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二代”,2011年进入华新集团,秉承“团结、勤奋、诚信、自强、进取”的华新精神,积极探索开拓新业务领域,2018年接管广州华新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集中运营华新集团旗下物业的商业空间,致力打造物业服务软性实力,助力集团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布局。
提起华新集团,老广州人比较熟悉,因为企业经营的快销品业务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广州大道上一家10平方米的饮料批发档口,到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分销物流商,再到今天集分销流通、时尚产业、生产制造、医疗健康、现代农业、置业地产、股权投融、现代餐饮、城市建筑等多领域发展的企业集团,从最初的几名员工成为近万人的大型集团,跃升为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华新集团的发展,成为业界津津乐道的话题。
“华新的各大事业板块,都关注于国计民生,与国家进步、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都拥有长足的发展前景,我们对此充满信心和力量。”广州华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广州华新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冯翰新说。
从“坐商”到“行商”
华新人创业的原点,可以回溯到1986年的广州海珠。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广州,各行各业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人们对于改革开放、搞市场经济充满热情。华新集团创始人、华新集团董事局主席冯耀良先生便是这个时期下海创业的一员。
彼时,广州大道一带制造工业蓬勃发展,杨协成、百事可乐等老牌饮料品牌扎堆在敦和一带设厂。靠着五金装修工程赚下来的本钱,1990年,冯耀良正式创办企业,在海珠区广州大道上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档口,从厂家进货后再批发分销给其他商家。致力于成为立志创新、勇于开拓的中华民族新一代,冯耀良给企业取名“华新”。
“那时候几乎所有饮料批发档口都是等客上门拉货,生意不愁做。”冯翰新回忆,在众多同行中,父亲首创了“送货上门”,赢得了客户的青睐。越来越多人找到华新,希望他能提供采购、配送一条龙服务。
当时的物流配送,主要依靠三轮车。冯耀良带领着员工们勤奋拼搏,无惧风雨,骑着三轮车穿街过巷,将一箱箱汽水、豆奶等饮料送到了广州各个角落的小卖部、士多,从小档口逐渐发展壮大,1995年,新珠江饮料城落成。“印象中的父亲总是早出晚归,只要不是身体不舒服,他都是十年如一日的准时。”父亲的勤劳拼搏给冯翰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坐商”到“行商”的转变,成为华新集团分销物流业务的基石。1998年,华新开始打造自己的物流体系,组建物流配送车辆近千辆,构建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仓储中心,并第一个引入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打造了现代渠道、流通渠道、餐饮渠道、特殊渠道等立体化的销售通路。
冯翰新回忆,“华新人没有窍门,只有一双双踏实的脚,一步步坚定前行,与每个士多、便利店、商超一步一步建立关系,形成渠道优势。”很快,华新的分销物流网络遍布华南地区并辐射全国各地,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城市分销物流公司。
主动作为带头示范
2000年华新物流中心盛大开业,2007年成立中日合资的华新商贸,2012年成立华银小额贷款公司,2014年华新达投资有限公司、华新房地产公司相继成立,2017年投资医疗养老项目,2018年进军饮食行业……华新集团商业版图的扩张过程,折射出时代变革。在冯翰新看来,每个新板块的拓展,都是华新集团行稳致远的关键节点。
2010年,正值华新集团开辟金融业务,冯翰新从英国完成学业回国后便加入集团旗下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为了学习金融行业先进管理理念,半年之后,入职到一家股份制银行,从事对公客户经理一职。从最初整理客户资料,到后来洽谈业务,再到后来独当一面……短短两年时间,冯翰新每一天都在学习进步,提升自己。
2014年,为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战略布局,华新集团成立新的生产制造板块,投入15亿元先后于东莞、苏州、长沙、清远等地建立饮用水生产基地,冯翰新主动请缨,协助筹建。
从金融业到制造业,对冯翰新来说又是一次跨界。“筹建期间主要是下工厂,那时候还是跟着师傅学习。”冯翰新口中的师傅,曾是广州本地一家大型生产企业的高管,管理经验丰富。有一次,厂里遇上设备故障,工人们就停下来休息了。师傅见状就只说了一句“机器运作不了,但人可以”,说罢就拿起了牛皮纸胶带,开始封箱。
“在师傅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作为管理者更应该主动作为,带头示范。”随后,冯翰新自告奋勇担任清远怡宝水生产基地的厂长,住在工厂旧宿舍,每周广州清远两地往返,一做就是两年。如今,华新共投入21条高速瓶装饮品生产线,年产量高达36亿瓶,成为行业标杆。
在工厂做了两年负责人后,冯翰新重新回到华新集团,负责重整集团物业资产,担任广州华新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他意识到以物流起家的华新,在各城市有不少仓库、厂房等物业,分散管理既无法实现统一管理,亦不利于提升品牌效应。对此,他提议对业务进行整合,由华新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集中运营华新集团旗下物业的商业空间,包括商业综合体、超甲级写字楼、科创产业园和仓储物流中心等多种业态,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短短几年时间,冯翰新就已经涉足集团多个业务板块并取得显著成绩。“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门道,也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这需要我自己去接触、学习,对我来说这些都是机会。”冯翰新说,自己先后从事不同行业,不论是否自身所长,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总是彼此互通。“难题每个行业都有,考验的就是作为负责人的我们如何去解决、用何种心态去解决。”
围绕民生多元发展
位于海珠区琶洲大道的华新中心,是华新集团投资建设的超高层甲级现代商务综合办公大厦。2022年投入使用后,这里成为华新集团总部办公基地。大厦所在区域,是广州总部经济聚集区,也是国家级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集聚区。站在华新中心39楼办公室放眼远望,广州塔以及珠江两岸风景一览无遗。
“海珠区的发展只能用‘突飞猛进’四个字来形容,我们相当看好海珠的发展。”除了出国留学的那几年,冯翰新长期都在海珠区工作、生活,他对这片土地特别有感情。
如何让公司有持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步入而立之年,作为“创二代”,冯翰新有着自己的思考。“做企业就像行军打仗,要注重战术和战略。术的层面,就是具体的经营策略执行,需要细致到每个环节,不断复盘改善。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更需要战略的指引和提前规划。”冯翰新认为,只有有了战略的思维高度,才能做好市场的洞察和前瞻性的产业布局,从而提升企业经营层次、服务深度、产业链统筹,提升企业竞争力。
冯翰新介绍,近年来,华新集团在转型升级方面投入较大并初见成效。以集团重点企业华新商贸公司为例,集团结合业务实际,提出内贸外贸双轮驱动、增强多品牌矩阵、完善物流体系等多方位的高质量发展目标。依托“华新食品研究院”“华新物流与供应链试验室”的研究成果,大力打造广清食品生产基地、武汉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华新集团已初步完成纯净水、矿泉水、茶饮料、乳饮料、椰汁植物饮料为矩阵的自有品牌生产、销售体系建设。
“华新的八大事业板块都关注于国计民生,与国家发展、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致力通过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打造民生服务产业生态圈。”冯翰新表示,国家省市政府对民营经济越来越重视,密集释放出利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并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这让民营企业家有更充分的信心加大投入,做大做强企业。
“一家亲”党建模式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如何在党建引领下实现新突破、新作为?作为广州市非公经济组织“双强六好”党组织以及海珠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星级示范点,华新集团的实践经验或许值得借鉴。
在长期实践中,华新不断积极探索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有力推进党组织建设,形成具有华新特色的党建“一家亲”工作模式。在华新,除了各种主题党日活动外,还有多项意义与创新兼具的比赛,如消防知识竞技大赛、“走红色足迹·悟红色精神”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向心力,更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切实地融于其中,为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华新集团积极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多措并举助推企业发展提质增效。从2007年在企业内部成立“爱心互助基金”,为患重大疾病或经济困难职工家庭提供帮助,到2012年正式注册成立广州市华新公益基金会,多年来,华新集团在乡村振兴、助学育人、助医济困等领域大力开展相关活动,以行动践行新时代责任担当。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华新集团发挥多板块资源优势,先后向20多个疫情防控点支援20000多箱防疫物资,总重逾200吨,为筑牢防疫屏障贡献力量,用行动诠释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时代精神。
冯翰新表示,华新将自觉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牢固树立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体两面”的理念,将党建理念融于日常业务中,把党建工作成效转化为发展活力和业务实力,以党建引领推动业务发展行稳致远。
采写丨南都·琶洲π记者 夏嘉雯 实习生 郑铭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