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两个字,对广州的商贸能量等级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中古时代的藩坊,近古的海珠石商埠,到广州十三行的出现,羊城“千年商都”的称号当之无愧。
而千年之后的转身,广州商贸业的发展却放慢了脚步。截至去年第四季度,广州优质零售商业总存量、人均优质商业面积、已进驻国际奢侈品品牌数量在全国城市中的排名均无法挤入前三。
尤其是成都、杭州这样的新一线城市,在近年来绽放的商业魅力太过耀眼。相较之下,广州头顶的光环更是有所暗淡。
其实早在2016年,广州就提出了国际商贸中心这个定位。今年3月8日,更是率先发布了全国首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题规划——《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下称《发展规划》)。
“国际”两个字,对这个城市的商贸能量等级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今,7年过去了,广州离这个目标还有多远?千年商都如何发挥优势和能力推动商贸业进阶?
A
广州商贸传统优势 正慢慢流失和老化
新一线城市在商业领域的追赶,向来用实力说话。
2022年,成都有15个商业项目(商业建筑面积≥3万㎡)入市,新增供应140.6万㎡。其中SKP为亚洲最大的下沉式建筑,全国首个下沉式高端时尚百货,它的开业为成都2022年的商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样是去年,杭州新增了10个商业项目(商业体量≥3万㎡),今年一开年更是好消息不断:1月,王府井商业中心入驻萧山,带来杭州首个王府井购物中心;2月,新城拿下城北崇贤商住地块,将落地杭州首个吾悦广场。而在接下来的2年内,这个城市还将相继迎来杭州中心、杭州恒隆广场、杭州K11购物艺术中心、杭州IFC和杭州SKP等多个大项目入市。
而广州去年全年仅录得五个购物中心开业,且没有拿得出手的重磅项目。更有多家老牌商超和百货在近两年内纷纷撤场:广州王府井百货、摩登百货海购店、东百花地湾店、天河城百货北京路店……
“这个城市积淀的商贸优势正在流失和老化。”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广州缺少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大型流通龙头企业,缺乏商业创新,也没有显示度较高的商贸集聚区。”
截至2022年12月30日,A股(包括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百货零售行业共有44家上市公司,其中有4家市值超百亿——这里当然没有来自广州的企业。顺着市值榜单一路向下,直到第17位才能看到“广百股份”的名字。
广州商业的荣光,都留在了过去,成为了历史。改革开放以来,广州以商品流通为突破口,在改革开放中大胆尝试和探索,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
1980年10月,高第街成为中国第一个经营服装的个体户集市。1981年4月,广州友谊公司在环市东路开设超市,成为中国大陆零售百货店中的第一家开架商场。1984年5月,越秀区西湖路灯光市场开业,这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最早的灯光夜市。1985年,广州南方大厦百货商店成为全国国营百货商店(场)中,全年商品销售额、实现利润和缴纳所得税均为最多的百货商店。1996年,天河城广场开业,这是中国第一家真正的购物中心。
“在一线城市中,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上海聚焦金融,深圳发力科技。所以国家定位的国际商贸中心,广州是最合适的。”王先庆表示,可惜的是,近20年来,广州没有从战略高度去推动国际商贸中心的打造,商贸领域创新不足,错失了先机。
“现在,杭州在拼数字商贸,成都在拼时尚,深圳在拼科技商贸,上海拼首店,广州能拼什么?”王先庆认为,就算目前跨境电商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但大平台并不在广州,“我们也只是个过境!”
就连此次发布的《发展规划》也指出,广州拥有纺织服装、皮革皮具、美妆日化等产业集群,但主要集中在低端加工、代工环节,产品低端化、同质化问题明显,缺乏以品牌为引领统筹设计研发、运营销售等高价值环节,导致大部分产品缺少市场竞争力。
此外,国际交流活动的带动作用也未充分凸显。疫情前,广州举办国际会议数量仅17场,举办国际体育赛事32场,处于国际消费中心培育建设城市的中游水平(2019年)。国际交流活动少导致广州对国际人群的消费吸引较低。尽管疫情前广州入境旅客高达899.4万人次(2019年),入境旅客数量全国排名第2,但在入境游客的构成上,绝大部分来自港澳台地区,外国游客占比仅为38.5%。
B
广州商业存量、人均商业面积低 奢侈品品牌进驻量排全国11位
2020年,广州正式向商务部申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2021年,广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将此前打造“国际商贸中心”的说法进行了升级。
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广州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主动构建新消费格局、形成国内外“两个消费市场”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广州市城市能级持续提升、实现广州市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地位跃升的重大举措。
那么,什么是“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否有具体的指标去评判?
戴德梁行是唯一加入到“广州开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课题组”中的跨国机构。3月8日广州出台的《广州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规划》中,有不少零售市场的数据来自该机构,包括优质载体与运营主体规模、国际品牌竞争力、消费知名度等指标,这些数据直观地指出了广州在商贸领域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戴德梁行广州商业部高级助理董事温苑雯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提供了这几项指标的最新数据。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广州优质零售商业(指自持型、统一经营面积在5000㎡以上的零售商业物业)总存量约501.3万平方米,位居国内一线城市第四,距离北上深的优质零售商业总存量有一定的差距。
广州人均优质商业面积仅0.27平方米,与上海(0.86平方米)、北京(0.63平方米)、深圳(0.36平方米)差距较大。截至2022年,进驻广州的优质商业运营商项目数量合计仅12个,与上海(67个)、北京(32个)有较大差距。
同样截至2022年底,广州已进驻国际奢侈品品牌数量为99家,位居全国城市11名,奢侈品消费者总量占全国约1.50%,排名第9。
20年前,广州市民王女士还是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那时,她有一位从事零售行业的师兄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在香港花了几千块钱买了一件大牌衬衫,穿去上班,走亲戚,和朋友聚会,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人问起他这件衬衫。”一身行头无人欣赏,背后折射的是当年广州高端商业业态的缺失。
南都记者在2012年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看到,当时业内人士就已经指出:“广州的商业特别是百货零售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缓慢,在客观上阻滞了国际高端品牌在广州的发展。”
如今,王女士的职业也与消费领域相关,经常去外地出差。“2018年上海兴业太古汇开业时我去走过场子,2021年上海前滩太古汇开业时我也去过,深深体会到上海和广州消费氛围的差别。”她表示,以爱马仕为例,广州一城一店,仅有广州太古汇店这一家,而随着上海前滩太古汇的开业,该品牌在上海已开出了四家门店。
已经连续发布了4年的《中国商业地产活力40城》报告,从零售业态发展水平、休闲业态发展水平,购物中心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意愿与消费水平四大指标对国内40个中大型城市进行了评分和排名。在最新的2022年榜单中,广州仅排第六位,位于上海、北京、成都、深圳和杭州之后。
连国内前列都算不上,又如何做国际商贸之都呢?
C
寻找商贸业发展突破口 重点聚焦四大时尚产业
温苑雯表示,论商业影响力和辐射力,亚太地区看香港,大中华地区则看上海,“在这个层面上,广州确实没有优势”。
但她同时强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评判,不能仅看商业消费、商圈建设,更重要的其实是在产业端。“广州在这方面仍有优势!”
这与王先庆的看法达成一致。“广州有产地优势,这是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他表示,很多商品虽然不是在广州卖掉的,但却是广州生产的。“广州的商贸氛围和资源一直都在。特别是会展业和批发业,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
王先庆指出,目前,广州专业市场的整体发展仍然领先全国。
来自广州市场商会的数据显示,广州现存市场551家,品类涉及30多种,交易额近万亿元,辐射全球。其中,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就是纺织服装产业——以全球规模最大的中大布匹市场集群(近60个布匹面料专业市场)和流花站西、十三行、沙河、新塘等几大服装市场集群(180多个服装专业市场)为纽带,形成了从面料辅料、时装设计、加工生产、展示销售、时装发布以及相关产业链供应链配套体系,涉及服装企业及关联企业3万家以上,服装服饰品牌3000个以上,从业设计师超过1万名。
除此之外,广州还形成了引领全国的美妆市场集群、皮具箱包市场集群、珠宝首饰市场集群等,仅三元里商圈就有35个市场,经营业户达1.2万家,拥有1200多个皮具品牌。美容化妆品类市场近10家,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化妆品批发市场集群。
因此,温苑雯也非常认同,在寻找商贸业发展的突破口上,广州还是找准了“国际时尚之都”这个发力点,重点打造四大时尚产业,即服装、美妆、珠宝以及皮具。
目前,广州时尚产业也形成了较强的“快”优势。如服装产业工艺流程可以在同城一天24小时内完成。
D
打造自有品牌做品牌策源地 借跨境电商抓住消费新机遇
当然,光有批发业还不行。“广州不能只做商品的集散地,最重要的还是打造自己的品牌,做品牌的策源地。”温苑雯表示,番禺淘宝村的存在,就说明广州以往赚的是“中”端的钱,而不是“终”端的钱。
“我们要增加时尚产业的附加值,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而要有自己的品牌,就要搭建品牌落地的载体。”2017年,天河路商圈商品总销售额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销售额达万亿的商圈。但温苑雯却指出:“天河路商圈被称为全国首店收割机。这恰巧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广州能吸引国际品牌的商圈也只有这一个。”据悉,一些高端品牌为了进入位于天河路商圈的太古汇商场,宁肯排队等上两年时间。
“除了商圈建设,广州还应该打造大型的产业消费集聚区,为商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空间和载体。另外也要培育本土大型商贸龙头企业。”王先庆建议,除了政府扶持,注入资本外,也可推动企业整合,避免商贸企业越做越小,逐步失去影响力。
“年轻消费者正在成长,他们喜欢个性化且性价比高的产品,跨境电商这一模式恰恰有这方面的优势。”国务院参事、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发起人汤敏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第一轮电商兴起时,确实涌现了很多大平台。“但现在,第二波发展机遇来了。”他表示,随着“独立站”的出现,跨境电商领域在未来可能不需要很多大平台了。“电商业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广州要追上这波新动向,重塑跨境电商格局。”
声音
广州缺少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大型流通龙头企业,缺乏商业创新,也没有显示度较高的商贸集聚区。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评判,不能仅看商业消费、商圈建设,更重要的其实是在产业端。广州在这方面仍有优势!
——戴德梁行广州商业部高级助理董事温苑雯
除了商圈建设,广州还应该打造大型的产业消费集聚区,为商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空间和载体。另外也要培育本土大型商贸龙头企业。
——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会长王先庆
随着电商“独立站”的出现,跨境电商领域在未来可能不需要很多大平台了。电商业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广州要追上这波新动向,重塑跨境电商格局。
——国务院参事、中国跨境电商50人论坛发起人汤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