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沉浸“一万小时”锤炼算法 丰富工业制造领域的AI应用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11月10日        版次:PA12    作者:伊晓霞

  德擎光学-王琳

  采写丨南都·琶洲π记者伊晓霞

  王琳

  广州德擎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兼产品经理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写道:“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王琳深信这一定律,在美国读博时,受疫情影响,实验室每周只开放一两天,只要能进去他就会通宵达旦做实验。毕业后来到广州德擎光学科技,王琳带领团队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在行业内首次建立了激光加工过程与AI技术相结合的智能识别算法库,推动了AI技术在工业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

  从小白到行业专家

  构建激光加工与AI结合算法库

  广州德擎光学科技是致力于研发和生产激光加工自动化配套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王琳在来到公司之前,在读博期间的研究方向正好就是激光焊接、激光加工的检测技术。

  他在美国继续深造时,主要工作内容仍然与智能检测相关。回想起那段求学时光,让他印象最深的就是疫情最严重时,实验室开放受限,每周只有一两天可以去实验室。“所以只要能进去,就会没日没夜地做实验。因为做数据处理、做算法运算的时候,若有个别数据出现了错误,整个方案或者整个系统都得推倒重来。那个时候的工作量非常大!”

  但王琳对于自己专业尖端的攀登从未懈怠过。“对我影响比较深的是1万小时定律,就是你想要从一个小白成长为这个行业的专家,必须要在这行业或者这个领域沉浸足够多的时间,可以说这句话一直激励着我。”

  回国上班后,王琳带领团队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于行业内首次建立了激光加工过程与AI技术相结合的智能识别算法库,并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优化了相应的数据检测算法,显著提高了检测的准确率。

  深入产业一线

  帮助企业提高生产良率

  王琳还与团队成员共同研发了激光焊接精密光学检测系统,并将该系统部署在超过十个客户现场,在大于500台设备上稳定运行超过两年,帮助客户实现了从过程缺陷检测到制程监控的突破。

  “现在我已经做够1万小时了,但是这个行业一直在发展,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去给自己增加时长。”王琳表示,近两年,人工智能已经开始从云端走向落地,走向每个人的生活,这个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我们公司的业务角度来看,最开始接触加工制造行业时,劳动密集型的特点非常明显,而现在已经开始更多地利用机器、设备,将AI向工业制造领域去应用。”

  可以说,随着国内智能制造时代的来临,新能源制造与3C制造行业的工业数字化氛围日益浓厚,各个企业面临的智能检测需求也日益凸显,因此公司的检测系统将面临在不同应用场景下新的检测需求与问题。作为产品负责人,王琳也需要深入一线,带领团队开发出更丰富的智能识别算法与硬件方案,用来监测加工过程状态、制程稳定性评估、缺陷检测与异常排查,从而帮助生产企业提高生产良率、杜绝缺陷品流出、提高决策效率。

  “都市工业回归”

  人文环境、政策环境利好企业

  作为研发和生产激光加工自动化配套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广州德擎光学科技专注于最前沿的激光制造检测及控制技术的研发和生产。客户群体涉及新能源行业、3C行业、家电和汽车行业等。

  “此次获评2023年‘琶洲领军算法师’,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海珠区对于基础制造业或者说智能制造发展的支持,其次就是对于像德擎光学科技这类工业应用企业的鼓励。”

  王琳表示,目前海珠区产业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就是都市工业,“这和我们企业类型和发展方向都非常契合”。《海珠区“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实施都市工业回归计划,推进都市工业载体建设,大力发展总部型、技术型、特色型都市工业,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发展模式创新为两翼,推动传统工业企业数字化升级、与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的都市工业发展体系。“可以说,目前海珠区的人文环境或者说政策环境对我们这类型的企业都是比较友好和支持的。”

  算法之于未来

  “人类”的参与仍不可或缺

  谈起“算法”对未来生活的影响,王琳表示,算法是程序的灵魂或者神经,“它能够把各个节点或者说各个支点串联起来,去实现某种功能或作用,所以‘算法’对于整个系统或者整个社会而言,是灵魂般的一种存在”。

  他认为,“算法”会让生活更加地便利,而这也只是一个最基本的影响。“算法本身出自自动化领域,所以它的目的是更加方便、更加简洁地去适配所有使用人员的使用场景。”不过,王琳也指出,算法也会有它的局限性,“它需要汇集各种信息,信息不够丰富的话,它就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即使人工智能时代到来,“人类”的参与仍不可或缺。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