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创原点再出发 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天河模式”

天河大手笔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高校推荐项目入驻基地拟最高奖励100万元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9月13日        版次:EA04    作者:夏嘉雯

  天河基地展示的高科技产品。

  天河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展示厅。

  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很多时候起步于高校、科研机构。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天河区深挖“创新策源”,于2020年市科学技术局合作共建广东省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基地所在的五山地区,正是广州高校、科研院所最密集的地区。

  作为广东省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自2020年运营以来,基地以高标准运营,促进优质科技成果在天河转移转化。近日,《广州市天河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若干政策措施(公开征求意见稿)》(下称《政策措施》)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政策措施》除了对入驻基地的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场地支持,还对入驻基地的项目提供服务的单位给予最高200万元绩效奖励,对高校推荐项目入驻基地提供最高100万元奖励,助力天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推进环五山创新策源区的建设。  

  高校、科研机构和基地之间,常态化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在天河转化与产业化,深化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此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集聚,提高源头创新、技术创新的辐射带动力。

  创新企业可半价租用场地六年

  为吸引优质创新企业和各类要素资源在基地落地,《政策措施》提出,经主管部门审核通过的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可享受一定面积和年限的租金和管理费补贴或减免,由入驻主体与基地业主单位或业主委托单位签订租赁合同和物业服务协议,并先缴纳租金和管理费,再由基地入驻主体向主管部门申报租金和管理费补贴。

  其中,经运营机构或孵化育成服务机构引进且由区科工信局审核通过的创新企业,可按照天河基地场地租金评估价的50%租用场地,最高不超过六年;预孵化项目可作为预孵化项目免费入驻由区科工信局划定的孵化服务区域,待满足入驻条件后申请入驻基地,使用免租区域最高不超过半年。入驻基地的创新企业应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天河区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局方面介绍,经过前期运营,天河基地机构集聚效应良好且取得了较好成效,根据前期实地走访摸查,企业装修投入、搬迁成本高,且基地具备企业发展的资源导入,大部分的基地入驻项目表示希望能继续入驻在天河基地。为此,《政策措施》对基地的第二个“三年”续租机制进行完善,已入驻基地且即将满三年的单位,由主管部门或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年度考核,考核通过后可继续享受一定面积和年限的办公场地租金和管理费补贴。对于离开基地前往“天河优创”载体发展的,可继续享受租金补贴支持,每年最高不超过50万元。  

  高校推荐项目入驻最高可奖百万元

  除了租金及管理费补贴、活动场地租金补贴外,为充分调动基地运营机构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入驻项目快速成长,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标杆,《政策措施》拟围绕入驻项目本身和提供服务两个维度,从项目孵化成长、债权和股权融资服务、产学研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基金建设和投资五个方面,对其绩效进行绩效奖励支持,每类机构年度绩效奖励不超过200万元。

  比如,引进区外项目或项目入驻基地期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或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称号的,按每家30万元的标准给予绩效奖励;被认定为广州“高精尖”成长企业的,按每家20万元的标准给予绩效奖励;被认定为广州“未来独角兽”创新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的,按每家10万元的标准给予绩效奖励。

  《政策措施》鼓励高校、科研机构成果转化相关部门积极推动优质科技成果在天河转化。天河对推荐本单位或控股公司技术入股或资金入股的创新企业入驻基地的,每推荐一家企业并成功入驻基地给予高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部门的团队成员5万元奖励,由高校、机构相关部门自行确定奖励名单,每年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科创原点”的华丽变身再出发

  天河基地的前身是位于五山科技街的天河科贸园。沿着五山路一路向北,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集中于此。1985年,天河区政府提出“依靠高校打造科技新区,促进天河区经济的发展”,五山科技街应运而生,并迅速形成产业集聚。20世纪90年代,科技界更是流传着一句话:“北有中关村,南有五山科技街”。可以说,五山科技街是广州科创的原点。

  如今,这里正打造成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环五山”区域将近10平方公里内,汇集了5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20多家专业园区、400家高新技术企业。天河基地正是依托环五山创新策源区优势资源打造,推动广州大院大所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孵化和产业化。

  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广东省农科院六大高校、科研机构是基地的首批“创新大脑”。高校、科研机构和基地之间,常态化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在天河转化与产业化,深化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此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集聚,提高源头创新、技术创新的辐射带动力。  

  设立全国首个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板

  基地重点打造综合服务、成果展示、成果发布、成果交易、孵化产业化五大功能平台,提供“找技术、找资金、找市场、找人才、找场地”服务,推动更高层次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探索开展技术需求“揭榜挂帅”,以技术创新需求为起点,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充分对接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搭建常态化对接平台。

  在基地运营之初,天河区就出台了《广州市天河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试行办法》,针对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服务机构等不同主体,基地从办公场地租金补贴、活动场地租金补贴、绩效考核奖励、引荐奖励、产学研奖励五个方面予以扶持。目前,基地已成功引进17个优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入驻孵化。

  广州普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基地入驻孵化的优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之一。该公司副总经理吴双立认为,天河区各种优惠支持政策、大量人才供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自入驻基地以来,项目获得2500万元股权融资,营收增长了十多倍,去年还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基地会同广东股权交易中心设立全国首个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板,270余项科技成果项目上板注册展示,促进科技成果与资本市场无缝对接,打造科技研发、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全链条创新服务体系。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实习生 钟宇森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