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邮轮母港。 南都拍客 陈梓剑 摄
广州市人大代表郭晓欣
广州市政协委员胡国胜
2023广州两会即将于1月6日至9日召开。我们从今天起推出两会预热报道,聚焦热点问题,传递代表委员履职建言的声音。
自去年6月《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印发以来,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新机遇就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此次多位代表委员拟向大会提交相关建议、提案,为南沙发展建言献策。
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探索引入港澳准入标准 推进南沙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
《南沙方案》提出南沙要加快建设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合作,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粤港澳教育合作。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何发挥国家新区、自贸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等重大战略平台综合优势,把南沙规划好、开发好、建设好?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拟提交《关于把南沙规划好开发好建设好 推进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的建议》的集体提案。
提案指出,南沙处于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依托交通枢纽快捷通达湾区及国内外其它区域;土地面积大,大疏大密;含山、城、田、江、海全要素资源。然而,南沙仍面临基础人口较为薄弱,建成度较高的区域入住率仍较低;现代工业体系产出密度分布差异大、单个地块较破碎,产业用地总体分散、用地效率较低;街道整体绿视率较低,慢行舒适度、沿街界面活力以及社区的设施完整度、精细化、人本化不足等问题。
为此,提案提议,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依托南沙区域内自然山体,高品质保护开发郊野森林公园。考虑未来战略发展需要,在建设项目不明确的情况下,规划战略留白空间。
在区域规划层面,提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编制区域协同规划,该规划核心内容为区域交通互联互通,城市间生态廊道清晰明确。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建立土地用途和规划指标联动性机制,即只要明确土地用途,规划指标也基本确定。
《南沙方案》提出,引入高水平规划策划设计单位及专家团队参与南沙规划编制、设计研究,探索引入港澳规划、建筑、设计、测量、工程等顾问公司和工程承建商的准入标准。对此,提案也提议,依托广州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引入涵盖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交通市政等多专业、高水平的国内外特别是香港本土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咨询机构,健全“咨委会”与区政府“双把关”机制。
与此同时,借鉴吸纳港、澳、国际社区的优点亮点,围绕活力城市氛围、多维人行网络、城市休憩空间、混合用地功能等方面,推动设计、规划、开发、管理创新,以“人本”原则聚焦城市公共空间设计,高标准推进建设好庆盛枢纽港式社区首期启动区,营造增强粤港澳居民认同的宜居宜业环境。
随着各个区块建设的快速推进,南沙几乎成了一个大工地,特别是庆盛、灵山岛、横沥岛、万顷沙等近期重点区域。对此,提案还提议引进港澳专家、企业参与建设管理,鼓励采用港澳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强化绿色建造理念,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平衡各板块开发时序,调整临时交通线路,把开发对城市容貌、对市民生产生活影响降到最低。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 利用好南沙规则衔接机制 建设广州“科技创新走廊”
如何借力《南沙方案》的落地实施,规划建设以科创为动力的“科技创新走廊”?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拟提交《以“科技创新走廊”为支撑 落实<南沙方案>打造广州城市新的发展轴》的集体提案。
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作为大湾区龙头城市的广州打造新的增长极,“科技创新走廊”慢慢清晰。《广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以中新广州知识城和南沙科学城为极点,链接全市科技创新关键节点,打造科技创新轴(科技创新走廊)。这条科技创新轴聚集了广州近万亿GDP、1.5万亿工业规模产值,覆盖全市9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90%以上高校,95%以上高科技人才,是广州天然产业创新走廊、生态环境绿廊、城市功能长廊。然而由于“科技创新走廊”覆益多个区,地理空间上系统性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较低,交通骨架网络尚未形成,资源要素流通不畅,规模效应难以体现。特别是南沙与广州市区距离60公里,南沙与城市中心心理距离较大,同城体验感较差,对吸引市区人才缺乏心理凝聚力。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不足,项目强、集群弱,园区多、平台少,跨区域资源要素流通、整合机制不健全。“科技创新走廊”上各节点协同不足,没有体现差异化分工,产业趋同现象明显;产业“卡脖子”瓶颈一直存在,科技转化效率有待提高,金融支撑力度有待增强。
对此提案提议,高标准精心规划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城市空间动力系统,加强资源要素、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规划统筹,构建以“科技创新走廊”为主线的南北贯通、东西互达快速交通及景观、生态、文化百里城市新界面。以南沙为战略平台,各区协同创新、联动发力,全域对接《南沙方案》,共同提升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能力,实现广州“强起来”,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提案还提议,打通粤港澳科技创新要素的深度对接通道和资源整合路径,推动港澳及国际的创新资本、创新技术、科研设施等在科技产业创新轴自由流通和转化落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用好用足《南沙方案》各项政策,探索南沙政策在“科技创新走廊”的广泛应用推广,在大湾区形成示范、扩散和带动效应。充分研究借鉴香港的制度创新与国际规则,利用好南沙规则衔接机制建立内外互通的国际化创新制度、规则对接体系。
广州市人大代表郭晓欣 以文旅赋能南沙发展 构建大湾区旅游圈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广州南沙在发展文旅方面具备多重优势。不过,从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海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晓欣的调研来看,目前南沙旅游知名度低,未能充分展现作为粤港澳重要合作交流平台的旅游魅力。
郭晓欣建议以文旅产业赋能南沙发展。“文旅产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具有很强的多样性、流动性和融合性,可以为南沙与前海、横琴合作构建桥梁,同时联动港澳地区输出岭南特色文化,以此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旅游业态。”
郭晓欣表示,南沙文旅产业要利用好地方浓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大力培育和发展南沙文旅活动名片。建议继续打造“大湾区生活艺术节”“妈祖文化旅游节”“水乡丰收节”等文化品牌,丰富南沙文化体验场景,以旅游搭建粤港澳人才交流的桥梁。
郭晓欣提到,南沙区旅游资源大多沿着地铁线路和南侧海岸线路,便于串点成线,与珠海、深圳旅游资源深度融合,构建大湾区旅游圈。南沙与珠海、深圳文旅局相互配合,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推出以“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绿色生态”“休闲景观”四大主题为主线的旅游精品线路,沿路增加文旅体验项目,加强文旅基础设施建设。
在构建文旅经贸交流平台方面,郭晓欣表示,可在南沙创享湾粤港澳青创基地定期开展大湾区青年交流促进会、旅游行业人才交流会、旅游会展创新创意策划赛,提高南沙文化品牌的知名度,促进地方旅游会展企业招商引资。
此外,应充分利用链接港澳优质资源,吸引粤港澳优秀青创人才和优质企业,构建文旅经贸交流平台,打造南沙创业交流社区,为青创人才提供会议交流、联合办公场所的同时,通过虚拟VR技术搭建智慧文旅项目,在线旅游南沙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天后宫等景区。通过联动南沙各大文旅品牌,开发特色主题展览项目,举办多样节日庆祝活动和行业交流会议,吸引更多优质文创企业、会展企业、展销商、策划企业的关注,实现文旅市场与商旅市场发展的“共赢”。
广州市政协委员胡国胜 深化穗港澳姊妹学校交流合作 推动大湾区青少年融合发展
《南沙方案》在推进粤港澳教育合作方面提到,要深入开展姊妹学校交流合作活动。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英东中学校长胡国胜认为,《南沙方案》中对于粤港澳姊妹学校交流合作的指引为大湾区青少年融合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胡国胜指出,香港有1149所中小学和1030家幼稚园,澳门有70多所中小学,自2005年5月广州市第一批22所中小学参与“粤港澳姊妹学校缔结计划”以来,已缔结320对穗港澳姊妹学校(园),其中南沙共缔结姊妹学校34对(穗港25对、穗澳9对)。“由此可见,穗港澳姊妹学校缔结还有很大的空间。”
此外,已经结对的姊妹学校的活动也出现了交流形式单一、交流质量不高、“请进来多”与“走出去少”等情况,甚至一些姊妹学校签约后从未开展过交流。“特别是近三年,因为疫情导致线下的交流基本中断,只有少量姊妹学校通过线上开展交流,质量更是难以保证。”胡国胜表示。
为此,胡国胜提议,由政府牵头主导,落实经费保障,发挥民间社团等作用,共同推进穗港澳姊妹学校交流与合作。争取“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的支持,并安排广州市教育局具体落实,与香港特区教育局、澳门特区教育及青年发展局协商共同设立“穗港澳姊妹学校交流合作小组”,负责统筹穗港澳三地中小学、幼儿园资源,让三地更多学校牵手结对。
“香港中小学属于教育局直属管理的公办学校(官立)占比不到10%,其它为直资、津贴、私立和国际学校,大多由各类社团和私人企业举办,由法团校董会等实施管理。”胡国胜表示,应发挥广州市政协港澳委员、港澳企业、民间社团以及商会、协会等作用,帮助广州市中小学搭建青少年交流平台,开展“文体对对碰”系列特色交流活动。
胡国胜提议,鼓励已结对的姊妹学校每学年组织不少于两次的线上或线下交流互访活动,有寄宿条件的学校可开展“交换生”的活动。
胡国胜还提议,依托广州优秀的教科研培训,引领穗港澳姊妹学校共同开展“大单元主题课”、“同课异构”、“教学技能比赛”、“教学成果展示交流”等教育研讨活动。在南沙建立“穗港澳姊妹学校教师培训基地”,邀请包括穗港澳三地高校教师和专家担任培训讲师,支持穗港澳姊妹学校教师来南沙培训。
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 培养邮轮全产业链高端人才 将邮轮经济打造成南沙“黄金名片”
南沙的邮轮航线覆盖中国香港、日本、越南、菲律宾等12个目的地,是国内东南亚航线最多的邮轮港口之一。近两年多以来,受疫情影响,南沙邮轮产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对《南沙方案》以及《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带来巨大挑战。对此,致公党广州市委员会拟提交《关于后疫情时代南沙邮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集体提案。
提案指出,邮轮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涉及到邮轮设计、建造、内装,邮轮及港口的运营、开发,邮轮金融、船供等各个环节,目前处于邮轮产业链上游的邮轮设计和建造一直以来由欧洲垄断,南沙邮轮产业人才除了少数大专院校的邮轮室内设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外,其他高端人才的培养都比较欠缺。
与此同时,南沙国际邮轮母港配套工程还有所欠缺。邮轮母港的燃料、饮水和物资的补给、邮轮清洁和垃圾处理尤其是医疗垃圾处理等服务及设施还不够完善,周边娱乐休闲购物等配套项目还跟不上,关键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资源不足。
提案提议,以贯彻落实《南沙方案》为抓手,强化与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互补、错位发展,高起点规划建设临港经济区,完善邮轮产业政策配套支持体系,从而使法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公共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形成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
依托南沙邮轮母港、中船龙穴造船基地等重大产业平台,打造“泛邮轮”全产业链,将邮轮经济打造成南沙高水平开发开放的“黄金名片”。充分发挥邮轮母港及中船龙穴造船基地对邮轮全产业链的带动、牵引作用,打造全球邮轮供应中心及邮轮全产业链,助力广州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进一步发挥广州现有本土高校的优势,探索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合作,联合培养邮轮全产业链所需要的高端人才。
此外,提案还提议,提升邮轮母港及周边的硬件设施水平。包括在南沙国际邮轮母港要增加消毒与医疗急救设施;制定邮轮卫生设施标准及应急管理体系标准。统一国产邮轮建造过程中的卫生安全标准,积极推动制订相关的国家标准,针对国外远洋邮轮靠港,加强对邮轮卫生安全设施的监管,确保来港邮轮符合我国邮轮卫生的安全标准。
专题统筹:南都记者 冯芸清 黄琼红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王美苏 梁思华 实习生 刘禹 受访者供图(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