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的番丰小学被升级改造成精品民宿。
国庆假期,营地内的中学生正在采收水稻。
榄雕博物馆效果图。
旧工厂改建的网红民宿。
金秋10月,广州增城正果镇番丰村的倚丰乡村农旅产业园内,成排连片的玉米植株涨势喜人,进入收获期。一旁的水稻田里,迎来了又一波中学生研学团体。倚丰田园综合体项目运营总监赵佳正为即将到来的研学季做准备。“爆满的国庆告一段落,过后基本就是中小学秋游为主,”他告诉南都湾财社乡村振兴调研团。
近年来,正果镇大力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利用生态资源,积极发展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项目,集亲子教育、研学农耕、康养度假、休闲旅游等项目于一体的综合项目倚丰乡村农旅产业园就是其重点扶持项目。
南都湾财社记者调研发现,该项目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开发一系列的体验式研学旅游体验课程,目前是华南首家综合教育营地、增城区首家“研学示范基地”。截至目前,该产业园已累计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
“研学+农业+户外”,挖掘教育市场红利
坐落于增城正果镇广河高速正果出口处的倚丰田园综合体项目,交通便利,四面环山,毗邻正果月亮湾公园,与正果老街隔增江相望。“营地占地总面积6000亩,一期面积1000亩,种植各种应季瓜果蔬菜,以及百年荔枝林、百余年乌榄林等古树。”倚丰田园综合体项目创办人之一陈树桐对调研团表示,基于“农业、马术、户外、自然”四大科普教育,营地已开展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校外实践)、亲子周末营、成人拓展、夏/冬令营、节假日自驾旅行等活动。
研学教育日益成为中小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市场潜力巨大。近年来,广州市把加强劳动教育作为建立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重要工作,秋季开学以来,广州多所学校均探索开展劳动课。陈树桐对调研团强调,之所以专注“研学+农业+户外”定位,是看重研学教育的刚需市场。“粤港澳大湾区人口红利巨大,几个中心城区适龄学生体量就超过100万。我们用了五六年时间来打造研学营地,也有学校和我们联合开发活动方案、课程。到11月份,基本上天天有团来。”
事实上,疫情以来,在本地游、周边游的浪潮助推下,露营经济迎来“风口”。随着各类“营地+”产品蜂拥而至,一些营地品牌在原本主打轻奢定位、面向都市白领客群的基础上,进一步叠加田园采摘、手工课堂、户外探索、生态观光等业态,切入亲子研学市场,以解决依赖周末、假日经济的“痛点”。
不过,在赵佳看来,鉴于研学教育的定位偏公益普惠性,投入回报期长,非高盈利业态,研学营地运营方更需要拥有较高的专业度(既要懂农业,又要懂教育、户外),以及成熟的成本管控能力。作为一名来自湖南的90后,赵佳曾经是一名教师,通过专业人才引进,参与到倚丰田园综合体项目中,今年是他来广州的第7个年头,他也逐渐在这里成家立业。
“农业+N”业态协同,打造农文旅综合体
资料显示,近年来,广东省各地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积极拓展农业农村多种功能开发,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当前,正果镇围绕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的目标定位,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调研团走访了解到,倚丰乡村农旅产业园现有三个产业板块:种植、流通、营地,整体已基本实现盈利,年客流可达5万,疫情前可达13万。
“乡村振兴首先第一是产业兴旺”,作为回乡创业的“新农人”,陈树桐表示,“我们先做好产业兴旺这个模块,然后带动了附加值,慢慢形成了这种多种收入并存的局面。”基于人口红利,4~5年内,番丰村的农家乐从只有1家发展到17家,不仅齐齐亮出了“竹筒饭”的特色招牌,还初步形成了竹筒产业链。
据悉,现阶段,当地村民普遍有包括农田流转、劳务收入、闲置房屋租赁、田头经济等4种以上收入来源。陈树桐提到,基于村企合作的模式,游客的消费与复购,都可以和村民收入直接挂钩。
除了上述产业,乡村民宿业态也在持续推进中。2018年,正果镇政府引进民宿项目,旧的番丰小学被升级改造成“麦客好客精品民宿”——拆除后的篮球场建起了无边泳池,一间间旧教室被开辟为酒屋、茶室、棋牌室等。同时,该项目还流转了周边的14间农户闲置房屋,打造乡村特色民宿小院。目前,民宿与营地在客群上形成互补,业态互为协同,构成集住宿餐饮、农耕采摘、旅游观光、户外拓展等于一体的“农文旅”综合体,并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官方统计显示,番丰村借助“农业+N”多产业的发展,经济收入大幅度提升。各合作社土地流转及其他集体资产流转收入达到每年80万元;直接创造就业岗位约150个,每年给村民带来工资收入500万元;每年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收入超300万元。
文旅看点
以文促旅,建非遗榄雕博物馆
经过四年的改造建设,作为项目一期的正果镇微改造示范工程,彼岸云水间民宿已经完成从旧工厂到野奢“网红民宿”的蝶变。日前,调研团来到广州市增城区云水间人文小镇调研。“文旅市场能把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做很好的融合。”广州云水间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广州市民宿协会副会长李青青对调研团介绍。
云水间人文小镇是由政府指导,通过乡村振兴基金的“基金+园区”投资模式,由乡村运营团队下沉乡村,陪伴式孵化的样板文旅项目。为了打造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项目二期拟创建艺术文创园区,将包括广州首个榄雕博物馆。作为首例落户乡村景区的非遗博物馆,是非遗文化大步迈进市场化的重要尝试。
“之所以建设榄雕博物馆,主要看重几点。”李青青对调研团提到,一是具有国家高度——榄雕是增城区唯一的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具有在地温度,橄榄在增城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千亩榄林,是特色农产品;第三具有市场深度,“目前大部分非遗项目很难实现艺术变现,我们想通过文旅这种具备人流属性的市场,将艺术与商业产业资源做整合,开发成体验项目,甚至活化形成乡村文旅文创产品。”
以旅富农,培养本地文旅人才
民宿是开发云水间人文小镇项目的基点。疫情以来,乡村游连同本地游、近郊游成为出行主流。乡村游进入了以乡村民宿为核心的新阶段,而民宿很适合在地文化的结合和新业态的延展。
调研团注意到,地域特色文化便是小镇规划亮出的“一张牌”,比如每逢周末、节日引进乡村剧目展演、举办乡村音乐会、中秋节灯会等乡村文化活动,吸引各方游客,从而实现乡村文化演艺与乡村旅游度假、乡村产业孵化三板块的相辅相成。在李青青看来,把非遗文化、夜经济活化到乡村建设中,是破解乡村民宿同质化的一种探索路径,“既能丰富住宿的体验感,也能活化本地特色文化元素。”
值得关注的是,乡村民宿为本地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李青青告诉调研团,民宿本地员工占到80%以上,除了高管层是引进的旅游业专业人才,其他全部都来自本地。基于民宿协会等平台资源,联动文旅局、行业协会出台一系列民宿从业人员的培训课程,“以点带面”培养乡村文旅人才。据悉,正在规划建设的云水间人文小镇3期也会引入乡村运营人才学院,并规划研学民宿,以摆脱乡村旅游对“周末经济”的依赖。
企业点评
国台酒业:结合地标性特色文化赋能产业
南都湾财社调研团的企业代表、国台酒业华南分公司广东大客户部经理彭飞表示,随着乡村休闲产业发展势头高昂,许多乡村积极活用主题化、网红营销、互动体验以及IP、文创等多种创新路子打造个性化品牌,民宿、研学、作坊等“旅游+”融合发展产生的体验经济,越发成为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促动乡村之美转变为“美丽经济”振兴乡村的“聚宝盆”。
在打造乡村小镇的同时,能够结合本地特色文化,做深度挖掘和产业赋能,是推进乡村振兴实践的一种很好的尝试。把一些具有地标性元素属性的特色产业,融入转化成文创产品,有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对于品牌拉动也是很好的尝试,能更好地传承特色文化。
策划:王莹
统筹:甄芹 陈养凯 田爱丽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傅晓羚 詹丹晴 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