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

南都·湾财社携手国台酒业发起的“乡村振兴广东实践深调研”第五站走进云浮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1月04日        版次:EA03    作者:冯家钜 詹丹晴

  村民梁英全是象窝山茶厂管理员。

  万亩花生原种和良种繁育基地负责人吴月群。

  调研团合影。

  广东小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感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积极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等内容,也成为农业农村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广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2022年度的工作要点之一。

  南都·湾财社携手国台酒业,以“促消费·共振兴”为主题,启动“2022乡村振兴广东实践深调研”活动,发掘一批广东“三农”发展的鲜活故事、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成效,展示各地乡村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前景。10月24-26日,调研活动第五站走进云浮,调研绿家种业、温氏食品、衍生、小阳农业、翔顺象窝、微丰、猎人谷、珩创等案例,涉及南药种植、种源培训、乡村文旅、研学旅游等内容。

  01

  以农促旅,以旅促农 带动茶产业延伸发展

  10月下旬,云浮新兴县太平镇,海拔600-860米的象窝山上,潘姐和附近的一些村民一起正在忙着采茶。翔顺象窝山生态园副总经理梁建参告诉“乡村振兴广东实践”调研团,象窝山生态园跟当地村民的合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村民增收,另一方面,跟当地的村民租地,重新盘活土地。除了采茶增收,文旅板块的运营,同样为云浮当地创造了不少就业岗位。

  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实现一体化运营

  象窝山4085亩茶树,采茶的长期工人有230余人,到了3月和4月,新长出来的嫩芽遍布山坡,采茶工作量成倍增加,翔顺公司就要从云浮其他镇甚至贵州省找人来帮忙。正在象窝山采茶的一名农妇向调研团透露,淡季时一天采茶约10-20斤,旺季时约有40-60斤。综合潘姐和其他茶农的数据,象窝山一名采茶工人,一天的收入在95元到150元之间。

  当地村民梁英全是象窝山茶厂管理员,负责园区一片约350亩地茶园的管理。他告诉调研团,经过短暂培训,兼职的工人们很快就能上手,一个工人一天能采摘约50斤的茶叶。他主要负责带工人采茶。

  据梁建参介绍,象窝山生态园跟当地村民的合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村民增收;另一方面,跟当地的村民租地,重新盘活土地。现在象窝山种植着4085亩茶树,茶叶的品种也扩展到12种。象窝山生态园一年采摘的茶青约有90万斤,产出的干茶约有18万斤。

  在象窝山山下,翔顺禅茶公司自建了一个茶叶加工智能生产线。采摘后的茶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多个环节,制成象窝绿茶、红茶等,再通过线上平台销往全国各地,线下则主要在云浮和珠三角售卖。从种植、加工到销售,象窝生态园实现一体化运营。今年,象窝生态园的茶叶年产值约6000万元,预计比去年增长20%。

  依托茶园发展文旅板块

  依托着象窝山茶园,翔顺象窝山生态园如今还发展出了酒店和文旅板块。景区内配套有翔顺象窝酒店、禅茶博物馆、象趣园、儿童乐园、温泉、餐厅等多种休闲娱乐设施。据悉,整个象窝生态园正式员工约有260人,采茶工约230人,这490人中约三分之二是云浮新兴县本地人。

  梁建参介绍,自2007年翔顺公司接下象窝山生态园项目后,至今已经花费了约11亿元在项目的建设上。“我们的投入主要可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农产品的经营,一个是酒店的经营,它们是同时开发的,按照农业带动文旅、文旅又带动农业的思路来运作。”

  来象窝山茶园游玩的旅客,以云浮当地和珠三角地区为主。为了吸引更多的旅客,象窝山生态园建设了禅茶科普基地,成立了茶学大讲坛。同时,象窝生态园还依托园区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所处地理位置优势,开发出了象窝山泉水、象窝生晒腊味等周边产品,在象窝山园区餐厅内推出的茶香鸡、绿茶黑豆腐、绿茶雪耳牛肉羹等特色菜,颇受旅客的欢迎。

  02

  提高农户积极性,把“小花生”做成“大产业”

  在云浮市云安区富林镇万亩花生原种和良种繁育基地里,吴月群正穿梭在绿油油的花生苗之间。这片广袤的花生苗被规整地分成一小列,每一列的花生都是一种新品种,本地人吴月群是这里的负责人。她告诉调研团,今年年初,这片花生产业园起步运作,通过给农户提供优良花生种源以及种植技术,每亩干花生利润可增长500元左右。

  打造一个花生基因库

  选育适合当地和市场需求的花生

  “以前(种植)的土花生很久都不会更新基因库,今年上半年种了这个花生,下半年继续种这个品种。但其实种植花生是需要换代的。”吴月群解释。“我们把几百种花生种上,培育适合我们当地需求和市场需求的良种花生”。富林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花生生长。花生产业园于去年着手创建,省农科院以及华南农业大学作为技术指导单位,旨在培育更优良的花生种源,“这片花生基地是云安区唯一的花生基因库,占地32亩,培育了超过700个品种,但大概只有30多种花生适合在富林镇种植”。

  云安区“十四五”规划提到,要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高个体农户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鼓励“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公司+家庭农场”“龙头企业+金融+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土地流转”等运行模式,建立健全与小农户等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产业园今年1月才成立,农户也是年初才加入的。“我们提供花生种子、营养配方以及种植技术”。据悉,该项目在富林示范种植面积为150亩,目前首先是示范带动种植。吴月群告诉调研团成员,传统花生种植的利润,一亩干花生大概只有600-800元,而如果使用科学的技术、种源,利润则可以到1000-1300元左右。

  拉长花生产业链条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民最怕农产品卖不出去,我们也会帮他们解决销售问题。”吴月群也提到,他们是按照市场价来收购,但是会保底收购,最低就是两块钱一斤,“这样也可以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此外,他们也和云浮市的供销社一起合作,除了榨油,还提供手信等服务。

  花生一年种两次,正月种植,六月收,然后立马灌田,过二十天左右,继续再种花生,到十月份又收。吴月群指着田间每株花生之间的空隙说,等到收完花生后,就会在这里种上梅菜和芥菜等农作物,去测试如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近年来,富林镇采取“水稻+花生”轮作模式,推广种植良种花生,采取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等推动花生产业提质增效,把“小花生”,做成“大产业”。下一阶段富林镇将培育花生加工企业,发展花生产业综合体,不断拉长花生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花生育种、种植、购销、加工、文化旅游和健康养生产业发展之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她提到,后期也会把文旅和花生产业融入进来,游客观光可以有亲子采摘、煮花生等项目,“很多人其实是不知道花生是长在地下的”。

  03

  打造中国南药创新高地 全面开展南药产业化生态种植

  在云浮市云城区腰古镇牛头塱村牛大力种植基地,沿着山坡往山里走,有一个清澈的湖被群山环绕着,湖面上还有几只水鸭在嬉戏。这里的鸡、鸭等家禽会被园区的人称为“牛大力鸡”、“牛大力鸭”,该片区负责人程感桃说,他们每个季度都会把牛大力剪下来的枝叶磨成粉,做成饲料,让农户代为喂养家禽,可以说这些家禽也是吃着牛大力长大的。

  “牛大力是云浮特有的一种南药,它具有补虚润肺、顺气活络的作用,我们也叫它南方人参。”

  不同品种的牛大力价格相差两三倍

  凸显农户帮扶的重要性

  程感桃是广东小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说,牛大力以根入药,全年可采,种植基地推行“企业+农户”的种植生产模式。此前,牛大力是比较小众的药材,这十年里,才开始有农户种植它,“产业园于2016年开始建设,农民可以入股,加入我们的种植体系,或者来我们这里打工增加劳动收入”。

  “牛大力目前在学术上来讲有200多种,在产业园中大概种植了10来种。按照目前的市场价,不同品种的牛大力价格大概是2-3倍的一个区间”。这也凸显了企业对农户帮扶的重要性。程感桃说,相比于农户自行种植,企业帮扶农户大概能提高20%左右的产量,而产值是和品种挂钩的,“如果是劣质的牛大力,大概收购价只能达到3-4块,而目前优质牛大力的收购价大概是10-15块钱”。公司还在云城区建设了消费帮扶馆,销售“大力鸡蛋面”、“牛大力植物饮品”、“牛大力鸡蛋”等牛大力相关的食品。

  云浮当地大力发展南药产业

  吸引香港上市企业落地云浮

  对于云浮南药产业,衍生集团也在持续开发研究。彭少衍是衍生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主席。作为一家香港主板上市企业,2018年,衍生在云浮落子衍生健康医药产业园。彭少衍说,落地云浮是因为看中了云浮的整个大环境,而且云浮在大力发展南药行业,在公司选取药材的前提下会有很大的帮助。

  他介绍,衍生健康医药产业园占地面积300亩,首期工程100亩,建筑面积达72680平方米,“主要是种植肉桂、橘红枇杷和山楂,这是我们主推产品主要需要的药材,我们也委托其他的农民种植一些肉桂、牛大力、黄皮等药材”。

  彭少衍告诉调研团,在衍生落地云浮前,农户大多种植水稻、花生等农作物,对南药还是没有很充分的认知,衍生在云浮成立产业园后,由于对药材的需求量大,所以企业会提供药材的种苗给农户,让他们帮忙种植,待到农户收成,企业再进行收购,也带动了农户就业。

  衍生也是推行“公司+农户”的合作方式,委托农民种植一些药材,企业再进行收购。彭少衍说,目前与企业合作的农民有100多人。“农户种植时,在如何施肥、驱虫等一系列操作上,都会有专家来进行教导。”彭少衍补充道,除了会提供技术指导,对于南药,企业也会保价回收,而且保价的价格只涨不降,但不同药材的保价价格都是不一样的。

  04

  农户只需负责田间管理 紫米的销路、技术都由企业解决

  云浮市新兴县,这里种植着一种名为“紫米”的水稻品种,其碾出的米粒细长,呈紫色,含有大量的天然花青素、膳食纤维等,素有“药谷”、“补血米”、“长寿米”之称。五谷丰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卓源说,农户种植紫米,企业给到的收购价比普通白米要多出一倍的价钱,而且会有专业化的机械帮助农户打田、插秧、采收、烘干等,与以往单干相比,农户的负担减轻了不少。

  农户种植紫米正在规模化

  朱卓源是新兴县本地人。他告诉调研团,产业园以天堂镇等5个镇为核心,以特色紫米为引领,带动高端丝苗米产业按“生产研发+加工冷藏+品牌营销+禅农融合”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紫米在新兴县丝苗米产业园中占比较大,在天堂镇种植面积就有0.48万多亩。我们应该是全国最大的规模化种植紫米的产业园。”朱卓源说,公司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种植生产模式,对于加盟的农户,企业会负责统一收割水稻,“直接在田头收割后,就会在这里(指合作社)称重,烘干完就回收,减少农户的工作量”。

  “以前采收完还要搬回家,晒谷、收谷,卖稻谷的话还要运出去。按照传统耕作方式,一家人最多也只能种几亩田,人工成本太高了。但现在的话,减少了很多环节。”他告诉调研团,目前公司合作的农户有1000多户。他说,目前农户种植紫米慢慢规模化,“现在应该有十几二十个种植大户了”。因为企业会针对大户提供全程服务,农户的工作量减少了许多。

  合作社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

  新兴微丰种植业部经理李瑞裘今年60岁,是新兴县天堂镇本地人,种植新兴紫米已经有10多年了,在合作社负责管理种植以及培训管理加盟农户。这几年,合作社技术团队慢慢改良紫米品种,也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紫米是本地特有品种,与普通稻米相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裘叔说,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企业下单给合作社,农户加盟合作社,实现“六统一”技术模式管理。合作社主要以社会化服务为主,比如农机服务、技术管理、农业生产资料统配等。“生产成本减少了,村民的收益也会随之增加”。

  新兴县微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经绍告诉调研团,农户加入到合作社,农业生产资料等由合作社统一安排配送,包括产品的销路问题,都由企业去解决,很好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我们带动的农户也有1000多户,稻谷的采收一般都是一块多钱一斤,但是紫米的采收价格基本上可以去到三块钱左右,基本上是翻倍的。”据悉,产业园总投资21667万元(含财政涉农资金),引进推广特色紫米、高质丝苗米品种及配套绿色高效生产加工技术,打造粤优新兴特色紫米高效创新引领区、融湾区农禅旅深度融合开发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帮扶模式创新样板区。天堂镇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以建设“紫色天堂”为主线,系统谋划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形成紫色农旅观光路线,在助推农业提质增效,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同时,充分调动各自的积极因素及有利资源,形成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联合体。

  点评   龙头企业积极引导 给农户带来切实利益

  作为本次“乡村振兴广东实践”调研团企业代表,贵州国台酒业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华南分公司总经理戚马带认为,依托象窝山的优势资源,以“乡村振兴”为指挥旗、以“禅茶文化”为引领、以文旅融合为发展模式,通过游园、茶旅体验项目、茶艺表演、茶宴等形式大力拓展茶文化功能,带动茶产业延伸发展,并辐射周边形成文旅商业圈,实现旅游业、文化产业、茶产业的三业融合。

  在参观万亩花生原种和良种繁育基地过程中,调研团成员对“企业+基地+农户”等帮扶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戚马带表示,龙头企业要积极引导村民了解村企共建模式等内容以及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以及科学管理等理念的引入,让村民更加科学、高效种植农作物,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福利。

  戚马带认为,由合作社统一收购社员以及合作农户生产对的农产品,交由公司统一加工、包装与销售,带动农户增收增效效应明显,同时,产业园引进推广特色紫米,不仅给农户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增长,还有利于打造区域品牌优势。

  在交流中,他还介绍,国台酒业这么多年来也在大力探索酒业与农业的发展共振,助力乡村振兴。国台酒业从源头建设了酿酒原粮基地,给当地的村民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带动农户走向市场,使得农产品收购、加工及销售、粮食增值利用有机结合。这不仅保证了国台酒业生产加工的优质原料供应,同时满足了大批农民的增收需求,并通过配套的搬运装卸、运输服务等,解决了大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策划:王莹 统筹:甄芹 陈养凯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冯家钜 詹丹晴 实习记者 邱康正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