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代表、委员聚焦卫生健康

建议政府统筹医疗资源,解决急难愁盼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1月04日        版次:EA03    作者:代国辉 王美苏 梁思华

  2022年12月12日,广州市民在药店排队买药。 IC供图

  广州市人大代表徐嵩

  广州市政协委员龚元

  随着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的降低,以及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短时间内医疗机构压力倍增,居民看病、用药出现难题,焦虑心理增加。同时,疫情3年以来给青少年群体带去的心理压力也不容忽视,今年,多位代表委员对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

  退烧药等必备药品

  建议政府储备统筹协调  

  九三学社广州市委员会拟提交集体提案——《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实施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提出了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面临的新难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提案指出,目前民众对奥密克戎毒株仍有恐慌心理。此种心理现象叠加近期出现的相关药品、N95口罩等抢购或短缺,民众心理焦虑有所增加。广州外来人口多,特别是节后返工潮的到来,将面临新的挑战。此外,去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困难,医院超负荷运转,医务人员承受巨大工作强度和压力。

  提案建议,如今更需要冷静对待,积极优化流程、扩容资源、增加力量,统筹做好疫情防控、新冠患者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提案建议,加大疫情基础数据调查收集,为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并以此为基础由权威机构发布疫情信息,正确引导人民群众,让民众科学认识奥密克戎的影响力,从根源消除心理恐慌。

  针对新形势下新冠病毒传播的情况,新冠病毒感染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模式回归乙类传染病管理模式,加强对乙类传染病的宣传。

  提案指出,疫情防控的工作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当务之急是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必须统筹新冠感染的医疗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提案建议,加强重点人群,尤其是脆弱人群、老幼孕的防护和指导。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特别是高风险人群、合并基础性疾病的居家老人加强免疫接种,对社区重点人群发放新冠感染后可能预防重症的药品。

  科学指导用药,避免哄抢“神药”。对于必备药品如退烧药,建议政府储备统筹协调,给每户发放标准健康包,或凭核酸检测阳性、自测抗原阳性实名制登记到政府指定药房取药,用于应对患病时普通症状缓解,减少医院就诊压力。

  提案还建议,加大对医务人员包括社会规培生、专业型研究生、医院第三方人员等在内的医护群体的关注与关爱,避免短时间大面积减员,避免不稳定因素出现从而影响医院的正常运作。

  广州市人大代表徐嵩

  加快制定在校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条例

  在校青少年是心理健康问题易发多发的群体。当前在校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促进体系仍存在精神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力和覆盖面较低、部门职责尚不够清晰等问题。对此,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国智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徐嵩建议,广州市可考虑在全国率先就此进行综合性地方立法,推出“广州市在校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条例”,通过地方性法规的形式,保障在校青少年心理健康。

  “目前国家和地方层面均还没有关于保障在校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综合性立法。现有的精神卫生或心理卫生的地方立法,以及广州市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领域的经验、做法,为制定‘广州市在校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条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制定‘广州市在校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条例’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时机也比较合适。”徐嵩说。

  徐嵩表示,加快进行在校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立法工作,有利于率先探索建立覆盖全教育周期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广州市在校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条例”的适用对象定位为在校学生,具体包括幼儿、大中小学生。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聚焦解决特定群体的典型问题,选取“小切口”,“小快灵”式立法切实取得成效;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覆盖全教育周期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体现地方立法亮点。其次,有利于率先探索建立“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四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体系。徐嵩建议,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立法思路,从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中的家庭责任、学校责任、政府支持、社会协同等四大方面,通过设置在校青少年心理健康宣传周等创新性立法,全方位探索建立“四位一体”的在校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和保障体系,体现地方立法创新。

  此外,徐嵩建议以制定相关条例为契机,探索明确界定在校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工作中政府主管部门的职责,以及各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职责衔接,进一步强化地方立法效能。

  广州市政协委员龚元

  青少年抑郁症高发现象

  须全方位、多角度遏制  

  民革广州妇青委副主任、广州市政协提案委委员龚元今年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拟建议:立体化遏制后疫情时代青少年抑郁症上升趋势。他援引调研数据表示,青少年患抑郁症的比例越来越高,且越来越低龄化。此外,青少年睡眠不足情况加剧抑郁,并叠加疫情期间长时间居家造成心理问题。他指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7月份发布的科学简报,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5%。其中,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尤其需要警惕。中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青少年中,有五分之一会遭遇各种各样的精神问题。学龄阶段的未成年人(青少年)经历了长时期的线上学习、隔离停课、开学延迟、留学受阻等因素的叠加,造成以抑郁症和焦虑症为主的心理问题上升趋势明显,这个趋势亟须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去遏制。他建议相关部门积极、主动、广泛宣传,让学校、家长和孩子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难以释怀时,大胆、及时向专业医疗机构咨询就诊,避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家长之间对孩子抑郁症的治疗要达成共识,尤其是对于家里的老人,需通过积极沟通达成对抑郁孩子一致的应对,为孩子的康复创造最好的家庭环境。

  家长自己带头少刷视频少玩手机,多留与孩子互动的时间;多包容孩子的缺点,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以身作则,早睡早起,保证孩子睡眠质量,培养孩子健康的作息规律;利用“双减”政策落地,主动与孩子一起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及兴趣活动。

  龚元还建议,完善多方参与的沟通平台,定期举办交流活动。除了将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传达给学校、家长和孩子外,也随时将社会上和学校里各种各样的新思潮、新现象等反映给专业医疗机构和专业医务人员,增加精准干预、精准治疗的针对性。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