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代表、委员聚焦品质生活

提升香港长者在穗养老的生活品质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1月05日        版次:CB07    作者:梁思华 代国辉 王美苏 郑雨楠

广州市人大代表梁丽珍

广州市政协委员龙天翔

广州市政协委员曾瑞滨

  从幼有善育到老有颐养,从住有宜居到出行便利……近年来,广州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以“小切口大变化”持续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打造更高水平的幸福广州?此次广州市两会,多位代表委员准备向大会提交相关建议提案。

  广州市人大代表梁丽珍

  加快推进划定电动自行车限行区域

  随着电动自行车日益增多,其通行管理问题亟待优化。今年广州两会,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大剧院副总经理梁丽珍准备提出建议:加快推进划定广州市电动自行车限行区域,加强电动自行车人行道违法通行执法。

  梁丽珍表示,目前,全市大部分电动自行车道路建设不完善。电动自行车与行人、与机动车抢道,容易造成交通安全隐患。尤其广州核心中心城区人口集中,如珠江新城建筑密度大,道路通行压力较大。多数道路狭窄,公共空间相对紧凑,可用于功能扩展的余地较小,暂时难以满足大量电动自行车安全通行、户外停放和集中充电的要求。而像花城广场、临江带状公园、广州塔等市民娱乐休闲的场所,不适宜电动自行车通行,应划定范围,制定限、禁行管理规定。

  “对于涉及民生类的邮政寄递、环卫保洁、燃气、生鲜配送等行业电动(燃油)三轮车、低速电动四轮车,可由行业主管部门统一外观标识,并向公安机关交警部门核准备案后,不受禁限行限制。”梁丽珍说。

  梁丽珍提到,近年来,广州市曾多次推出电动自行车限行相关管理措施,2022年3月30日,广州交警按照《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组织召开了《广州市电动车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重大行政决策专家论证会,对“限路段”和“限区域”两套方案的必要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专业论证。社会各界对中心区适当采取限制通行管理措施普遍达成共识。目前,广州已初步形成“限路段”和“限区域”两套方案。

  梁丽珍进一步建议,应积极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的电动自行车优秀管理经验,科学合理地对广州电动自行车通行政策进行优化调整。此外,加强电动自行车人行道违法通行执法。

  广州市政协委员龙天翔

  打好多元文化这张牌 让北京路商圈更具“国际范”

  北京路是承载“老城市新活力”的核心地段。近年来,广州市采取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提升北京路文旅融合发展。围绕加快推进打造北京路步行街成为广州与国际文商旅交流活动中心的内容,广州市政协澳门地区委员、广州迪芬乐咖啡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天翔将向大会提交相关提案。

  “作为千年商都的地标,北京路是不少外地游客来广州时打卡的首选地。随着天河路商圈等新消费圈的崛起,北京路步行街转型升级面临不少挑战。”“近年来,在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等契机下,北京路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在龙天翔看来,现阶段,北京路商圈内的商业模式和业态过于单一,以商业零售和快消品为主,步行街及周边区域还没有形成商业中心新的聚核,整体的消费体验停留在几年前的水平,缺乏国际消费氛围,难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以及本土消费者。

  如何进一步提升北京路的“国际范”,龙天翔建议,北京路步行街以及海珠广场周边可招商引资邀请更多国际企业进驻,提升整体商业氛围。近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北京路以广州市青年文化宫为中心,打造橱窗剧场,举办广州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周活动等,吸引了一批湾区青年来到北京路商圈。在龙天翔看来,应该定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创作展览和文艺演出,进一步强化粤港澳青年文化交流活动IP,活动免费对特定群体开放,让更多市民有机会认识和了解港澳文化。助力湾区青年在广州创新发展的同时也为北京路注入更多的青年元素,提升区域国际化和年轻化的氛围。

  此外,可以引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题活动,如参考澳门活化老街区的做法,在北京路商圈举办户外交响乐、灯光节等活动,打好多元文化这张牌。龙天翔表示,现阶段,北京路步行街以北(省财厅前)的商业氛围还不够浓厚,业态参差,人流稀少,与北京南形成鲜明对比。他建议通过招商引资,打造一条具有国际特色的美食文化街区,带动盘活北京路商圈的夜间经济,擦亮“食在广州”这块金漆招牌。

  广州市政协委员曾瑞滨

  推动在广州试点使用香港长者医疗券

  随着粤港澳三地融合发展不断深化,大湾区城市逐渐成为许多港澳长者养老的首选。今年,广州市政协香港地区委员曾瑞滨拟提交提案,推动提升香港长者在穗养老的生活品质,协助港澳人才解决创业的后顾之忧。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20年的资料显示,已约有9万名65岁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在广东生活,其中大部分在广州市。但离开香港去异地生活,老人就无法享受香港政府的许多公共福利金,特别是医疗福利及伤残津贴等。对此,曾瑞滨提出,希望从广州政府层面推动穗港两地在医疗、社会保障等机制的衔接,令港澳人才及他们的父母可以在穗安心生活、安居乐业。

  “广州是公认的宜居之地,特别是广州南站粤港高铁开通后,有很多香港退休人士在此居住生活,但是长者回到内地,其原有的香港长者医疗券却无法使用,很不方便。”曾瑞滨提议,推动在广州试点使用香港长者医疗券。她还提议,广州相关部门加快推动在穗试点“港澳药械通”,允许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

  “香港政府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士会发放伤残津贴,但条件之一是申请人在一个付款年度内需在香港居住不少于60天,否则将失去领取资格,而且下一年度还需要重新回港申请及审批。”曾瑞滨指出,有些在内地居住的香港长者为了能够得到伤残津贴,必须拖着病体回港申请,因往返过关、乘搭交通工具等舟车劳顿,很多人无奈只能选择放弃领取伤残津贴。对此,她建议广州先行先试,办理广州居住证且符合香港伤残津贴申请资格的香港居民,可参照“广东计划”领取该津贴。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