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项目强“引流”人才遇“知音”营智南沙方能添足“驱动力”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4月17日        版次:EA06    作者:南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霍英东研究院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大湾区(广东)国际人才驿站。

  高质量发展大调研之南沙

  专家献良策

  新质生产力发展风劲,粤港澳大湾区“新”潮澎湃。在“湾区之心”,广州南沙正乘风破浪,积极拥抱新的“科学的春天”,紧盯颠覆性、前沿性技术,抓牢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依托湾区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努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

  有专家表示,南沙能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进行科技创新布局,是具有前瞻性的做法。但要在奔涌不息的竞争浪潮中抢抓先机、占据制高点,专家建议,南沙要更有针对性地引资引智引技,协助企业打造上下游链条的配套布局。在已具全国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基础上,大力打造留住人才的营智环境,为南沙添足“人才驱动力”。

  要在奔涌不息的竞争浪潮中抢抓先机、占据制高点,南沙要更有针对性地引资引智引技,协助企业打造上下游链条的配套布局。在已具全国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基础上,大力打造留住人才的营智环境。

  让项目“开花结果”

  抓住原始创新,等于抓住了新一轮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节点。随着一批“国之重器”落子,南沙初步形成了以南沙科学城为主阵地、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为原始创新主力军、以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前沿研究战略支撑、以多个高水平科研机构为技术供给主平台的“1+1+3+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南沙能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紧跟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推出‘芯晨大海’战略,进行科技创新布局,是具有前瞻性的做法。”广州大学二级教授、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南沙)改革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涂成林认为,关键是如何在大平台、大装置、大项目基础上,将科技创新资源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避免出现“开花不结果”的现象。

  涂成林表示,南沙要继续强化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要锚定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要承载地的目标,积极推进南沙科学城建设,打造广州南部创新极,并联通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州大学城、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来打造广州南北贯通的科技创新走廊,发挥南沙在打造大湾区科技创新策源地的作用。

  基于此,南沙既要大力引进科技项目,也要强化创新链、产业链布局。“单个项目的引进能够起到领头雁的作用,只有布局创新链产业链才能做大做强。”以南沙大力发展的芯片产业为例,涂成林解释称,尽管芯片外观微小,背后涉及庞大的配套体系与复杂的制作工艺,没有创新链布局,高端芯片制造就无从谈起。要避免单个项目“孤掌难鸣”,应有针对性地招商引智引资引技,协助企业打造上下游链条的配套布局,加快形成创新链、产业链,提高价值链。

  随着招商竞争日益激烈,涂成林表示,目前已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南沙在开拓增量的同时,必须对现有存量给予关注。“既要加强平台、项目的引进,提升增量;也要关注现有存量的优化提升,稳住存量。”

  他提出,南沙目前对大平台、大装置、大项目的投入、布局,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人才的扶持、补贴,都有大手笔的政策配套,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大,关键要从前期投入中获得有效的产出。对此,他建议南沙完善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对平台、项目的前期投入与实际产出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并依据考核评估结果,酌情调整未来的资金投入,让投入转化为产出。

  让要素“自由流动”

  科技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的攻关,离不开先进的科研设备支撑。2021年4月,财政部等三部门联合出台了“十四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该政策指出,对符合条件的科学研究机构、技术开发机构、学校、党校(行政学院)、图书馆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在此次调研中,南都记者发现,2007年落户南沙的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规定,享受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的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社会研发机构,需为在省民政厅登记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霍英东研究院不在此范围内,无法享受进口设备免税政策。

  于是,研究院时常面临时间与费用的选择。“有时一年需要进口总价值上亿元的设备,其中的关税对于研究院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研究院院长高民表示。研究院依照现行海关相关管理办法,从香港科技大学短期借用科研设备,在海关规定的期限内再装箱原路返还,但过程中需要付出相应的时间成本。

  根据有关规定,货物入境之日起需6个月内复运出境。因特殊情况需延期的可办理延期手续,延期最多不超过3次,每次延长期限不超过6个月。延长期满应复运出境或者重新办理进出口手续。“当设备到期,我们需要打包寄回香港,无论是运费还是时间成本都是不小的开销。”高民说。

  2024年3月,《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以下简称“南沙条例”)正式施行。其中,第十四条规定:支持南沙跨境科研物资自由流动,并提出探索实施科研设备、科研样本、实验试剂、耗材等科研用物资便捷管理模式。

  高民对此表示期待,希望以《南沙条例》的出台为契机,南沙科研物资跨境的具体机制和做法能够尽快落地,使堵点疏通,推动创新要素进一步流动。南沙区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在促进科研设备进出口方面,南沙正积极向上级申请优惠进口科研设备税收等政策。

  让人才“落地生根”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南沙厚植营商沃土,先后获评“中国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环境建设标杆园区”榜首、全国“2022年度县域营商环境经典案例”等荣誉。“如果从指标层面去评价,南沙的营商环境肯定走在全国前列,也给全国其他地区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改善提供了一定经验。”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柳立子说。

  2020年9月,南沙在全国率先提出“营智环境”概念,即是指一切有利于人才发展及其智力成果运用的环境。希望通过全域、全方位营智环境建设,系统打造更加有利于人才自由成长、人才顺畅流动、人才价值实现、人才智力资本增值的一流人才发展环境。

  采访过程中,多位专家都将营商环境的讨论延伸至背后的营智环境。“要有能让人发挥作用的大项目、大平台,才能对人才形成吸引力。”涂成林说,比如,南沙现有的大科学装置等“国之重器”,应在未来吸引到更多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目前已永久落户南沙的国际金融论坛、大湾区科学论坛等平台,不仅要落地生根,也应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真正形成人才带动效应。

  能“引才”,更要能“留才”。柳立子分析称,现在的年轻科技从业者与早期习惯埋头于实验室的科研人员有所不同。他们渴望的不仅是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更是在工作与生活之间找到平衡,能与家人共享美好时光。

  “南沙天然的生态环境非常优越,如今商业配套也不断完善,满足人们的日常所需。”柳立子说,在生活环境之上,关注人才的各类更高层次需求也尤为重要。

  如交流需求。涂成林认为,高端人才、科学家群体都有强烈的交流需求,南沙可以指导、支持当地的各类组织举办更丰富的人才交流活动,为科技人才搭建广阔的交流平台,打造可寻得知音的优质环境。

  又如文化需求。柳立子发现,南沙的一些企业引入了不少高端人才,还需要具有高品质文化内涵的项目或场所来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她建议,南沙在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可加大探索力度,特别是在满足文化需求层面。如此一来,南沙更多的创新实践将有可能得到实质性的推动和发展,创新成果也会获得更高的市场认可。

  “从国外科技创新区域的发展趋势来看,科技与文化正呈现深度融合的趋势,科技园区内更是涌现出大量科技与文化交织的创新场景。这些场景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更吸引了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从而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使其更加符合人们的实际需求。”柳立子表示。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