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湾湖公园内残障人士“游园难”

记者走访发现园内无障碍设计不合理,管理方称将排查整改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3月20日        版次:EA06    作者:魏志鑫

  公园内多数亲水平台没有设置无障碍通道。

  公园的游览主线常常被台阶阻断,坐轮椅的游客只能原路返回。

  公园里一处通往泮塘历史文化街区的无障碍通道被封闭。

  无障碍通道中部的平台面积较小,游客操作轮椅下行时有悬空的风险。

  荔湾湖公园一直是广州市民钟爱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展现岭南园林风光的代表性旅游胜地。近期,有残障市民向南都“记者帮”反映,荔湾湖公园内的无障碍设施仍待完善,残障人士或出行不便的游客去游园时会遇到不少尴尬场景,希望公园的无障碍环境能进一步优化。

  残障市民

  公园缺坡道,无障碍设计不合理

  市民云熙(化名)住在广州市主城区,平时喜欢坐轮椅到市里各大公园游览散心,在荔湾湖公园游园时,她发现园内很多地方缺少无障碍坡道,一些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也不够合理。“我经常看到有老人家坐轮椅来逛荔湾湖公园,由于没有无障碍坡道,只能在一些开阔的位置休息,不能和亲友一起到水边或凉亭里,挺遗憾的。”

  “有坡道不等于是无障碍通道,设计和施工之初应该遵守相关规范,不然对使用者会存在安全隐患。”云熙表示,虽然荔湾湖公园内修建有坡道和无障碍通道,但一些坡道要么设计不合理,例如坡度太大或缺少扶手,要么被封闭占用,对坐轮椅的游客难以起到帮助。

  记者走访

  官方的游览线路,轮椅走不了

  3月1日,南都记者与云熙一同走访荔湾湖公园,当日天气晴朗,园内游人众多,其中不乏使用轮椅的老人和残障人士。荔湾湖公园水域面积占比很大,湖景也是其特色之一,园内多处陆地被水体隔开,需跨拱桥通行。

  在公园中部,云熙指着不远处的尚理亭告诉记者,不少街坊喜欢聚在亭中弹唱粤曲,虽然她很想到亭里欣赏湖景,但到达凉亭前的几级台阶令她的轮椅无法继续前行。记者观察发现,尚理亭面积宽敞,紧靠湖边,但四周均被台阶垫高且未设置坡道,现场其他坐轮椅的游客同样只能在台阶外远观粤曲表演。继续走访后记者发现,除了尚理亭,荔湾湖公园内多数亲水平台都以阶梯连接外部,没有设置无障碍坡道,仅有个别区域能够令轮椅行至湖边。一些供游客歇息和遮荫的回廊也有类似情况,缺少坡道让轮椅进入。

  记者还注意到,官方游览地图贴心地为游客提供了游览线路建议,但云熙告诉记者:“游览动线对轮椅游客是无效的。”在实际走访中记者也发现,公园主要道路的拱桥和阶梯都缺少无障碍坡道,阻断了轮椅的通行,轮椅游客往往游览到一半才发现无路可走,只好原路返回。

  此外,公园现有的一些无障碍通道和坡道也存在设计不合理或被堵占的情况。在荔湾湖公园通往泮塘五约历史文化街区的无障碍通道上,有一处1.2米宽的正方形转弯平台。云熙告诉记者,按照住建部发布的《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轮椅坡道中间的休息平台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米,否则轮椅在平台上很难转弯,轮椅乘坐者独立操作的时候,甚至会有悬空的风险。在另一处坡道宽敞并且安装有扶手的无障碍通道上,记者却看到坡道底部被几盆盆栽封堵,导致通道完全无法使用。“把无障碍通道封闭,也许有它的原因,但这是不合理、一刀切的做法。”

  走访后,云熙告诉南都记者,从她的实际体验来看,广州市内一些公园的无障碍环境设计更为完善,值得荔湾湖公园学习。作为广州标志性景区之一,她希望公园方面能积极听取她们的声音,继续改善园区的无障碍环境。随后,南都记者也将走访情况反映至荔湾区景区管理中心。

  管理中心

  将全面排查整改 统筹考虑无障碍设施建设

  3月8日,荔湾区景区管理中心回应南都记者表示,公园管理方自2020年起按照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市民游客的实际需求,组织建设了4处无障碍通道、5处无障碍卫生间和2个无障碍停车位。为确保无障碍设施使用安全性及功能性,结合景区日常管理巡查工作,管理中心也安排了专人重点检查无障碍设施状况并及时组织无障碍设施修缮维护工作。

  对于市民反映的轮椅游览路线被阻以及无法进入亲水平台,管理中心表示:“荔湾湖公园及荔枝湾景区水域面积占比较大,且呈分散布局,阻断了陆地的连续性。前期园区建设过程中考虑整体景观效果,园区内桥梁主要以拱桥为主,同时要满足湖中作业船只通航需求,以致存在桥梁坡度较大的问题。园区内区域地势高低错落,改造空间限制等客观因素,导致部分亲水平台未能实现无障碍通行。”

  管理中心称,下一步将按照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相关要求,全面排查园区已建无障碍通道设施情况,对不符合规范的及时做好整改。此外,将积极向有关部门申请专项资金,完善标识系统及文字提示服务,争取完善手语翻译服务。最后,结合近期园区改造建设项目,统筹考虑无障碍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荔湾湖公园的无障碍环境。

  “希望管理中心能够准备好具体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无障碍的建设规范去完善无障碍通道和栏杆扶手等设施。”看到管理中心的回应后,云熙还建议,在改进过程中,可以邀请残障人士或者残联等方面现场试用,结合他们的真实体验进行优化,“大部分残障人士本身会自卑和内向,但这不表示他们不愿意走出家门。”后续进展情况,南都记者也将持续关注。

  出品:南都“记者帮”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魏志鑫 实习生 王樱淋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