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深耕裸眼3D技术 追求更逼真立体视觉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1月16日        版次:GS10    作者:黄姝伦

周建英 广州弥德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曾任中山大学激光与光谱学所所长

  采写丨南都·琶洲π记者 黄姝伦

  摄影丨南都·琶洲π记者 钟锐钧

  人有双眼,左右眼的视差令大脑形成立体视觉。裸眼3D技术使人们无需借助设备,体验逼真视觉效果。“3D显示的信息量更大,近在眼前,人们从未停止对更立体视觉的追求。”广州弥德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弥德科技)创始人周建英说,从3D眼镜到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以及新潮的“元宇宙”概念,技术、市场都在追求临场感、沉浸感。

  周建英团队深耕裸眼3D技术已逾10年。周建英曾任中山大学激光与光谱学所所长,在大学执教30年,近年的研究领域集中在3D显示光学与成像光学、3D显示示范性应用及产业化方面。

  越变越薄的裸眼3D显示器

  走进海珠区中山大学科技园内的弥德科技办公室,数台裸眼3D显示器正在运行。记者摘下口罩,站在距离显示器屏幕50-100cm处,镜头识别人脸后,定位左眼和右眼位置,基于双眼视差,光学装置合理分配左右眼图像,眼前即呈现出立体的视觉效果。

  电影、游戏和购物场景、博物馆文物等跃然屏上,和初代产品相比,近几年显示器正在越变越薄。对着定制的裸眼3D显示器,中风患者可以在游戏中进行脑卒中康复训练,这款名为“凌空抓花”的人机交互游戏,通过抓取手势控制显示内容,由弥德科技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合作开发。

  3D技术并非新鲜事物,人类已经探索了百年。1838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尔斯·惠斯通(Charles Wheatstone)发明了立体镜,这是最早用以观看3D立体图像的装置。2009年年底,3D电影《阿凡达》全球热映,观众戴上3D眼镜,走进如真如幻世界,逼真的视觉体验俘获了大众消费者,电影院开始大规模采购3D放映设备,改造影院,产业需求井喷。

  好景不长。华谊兄弟研究院2020年9月曾撰文称,三星、LG和松下等电视制造行业巨头都曾在3D技术上押过“巨注”。但戴3D眼镜的体验并不尽如人意,产业经历低谷期,3D电视已乏人问津,任天堂3DS掌上游戏机停产。

  专注开发指向光源裸眼3D技术

  而裸眼3D技术最大优势是摆脱了眼镜束缚,人机交互方式更自然。但业内有声音认为,该技术在分辨率、可视角度和可视距离等方面存在不足,尤其是效果一定程度取决于头部位置和坐姿,一台机器可容纳的受众有限。

  许多裸眼3D技术相关研发项目产生效益的周期较长。中研普华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裸眼3D显示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现阶段裸眼3D市场体量较小,主要在商业方面应用。

  周建英介绍,弥德科技专注开发指向光源裸眼3D技术,目前小规模生产定制化显示器。这项技术突破了裸眼3D传统主流的传统视障光阑与柱透镜显示多年技术瓶颈,在显示品质、制造精度与可扩展性等方面具备优势。

  “显示器制造涉及很长的产业条链,需要上下游完备作为产业支撑。”周建英表示,裸眼3D显示生态尚未建立健全,满足消费者刚需的、实现批量生产的应用场景有待继续挖掘。如今的3D显示技术应用场景拓宽,涉足医学、工业、教育、旅游等领域的越来越多。

  对话

  南都·琶洲π:能简单谈谈你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吗?你学物理光学出身,为什么会选择显示光学与3D显示技术与应用作为细分研究领域,并投入裸眼3D行业创业?

  周建英:我是武汉人。1982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光学系,作为公派留学生,1984年至1988年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物理学系求学,后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激光物理等。回国后便赴中山大学任教,今年刚退休。

  人类对3D技术的探索回溯有上百年,技术受限,观感不佳,一直没有普及。2009年年底,真人动画混合电影《阿凡达》上映,3D电影真正走进大众消费,以立体的动感突破了影像的二维限制。此前,我们一直在投入基础研究,3D产业渐兴,令科研者意识到这个领域的商用潜力,这一盯就是十几年。

  3D电影掀起热潮后的几年,眼镜辅助式3D技术趋于成熟,虽在泛娱乐行业兴起,但还是无法支撑整个产业的发展,市场刚需有限。现在3D电视已乏人问津,佩戴3D眼镜看电视,家庭用户缺乏动力坚持,硬件配置跟不上、片源不够等等问题形成掣肘。

  技术做到极致,却找不到刚需痛点。作为从业者,我们在一段时间里是挺困惑的,发现你技术做得再好,也不一定有人买单。

  南都·琶洲π:2012年8月,公司前身佛山英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是什么契机令裸眼3D技术投入成果转化?

  周建英:2012年,佛山英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开始做科技成果转化,接一些政府项目,提供定制服务,吸引了小额投资。2013年,公司研制出全高清裸眼3D显示原型机,2016年变更为弥德科技,同年12月,全高清裸眼3D台式显示器FD2410获得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

  生态

  看好未来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南都·琶洲π:资料显示,2014年前后,裸眼3D显示行业进入阵痛期,陆续出现相关项目研发终止、企业倒闭或业务转型等状况。作为从业者,你如何看待?

  周建英:当时,电子巨头都在酝酿着布局显示技术革命。近年,曾有某上市公司对3D生态发展作出了误判,收支失衡,导致财务造假,现已退市收场。业内主流的光屏障式与柱状透镜3D显示技术,从业者有沿用的惯性。但老技术存在技术瓶颈,调整自由度比较小,显示品质和舒适度不足,且缺乏刚需应用,市场规模小,行业一度萎靡。裸眼3D市场的沉浮,引发了业界重新思考。

  南都·琶洲π:区别于行业主流,弥德科技选择投入基于指向背光的新型裸眼3D显示技术,能否谈谈原因?

  周建英:我们要走不同的路,选择指向性背光的裸眼3D显示技术,一步步解决图像显示边界、均匀度等问题。但显示器制造涉及很长的产业条链,需要上下游完备作为产业支撑。我们目前做的定制化生产,面向价格不太敏感的用户,未来要实现批量生产,价格要进一步降低。

  行业在等待裸眼3D显示生态建立健全,满足消费者刚需的、实现批量生产的应用场景仍有待挖掘。我们看好未来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尤其是视力筛查与诊疗、中风康复、心理诊疗、口腔矫正以及显微外科等方面,结合光学透视、手势识别、智能传感以及人工智能技术,3D交互终端有望承载“望闻问切”等医学数字化功能,应用于大健康的监测和改善。

  产品

  技术市场都在追求临场感沉浸感

  南都·琶洲π:长期以来,3D显示的市场刚需支撑仍不足。弥德科技在打开市场渠道方面有何经验可以分享,公司如何搭建产品体系?目前产品拓展到了哪些应用场景?

  周建英:刚开始,我们做的显示器产品形态太厚了,后来是越做越薄。另外,3D产品要向下兼容,3D/2D显示实现自由切换,2D显示均匀性高可以降低观看视觉疲劳,3D显示串扰率低有利于视觉融像,提升眼睛舒适度。

  公司这一两年的规划就是“爬过”定制生产阶段,实现批量生产,产品受众从B端往C端发展。目前的B端客户主要来自商业展示、医学、工业设计和军事领域,如我们的合作伙伴包括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的康复科、口腔科、心理科等。

  3D显示的信息量更大,近在眼前,人们从未停止对更立体视觉的追求。从刚开始的戴3D眼镜,到VR、AR,以及新潮的“元宇宙”概念,技术、市场都在追求临场感、沉浸感。但智能穿戴设备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不佳,用户黏度始终是个难题。

  裸眼3D显示技术胜在观赏方便,以及更符合人类视觉习惯,3D视频的片源在增加,市场条件比以前成熟了,技术应用变得越来越便利。

  南都·琶洲π:目前公司主要融资方式是什么?面对未来技术的应用场景,有何发展规划?

  周建英:2016年公司融过一笔来自国有企业1000万的投资,后面有些私人的钱进来。在前期研发投入较大,产品市场未完全打开的情况下,现在公司营收大概上千万,盈利状况良好。公司不会贸然选择资本扩张的道路,还是会先专注前端研发,根据以后量产的情况来调整发展战略。

  弥德科技在3D显示器的系统设计、核心元器件设计制造、驱动芯片设计和智能控制方面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累计申请超过30多项发明专利。目前公司人员规模较小,以研发和装配人员为主。

  现阶段除了定制化服务,公司与一些头部的电子消费类大公司在谈合作,通过专利授权方式,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制造。我们是处于产业链的前端,提供产品形态的研发、设计和调整工作,令公司保持轻资产运营。

  最近有一些车企找到弥德科技,车载导航、娱乐等方面如何应用裸眼3D技术成为潮流,由于驾驶者无法使用智能穿戴设备,譬如此前奔驰S级车首创了裸眼3D仪表盘。这个行业目前的主要问题还是市场接受度如何提高。

  元宇宙

  裸眼3D技术和VR、AR生态共享

  南都·琶洲π:今年“元宇宙”概念火爆。Google Cloud Next2022大会上,谷歌宣布其全息视频聊天项目(Project Starline)取得了一些进展。2022年,Facebook母公司Meta也推出了新一代虚拟现实VR头盔。裸眼3D技术正在成为手机和电脑厂商布局方向,抢占虚拟沉浸式体验的C端市场。作为业内人士,你有何看法和建议?

  周建英:做产业要考虑怎么落地和挣钱,以及产业内的协同者如何合作。“元宇宙”其实就是3D互联网,离不开现有的互联网框架,要有交互,可以上传、分享,参与方都互惠互利。

  3D显示与虚拟装置是元宇宙最基础的硬件设备,也是元宇宙的入口与先导技术。元宇宙的基本要素之一便是利用3D交互产生沉浸感。裸眼3D技术和VR、AR是可以实现生态共享,资源互补的。

  中国的显示产业链较完整,数字互联网普及程度高,用户基数大,具备市场基础优势。但元宇宙技术落地,产业与商业向前发展,要吸取此前3D显示的经验教训,避免出现人力、物力、财力等一拥而上、一哄而散,造成资源浪费。发展核心技术、打造差异化应用场景以及培植商业生态,找准突破口和刚需应用,是企业投入“元宇宙”领域的基本条件。

  各大手机、电脑厂商都在布局虚拟沉浸式体验的C端市场,厂家最关心的是能否量产,这牵涉产品效果、成本和刚需,毕竟量产才能把成本降下来。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