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绣花”式改造永庆坊 让城市留下记忆

实施骑楼修缮活化利用、河涌整治等工程,焕发老城市新活力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10月16日        版次:EA04    作者:莫郅骅 蒋臻 吴璇

  永庆坊二期改造实施骑楼修缮活化利用、河涌整治等工程,焕发老城市新活力。


  殷 殷 嘱 托

  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创新创造创业离不开中小企业,我们要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贯彻党中央关于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政策、融资、营商环境等方面帮它们解决实际困难,也希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聚焦主业,加强自主创新、练好内功,努力实现新的发展,为祖国强大和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贡献。


  2018年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视察了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和暨南大学。在永庆坊,他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在听取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汇报后,他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永庆坊二期的改造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在延续一期改造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通过实施骑楼修缮活化利用、河涌整治、补充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提升公共环境、交通组织优化和产业升级等工程,保留城市记忆,焕发老城市新活力。

  “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用‘绣花’功夫在对永庆坊进行改造,”亲历改造过程的广州市荔湾区城市更新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黄黇说。


  旧城微改造创造“多赢”局面

  永庆坊二期非遗街区余同号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饼印。当有游客进来时,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余兆基会认真向人们介绍这些饼印。余兆基自15岁上初中时跟着爷爷学雕刻,至今已有47年。

  这一行业曾经非常红火,广州很多饼家都使用他们的饼印来制饼。但现在知道这项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了。目前余家从事饼印行业的也只有余兆基一人。

  如何更好地生存?如何将这个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近年来,这两个问题一直萦绕在余兆基的脑海。

  2020年,永庆坊二期内广州首个非遗街区的落成,让余兆基看到了希望。

  当年,余同号成为入驻非遗街区的第一批非遗大师工作室。一同入驻的,还有广彩、广绣、珐琅等非遗项目,这些项目集展示、展销、体验、传承、交流、培训等功能为一体,政府为其提供资金补助,运营方万科公司在租金上给予优惠并做好配套,企业自行承担剩余支出,并履行传承、创新等方面的承诺。

  经过两年的发展,非遗街区已成了广州市民和游客的网红打卡地,也是人们了解岭南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来到这里之后,游客多,慢慢关注的人也多了起来,周末时,很多家长都带着孩子过来学习饼印,还有少年宫联系过来研学。”余兆基说,工作室的收入增加了,而最让他欣慰的是,看到那么多的青年人和孩子都喜欢这项技艺,有一种“后继有人”的感觉。前不久,余兆基又在非遗街区租下了更大的一间工作室,专门用来教学。

  如今,这里不仅环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条件好了,也有了更多的人气,让广州的非遗项目受到了更多关注。而非遗街区的这一“多赢”局面,正是旧城区微改造带来的成果。


  旧厂房变身连锁书店

  离非遗街区不远的钟书阁,是一间24小时不打烊的书店。不少爱看书的市民,都爱在这里度过静静的时光。一本书,一杯咖啡,就可以呆上半天。钟书阁旁边小小的榕荫广场上,常常有附近的孩子嬉戏玩耍。

  黄黇告诉南都记者,这里原本是一片老旧的职工宿舍,后院种着一棵大榕树。改造时,将原来的宿舍修复并活化为创意书店,后院则“就地取材”,围绕原有的老榕树结合景观设计改造成供居民、游客休憩、交流的榕荫广场。

  “这里的改造并没有大拆大建。我们对原来的厂房进行外立面的翻新和内部重新装修,将原来老城区的‘三线’都下地了,对周边环境也进行了优化。”黄黇说,钟书阁就是永庆坊二期通过“绣花”功夫进行微改造的一个典型。结合老宿舍和榕树,将原来破败的角落“盘活”,一方面,将原来的老房子进行改造、活化利用,另一方面,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提升公共环境。

  据黄黇介绍,永庆坊二期项目在延续一期改造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整体保留骑楼街风貌,保留和修复原来的街巷肌理,恢复一河两岸。根据《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将永庆坊二期建筑分五类进行修缮:修缮类建筑、改善类建筑、整修类建筑、整治类建筑以及改造类建筑。

  在被改造的建筑中,也分布着一些尚未商业利用的老楼,楼中仍住着在此居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这是充分尊重了居民意见的结果。“有一些老居民,想继续在这里生活,我们就帮他们把配套做好,把路重新铺过,把电线下地,把空间打开,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在黄黇看来,他们的继续留守,也为改造后的永庆坊带来了一些烟火气。

  黄黇认为,共同缔造也是微改造“绣花”功夫的集中体现之一。“比如,在改造过程中,居民们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利益。共同缔造委员会则能起到利益协调、凝聚共识的作用,有助于提升社区自治水平,完善纠纷调处机制。”


  业态提升吸引大批年轻人到来

  永庆坊的打造,走的就是保护与发展相融合的新路径。而发展的过程,离不开业态的提升。

  “我们要打造记得住乡愁、吸引得住年轻人、振兴得起老城的活力街区。”因此,在探索保护与发展相融合的过程中,除了非遗文化展示,永庆坊二期项目还导入了创意办公、餐饮酒店和商业配套等业态。

  2020年12月25日,永庆坊二期正式全面开街。在开放的滨河段,可以看见以粤剧为主题的瞻云酒店、老字号东湖酒家、暗黑风格VINI集市、新时代音乐乐园MAO Livehouse等多种业态形式。

  “不过,引入的业态都是有所挑选的,我们还是希望看到以历史文化为主的东西,”黄黇解释,永庆坊重点以“文化引领、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甄选高品质、做强夜经济”为业态导入原则进行招商。

  同时,结合文旅融合、经济发展、游客口味等“新需求”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合,重新激发老城市街区的传统文化活力。而非遗街区中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也纷纷通过文创开发、跨界合作等形式,推出符合年轻人口味的工艺品。

  其实,不止是年轻人,各年龄段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回忆,黄黇说,永庆坊二期的微改造在一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原来的肌理,又加入了一些文创的东西。“小朋友喜欢在这里玩,年轻人可以看看书、喝喝咖啡。这里也有一些怀旧的元素,70后、80后来到这里,可以有儿时的回忆。”

  据黄黇介绍,今年中秋的“岭南奇妙游-月游戏中秋”灯会迎来了22万游客,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这个也是出乎我们的预料了,让我们很兴奋的是,原来传统的东西还是很多年轻人可以接受、可以喜欢的。”

  声音

  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用‘绣花’功夫在对永庆坊进行改造。通过实施骑楼修缮活化利用、河涌整治、补充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提升公共环境、交通组织优化和产业升级等工程,保留城市记忆,焕发老城市新活力。

  ——广州市荔湾区城市更新建设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黄黇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