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广雅实验学校初三(4)班 罗妙章
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书法深藏着人生的学问。
幼年初遇,我对书法的理解十分浅显。只记得老师教怎样握笔、运笔,我走了神,听得老师边写边说:“走,停,走,停,慢慢回锋。”转头一看:那一笔,远看,是笔直的;近看,两头粗、中间细,有一种说不出的美。
懵懂间,跟随老师,日复一日。有时练习枯燥无味,老师淡淡地说,生活本如是;有时墨走游龙,老师也淡淡地说,不必挂怀。渐渐地,字体写得板正,墨走顺畅无停。但是,我似乎遇到了瓶颈,我的书法功夫开始停滞不前。我疯狂地练习,一遍又一遍,却无法攻破这一难关。我的字,似乎失去了什么。
直到一天,我遇见了《观书》。
蘸墨,调锋,运笔:临摹于谦的《观书》。随着“书”字的顺锋起笔,一种平稳流畅的感觉涌上心头。作为正文的第一个字,它犹如吹响号角的战士一般,在宣纸上展现出威武招展的姿态。有力的“书”的笔势在提按之间带到了下一个字“卷”上。依旧是顺风起笔,中锋运笔,留下了粗细不一的黑色线条。到了“卷”字最后的竖弯钩,墨迹随着笔尖的上提而慢慢变细。之后,“多”字开始节奏变快,在有力的运笔之后,笔又轻轻上提,并带到了下一字的开头。这样的写法使“情”字更添了一分连绵悠长。顺风起笔的力度,笔尖下压的气魄,无不体现出于谦在写“书卷多情似故人”时表达的豪迈与浪漫。
“活水源流随处满”,我默念着。“活”字刚落笔时,极细的笔尖在宣纸上行走。顿笔,轻轻提笔,在尾部呈现出流畅的牵丝,仿佛给我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一般。坚持经常读书,就能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让人思如泉涌。
一下子,豁然开朗,是我。先前学书法,我极力模仿,以为写得愈像,就愈成功。我努力调出相同的墨色,刻意把每一笔写得一模一样,却全然忘记了写书法的人,忘记了我自己!
反复研读《观书》字帖,才发现,于谦的书写,时而高亢激昂,时而细腻轻快。我仿佛不是在写字,而是在与于谦交流:他对书的热爱,他的勤学苦练,连同他在国家危难之际的勇于担当!书法不仅在传递知识,也在传递思想与情感:那一横告诉我们做人要厚道,那一竖告诉我们要为人正直,那一捺告诉我们要热衷于奉献。
一笔一画,一字一文,书法藏着学问。学问藏在书法中,而我学习书法,在书法的宝藏中快乐地挖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