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AI+3D为鞋履建模 助力时尚行业降本增效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1月11日        版次:GS20    作者:李竹

采写丨南都·琶洲π记者李竹

1997年,林子森出生于广东深圳。在斯坦福大学交换学习期间,林子森受一位产业人士影响,萌生了创业的想法。2017年,林子森创立时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时谛智能”)。

回国后,他带领团队在广州琶洲自主研发了业内首个鞋类数字化协同开发平台。平台可覆盖产品的企划、设计、制样、生产以及销售的全过程,与传统鞋履行业的流程相比,能为企业省下以百万元计的成本。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连接与价值的共生。”近日,在接受南都·琶洲π记者专访时,林子森表示,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够连接原本信息割裂的产业上下游,实现产业链各环节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与高效协同,推动全产业生态价值的重构与协同共生。这也是他创业的出发点。

如今,25岁的林子森已荣获创新创业英才奖(教育部人才培养最高级别奖项),被选为福布斯2021年度30岁以下亚洲精英,他说,“年轻意味着有更多的可能性,有更多的勇气甚至自由去尝试自己热爱的事业。”未来,从鞋履产业延伸,林子森的数字化步伐将向衣服、箱包、配饰等整个时尚产业迈进。

从机器人爱好者到创业者

为鞋履行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高中时期的林子森是一名机器人爱好者。本科期间,利用斯坦福大学交换生的机会,林子森在美国将专业方向聚焦于机器人仿真系统领域。当时,STEAM教育理念(重实践的超学科教育概念)刚刚兴起,林子森便抓住这个机会打造出一套集机器人虚拟设计+3D打印技术于一体的可快速编程产品。

“有一次,我到硅谷参加Blackbox加速器的演示日(DemoDay)活动,一位有鞋服贸易背景的产业人士对我的演讲很感兴趣,他认为,如果能够将AI虚拟仿真技术应用在鞋履设计行业中,快速生成鞋子的虚拟模型,并根据市场调研再判断是否进入生产环节,就能实现企业降本增效。”林子森说,这次交流让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将技术与产业融合,是一件具有想象力的事情。”

由于林子森有家族成员从事鞋包服装产业,他十分了解此类行业的瓶颈痛点及实际需求。“在整体市场容量上,服装的市场更大,但在服装SaaS领域已经有CLO、Browzwear等深耕近十年的老牌玩家,我们并不具备竞争优势;鞋履行业虽不及服装产业规模大,但在生产中,衣服平均约有50道工序,鞋类则约有120道工序,而且全球范围内,还没有成熟的鞋履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数字化是它的刚需。”

瞄准鞋履市场,林子森踏上创业之路。2017年10月,林子森成立时谛智能,为鞋履行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之后,林子森回国,在广东东莞正式运营自己的公司。彼时,时谛智能规模尚小,既无成熟产品,也无成功案例,很难与品牌方建立合作关系。林子森回忆,为得到与某国际化运动品牌的合作,他决定免费为这家公司提供服务。最后项目如期交付,时谛智能也获得客户的信任,收获了第一笔订单。

改造生产环节

为企业省下以百万元计的成本

搭乘广东数字经济的东风,林子森继续探索数字化协同解决方案。2019年2月,时谛智能成立广州研发中心,落地琶洲。紧盯传统鞋履产业研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的设计“痛点”,林子森带领团队,在琶洲自主研发了业内首个为鞋类、箱包和其他配件建立虚拟3D原型的数字平台——Revofim数字化协同开发平台,KicksCAD新一代鞋履建模工具,以及国内首个质高价优的面料扫描设备——Versekit数字化材料扫描仪等核心产品。

“点击鼠标,登录Revofim数字化协同开发平台,我们把布料、金属、新材料等变成‘颜色’,直接用于新款鞋的设计,设计完成后可以直接导出几乎与实拍图无差异的3D渲染图。配合Versekit数字材料扫描仪建立企业专属数字化资产库,实现云端多方协同。全国的鞋子生产商既可以根据品牌方的反馈及时修改,也可以在预购网站提前供消费者选择、提前让市场选择是否生产。”林子森说。

“这一生产环节的改造,能省下以百万元计的成本。”林子森解释,以一家头部运动品牌公司为例,它一年要设计1000款鞋子,共4000个配色,全部制成实体样品鞋需要耗费约1000万元。在传统的模式里,这4000个样品只有20%-30%会被选中投入生产,未被选中的实体样品鞋就此作废。这意味着有700万-800万元浪费在了“看一眼”这个目的上。

在林子森团队研发的鞋子设计模式中,4000个配色方案可以上云端,企业从中挑选300-400个虚拟样品,来制成实体样品,最后约有250款鞋子投入生产,但中单率却提升至60%-70%。这个过程中削减了一半以上实体样品的生产数量,以及实体样品的生产成本。综合下来,总成本约为原来的1/5。

林子森表示,从鞋履产业延伸,未来自己将放眼整个时尚产业,为衣服、箱包、配饰等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我希望时谛智能继续钻研技术与产品,从趋势洞察、智能设计、供应链协同等方面,到打通销售端与制造端各环节流程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带动全球时尚产业的高效连接与可持续发展。”

对话

谈琶洲印象

助力广州数字经济发展的“科技引擎”

记者:时谛智能起初在东莞正式运营,后来为何选择落地广州琶洲?

林子森:这是基于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的选择。广州的时尚产业已形成集群规模,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未来还有不断扩容的趋势。我认为这是一个充满前景与想象力的市场,我们希望能够在广州这片沃土上,通过自身技术的更新迭代、产品的打磨,为传统时尚产业提供全新的解决思路,带动全行业自上而下全链路的数字化转型。同时,琶洲整体的营商环境很适合科技型创业公司生存,政策扶持、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储备等方面较为完善,这将利于企业向前发展。

记者:作为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核心片区,您认为琶洲数字化发展的机遇与优势是什么?

林子森:琶洲片区重点发展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数字技术产业,集聚有众多头部互联网企业与人工智能领域的龙头企业,是助力广州数字经济发展重要的“科技引擎”。

琶洲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琶洲之内有总部企业集聚的琶洲西区和广交会展馆,北有珠江新城,南有海珠湿地公园,西有广州塔、中山大学、中大纺织商圈,东有广州大学城,这在招商引资、人才招聘吸纳方面有极大优势。

此外,企业在琶洲还能够享受政府的诸多政策红利。广州将琶洲这一最核心的位置留给了当下最前沿的产业——数字经济。因此,琶洲为区域内数字经济类的企业提供了针对性的扶持举措,设置多个奖项鼓励创新,这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极具吸引力。

谈数字化转型

关键在于连接与价值的共生

记者:当前,我国鞋履产业的数字化程度如何?为什么科技、智能等技术手段对于包括鞋履在内的时尚产业如此重要?

林子森:目前,我国鞋服行业规模在1.2万亿以上,鞋厂数量大概有3万家左右。这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但是受限于鞋履本身产品的特性与早期传统手工的生产模式,我国鞋履产业的数字化程度非常低。

在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不论是基于消费端、市场端,还是政策端、产业端的维度,传统时尚产业都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消费端快速变化的需求、双碳背景下对时尚行业回归可持续的要求,以及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等。因此,企业要想高筑竞争壁垒、建立优势的护城河,就必须通过科技、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实现自上而下的转型升级。

记者:总体来看,传统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一种趋势,您认为转型的关键是什么?数字技术如何更好地为公共服务领域服务?

林子森: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于连接与价值的共生。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够连接原本信息割裂的产业上下游,实现产业链各环节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与高效协同,推动品牌商、制造商、材料商等全产业生态价值的重构与协同共生。

谈到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领域,我认为,数字政府的建设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可以起到重要作用。过去信息传递慢、反馈周期长,现在实时传递、动态跟踪,时空限制被打破。数字政府建设的目标是为了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所以在产品的顶层设计与技术实现上,都需要以现实需求为导向,以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为目标,确保数字政府建设更加贴近实际、有效管用。

谈青年人才

人才是企业数字化发展的核心力量

记者:您曾入选福布斯2021年度30岁以下亚洲精英,您现在还很年轻,您认为年轻意味着什么?

林子森:我认为年轻意味着无限的可能与无限的希望,有不惧怕跌倒的勇气,也有重新爬起来的能力,能脚踏实地把每件事做好。我也发现如今有越来越多年轻人主动投入前沿科技领域,不断突破创新,攻克技术难关,非常令人敬佩。

记者:有资料说,公司团队汇聚高精尖人才,其中80%为研发人员,核心技术高管均来自一线互联网企业,为什么如此重视人才?

林子森:作为一家科技互联网公司,人才就是我们的核心武器。我认为,人才是企业实现数字化发展的关键以及核心力量。数字化改变的是企业的运行方式、管理方式,但数字化要真正落地,关键还要靠人来完成。

记者:当前,中国正将更多科研项目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您认为成效如何?

林子森:当前国家政策将更多的科研项目向青年科技人才倾斜,给予了青年科技人才更多的自由度,对于科技的进步和提升人才的积极性有很大成效。同时,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资源的内部分配机制得到优化,这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