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公布推广19个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典型案例

一键即可“召唤”多学科专家团队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9月19日        版次:EA08    作者:王道斌 李文

  在广东,大型影像检查预约难、排期长的问题正在逐步破解。

  随着就医需求的提升,看病就医所面临的难点早就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三长一短”。全省各级医疗机构也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引下通过流程优化、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善广大患者的就医体验。

  南都记者近日从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悉,该委发布了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19个典型案例,省人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中医院等单位典型入选。

  三级医院门诊平均等候时间不断缩短  

  今年8月,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局联合出台相关方案,聚焦提升患者诊前体验、门诊体验、急诊急救体验、住院体验和诊后体验,以及改善贯穿医疗服务全程的基础性、支撑性工作等六个方面21项任务,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打通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淤点难点。通过全省范围征集典型案例,从140多项改革举措中遴选出19个典型案例,旨在向全省医疗机构进行宣传推广。

  以挂号问题为例,广东不断优化、完善预约号源、预约渠道、预约流程和信息安全等管理,推动医疗机构提供多途径、多证件、多模式的预约诊疗。截至目前,全省100%三级医院、90%以上二级医院开展多种形式的预约诊疗服务;三级医院门诊挂号平均预约率已达到80.37%,77.77%的三级医院预约诊疗分时段精确到30分钟内,三级医院预约途径超过4种,二级医院平均2-3种。同时,建立医联体、医共体、家庭医生预约绿色通道,与综合医院无缝对接,采用提前放号、及时回收号源等方式,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三级医院门诊平均等候时间不断缩短。  

  大型检查基本实现当天开单当天完成 

  大型影像检查预约难、检查难,一直是广大患者尤其是外地患者就医时所面临的一大痛点、堵点。全省各大医疗机构也正在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优化门诊流程等具体举措来解决这一问题。

  以日均门诊量超过2.5万人次,日均CT、MR检查量相当庞大的广东省中医院为例。该院启动“CT/MRI影像检查零预约”制度,通过优化预约、检查流程和排班制度,工作时间延长至从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0点,除需特殊准备的检查外,其他全部CT、部分MRI患者均可在当天完成,实现检查“零预约”。在报告流程方面,除特殊情况外,24小时内可以拿到报告。

  就在南都记者现场探访的11日当天,家住海珠区的邓女士的经历就印证了就医体验方面的改善。上午9点半就医时开出MR检验单,中午便完成复查部位的影像检查。得出结果后,相关影像资料不仅通过“云”技术共享到了她的手机端,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就实现了MR检查结果的影像共享。“就算去外地就医,带着手机就行,不用带那么多资料了”,邓女士告诉南都记者。  

  253家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试点  

  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来拓展医疗服务的空间和内容,也能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截至2023年5月,全省206家非营利性医院开设互联网诊疗服务,253家医院开展了“互联网+护理”试点。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积极打造互联网医疗平台,建设以线上名医问诊、慢病续方、线上入院申请登记为代表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就诊模式,提供以智能导医、智能AI问诊、复诊预约/提醒、自助检验检查开单、智能导航为代表的智能全流程健康自助服务。截至目前,开通242个云科室(覆盖全院34个国家重点专科),1725名专家坐诊云端,副高以上占比70%,至今服务人次达120万,检验检查预约10万余次,慢病续方12万余份。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建设集就医服务、智慧医疗、健康宣教为一体的“粤妇幼”新媒体移动就医平台,创新开通儿童发热视频问诊,安排急诊医生24小时排班,全天接诊,实时问诊。

  为提高疾病诊疗水平和效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还启动互联网多学科诊疗(MDT)服务,互联网就诊患者通过一键就可能“召唤”出一个多学科专家团队来提供诊疗服务。

  微创化手术大大缩短等待时间 

  统计显示,通过推动日间手术、微创技术运用,截至2021年,广东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提升至15.7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二级以上医院微创手术占比逐步提升,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

  在向医疗技术革新要服务的同时,向信息技术革新要服务也在同步进行。广东省各级医疗机构不断改善入出院手续,优化入出院流程,提供“一站式”服务;推广预出院模式,开展住院费用预结算、床房结算、“当日出院、当日结算”等项目,都在颠覆患者对传统住院就医的认知。  

  院前急救网络从陆地延伸到空中  

  近年来,广东省为加强急危重症的处置能力,不断推动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建设,护航广东居民的生命健康。通过推进市、县医疗机构建立胸痛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广东目前共建设胸痛中心454家、卒重复心154家、创伤中心98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94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179家,已经形成省市县全覆盖的救治网络。广东急救体系也在不断完善,急救(指挥)中心实现地市级全覆盖,急救分中心(站)县级覆盖率达到92.98%,建设网络医院1377家,全省配备救护车6276辆,34家医疗机构建成航空救援停机坪,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李文 通讯员 粤卫信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