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当生活在别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当生活在此处时,那是真实,是现场正发生。
关注身边真实,走进生活现场。日前,南方都市报与广州市教研院合作开展“兔年说兔”非虚构征文活动,粤港澳大湾区内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在校生书写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非虚构写作是虚构写作的基础。”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原院长、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主编柯汉琳教授接受南都专访时表示,基础教育尤其是中学生,要把写作训练的重心放在非虚构写作上。因为无论是语文教材还是高考作文,主导方向都是非虚构写作,要求高中生把基础打好。
不过他也发现,高考作文写作中较突出的问题是“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他呼吁老师引导学生多接触现实、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加强思辨性文本阅读,培养学生的求真思维和科学精神,完善学生的精神生态。
非虚构写作是虚构写作的基础
“事实上,关于非虚构写作的讨论,不只是在教育界,文学界早已有之。”柯汉琳告诉南都记者,按照传统的理论来讲,文学中的小说、戏剧、史诗等都属于虚构写作,小说之所以被称为“艺术的谎言”就因为它是虚构的;不过在文学范围内,也存在着非虚构写作,比如后来产生的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等。“在文学界,有人看好非虚构作品的发展,认为其新闻性强、更有市场。也有人认为,虚构性的传统文学创作更具有文学价值,更能体现文学的特征。”
在他看来,无论是虚构写作还是非虚构写作,都要求有真实性;但虚构写作注重的是符合生活逻辑的“真实”,而非虚构写作更加关注生活事实的“真实”。“换一个说法就是,前者重视本质性‘真相’,就是我们常说的‘艺术真实’;后者重视实实在在发生的‘事实’。”
“如果说作家更重视虚构写作,那么我们教育界特别是基础教育,对于中学生而言,仍然要把写作训练的重心放在非虚构写作上。”他表示,语文教学中的非虚构写作包括议论文、说明文、演讲稿、人物通讯、综述、推荐书、书信等,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必修课程”“基础课程”。
柯汉琳指出,非虚构写作是虚构写作的基础。借用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作文试题中的“本手、妙手、俗手”做个比喻,非虚构写作相当于写作中的“本手”,是写作的基础;虚构写作则相当于“妙手”,是在“本手”基础上提升的一种创造性写作。与虚构写作相比,就语言运用而言,非虚构写作运用的是“语言系统”,必须严格遵守语法规范,相对保守,不能随意创新;虚构的文学写作运用的是“言语”,是个性化的,相对自由的,有创新性的,像诗歌语言那样,可以打破语法结构。如果非虚构写作语言的基本要求都做不到,一动笔就病句多多,怎么可能进行虚构写作呢?非虚构写作的训练绝对是基础性训练,青少年学生的写作要建立在扎实的写作基础上。除了语言规范,更要从写“事实”“说真话”开始。加强锻炼非虚构写作才能更好地在“妙手”笔下写出虚构写作类作品。
语文教材与高考作文导向
一直强调“贴近生活”
事实上,非虚构写作的重要性,一直体现在语文教材和高考作文中。
作为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分册主编,柯汉琳很清楚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情况。他介绍,必修和选择性必修教材一共有5本,要求写的大小作文37篇,包括必修22篇、选择性必修15篇;其中33篇是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人物通讯、演讲稿、文学短评等,都属于非虚构写作范畴,占比90%,“这很明显,高中阶段的写作学习以非虚构性写作为主。”
曾作为多年的广东省高考评卷语文科组长,柯汉琳也非常了解历年高考的作文要求。他指出,高考作文并不提倡考生写文学作品,或者说不提倡大家进行虚构写作。“我们的高考作文命题,从来没有要求学生写小说、戏剧等虚构作品。相反,高考作文题经常会要求‘贴近生活’,写出自己经历或感受过的真实生活。”
如此看来,无论是语文教材还是高考作文,都强调非虚构写作,要求高中生把这个基础打好。
但柯汉琳也发现,考生写的高考作文普遍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那就是“逻辑思维能力较弱”。高考作文要求学生的语言表达首先要准确,思维要有条理,思路要明晰,否则,“就会在作文中出现各种病句”。他指出,“高考《考试说明》明确列出作文病句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归根到底都是思维问题,都与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弱有关。逻辑思维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关系认知上,如果认知足够清晰透彻,表述就不会混乱”。但至今每年高考作文中这种病句仍屡见不鲜。
柯汉琳说,考生在写高考作文时选写的文体基本以议论文为主,而议论文与逻辑思维关系很密切。“如果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写议论文时论证能力就弱,运用材料来论证观点的能力也会不足。这是对事物本身的内在逻辑没认识清晰导致的。”他认为,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写好议论文,非虚构写作的议论文属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重心,高考中作文选写议论文的考生数量也较大,因此必须“修理”好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其中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坚持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同步进行,才能让他们写出好的议论文。
建议老师引导学生
多接触现实培养求真思维
“逻辑思维实际上就是求真思维。”柯汉琳表示,如今高中语文新课标非常重视科学思维,新课标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第二点讲的是思维品质,这其中就包括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这类思维属于科学思维。新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比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等,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据介绍,我国语文教材选文一直以文学作品为主,占据教材文本70%以上,而文学作品主要锻炼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感性思维,所以增加一些思辨性文本阅读特别是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是非常必要的。新编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不仅设计了社会科学文化论著单元、自然科学文化论著单元,还设计了“逻辑的力量”学习单元,这是以往语文教材所没有的。这凸显了对科学思维的重视。
“人文精神求善、求美,科学研究则求真。”柯汉琳指出,培养求真思维,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多接触现实、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引导他们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内在逻辑,训练分析并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求真思维,也要适当加强思辨性文本阅读。与其和学生讲道理,不如让他们多读书。在阅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著作过程中,特别是哲学读物等,自然而然就会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无论是一个人的精神生态,还是一个社会的精神生态,都应该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平衡发展,两者缺一不可。高中生的精神生态同样应该求善、求美与求真的思维与精神得以平衡,这样的精神生态才是健康的。”柯汉琳说道。
兔年说“兔”征文
兔年已至,你想成为一只怎样的“兔子”?一种食物、一幅画、一个玩具,与“兔子”或“兔年”有关的人和事中,哪些让你印象深刻?属兔的自己、朋友和家人,在兔年有哪些难忘的经历?由广州市教育研究院主办、南方都市报承办的智慧阅读“文溪笔会”非虚构征文活动开始了!
主题:兔年说“兔”
●参加对象:粤港澳大湾区内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在校学生
●征文要求:题目自拟,要求主题突出,内容真实。作品必须是原创,抄袭作品或挪用他人素材一律取消参加资格。
●字数要求:400—2000字 文体要求:除诗歌外,其余均可
●投稿时间:即日起-3月20日
●奖项设置:分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共3个组别;每个组别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获奖者由广州市教研院签发获奖证书。同时设置学校优秀组织奖和指导老师伯乐奖。获奖作品将在南方都市报、广州现代中小学生报纸质版面上给予公开发表。
●投稿渠道:扫码二维码即可投稿或进入“南都校探”公众号,回复【征文】进行投稿
采写:南都记者 孙小鹏 实习生 胡可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