提升、建设100个中医阁。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能开展8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卫生服务站100%能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按二十四节气时间表 每月举办两场中医药夜市
广东省作为中医药大省,中医氛围好、群众基础强,客观上也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进步。而在中山市,中医药诊疗服务能力提升和良好的中医药氛围一直在相辅相成,协同进步。2023年,中山市成为广东省唯一获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的城市。今年4月,中山市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入选两大国家级别中医药传承项目,更是让中山市的中医药事业持续守正创新。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卫华告诉南都记者,中山目前正以落实中医药重大项目落地、推进中医药管理创新、中医药人才团队建设和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强化中医药文化交流等多个维度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山市目前已建立‘1+5+N’中医紧密型医联体。以中山市中医院为网顶,于沙溪、港口、坦洲三镇和石岐街、西区街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同时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院为老百姓提供中医特色医疗服务。”未来,中山还将推动中山市中医药管理局挂牌成立,推进中山与广州中医药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共建临床医学院、中医药研究院,推进中医药“防治康”一体化健康服务模式创新等。
为弘扬中医药文化,中山还会启动中医药“六进一市”活动,即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和中医药健康夜市,让中医药文化与老百姓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其中的中医药夜市,于5月25日夜在西区街彩虹片区正式启动,并将按照每月两场的时间表,结合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进行推进。
当天晚上的夜市现场,数以千计的中山市民走进夜市现场体验。在名中医义诊区,市中医院赖海标、李乐愚等10余名省市级名中医坐镇,将高水平中医诊疗服务送到夜市;在传统中医疗法体验区,广东省非遗项目毫火针疗法、火龙罐疗法、拔罐疗法、耳穴压豆等中医适宜技术琳琅满目,吸引大量群众驻足体验;在中药材辨识区,各类常见中药材一应俱全,不少中小学生们拿起中药秤和放大镜,开启辨识中药材的奇妙之旅;在中药茶饮药膳区,中药烤奶茶、沙溪凉茶、中药药膳、中药糕点散发出阵阵清香……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伍中庆表示,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耕文化的瑰宝,每个节气都与自然界变化和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中山市中医药健康夜市活动根据二十四节气的时间表,将全年常态化开展,让中医药文化融入市民生活,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粤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