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出校园就进科技园 广州番禺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9月28日        版次:EA05    作者:梁思华

  ↑↑2021年10月,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揭牌成立。 广州大学城管委会供图

  自2020年广州大学城被纳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琶洲核心区(大学城片区),2021年10月,旨在打造广州大学城“航母”级别创新创业基地的广州大学城·中关村青创汇(下称“青创汇”)揭牌成立,广州大学城(广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大湾区(番禺)海创人才科创中心等落地并发挥效益……这两年,番禺“铆足了劲”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如今,17.9平方公里的广州大学城里,已累计建成4个国家级孵化器、4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和2个港澳创新创业平台,同时还有12个共4万余㎡众创空间、6个共30万㎡产业园。它们架起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第一道“桥梁”。

  需求

  在高校旁建起科技孵化园区

  

  12所高校、67名院士、38名长江学者、160余名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00余名博士生导师、近20万名在校大学生、累计约75万名高校毕业生。广州大学城拥有丰富的科创资源,这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2018年5月,4名广东工业大学应届毕业生在母校的创客空间注册成立广州沃索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以土壤修复试剂及技术研发推广、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等环境咨询服务为核心的综合性环保技术企业。公司创始人曾令泽告诉南都记者,毕业前他们曾跟着导师参与广东省土壤环境标准的制定工作及其他土壤环境保护方面的科研项目,为创业奠定基础。成立公司后,团队仍与校内导师保持紧密联系,“从学校走向社会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人员的技术能力有待提升。在校内办公可经常就技术方面的问题请教老师。”然而,受团队扩张等因素影响,2020年初,沃索科技需要“走出校门”寻找合适的办公场地。

  广州秉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同样面临上述问题。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林贵祥告诉南都记者,由于学校的创客空间有使用时限,到期后他们也曾考虑过到其他地方设办公点。考虑到能够更加便捷对接高校科研资源,他们最终选择留在广州大学城。

  与沃索科技和秉优科技有类似需求或情况的创业团队并不少。为此,近年来番禺加快建设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聚落片区。最突出的项目之一就是青创汇,项目位于广州大学城西北部,发展空间超10万㎡。已入驻包括全球独角兽企业广东汇天航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小鹏汇天)等67家企业,并引入广州大学城(广工)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番禺)海创人才科创中心。在高校旁建设科技孵化基地,不仅为科研人才和成果走向市场提供充分过渡空间,也为走向市场的科研人才提供距离高校实验室最近的办公场所。

  与此同时,番禺还提出“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苗床扩建行动,携手大学院校升级改造创业苗圃,搭建活跃机制”。目前,在广州大学城内,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创业苗圃正在逐步扩建完善中,总扩建面积超过3500平方米。

  

  样板

  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作为番禺区与广东工业大学共建的项目,广州大学城(广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聚落片区中占重要地位。该基地于2021年10月9日入驻青创汇,运营主体为广州大学城(广工)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占地面积共1万㎡,围绕国家重点发展的数字经济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芯片技术、智能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孵化重点项目。目前,基地已签约优质项目39个,其中实际入驻办公企业25个,累计完成就地转化项目39个,新增成果转化量14项,申请专利10项。

  “高校实验室有任何需要转化的成果,或高校师生想要创业落地科技成果,都能在我们这里进行。”广州大学城(广工)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程昱表示,针对入驻团队和项目,中心会为其提供人才招引服务、投融资服务、产学研合作、市场对接服务、政策规划服务及品牌策划与推广等服务。

  其中,为更好发挥广州大学城科研资源,转化中心还构建了“一企业一教授一项目一团队”人才链条,助推高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深度合作。“企业或创业团队来到我们中心孵化发展,我们都会给他们匹配相应领域的高校教师。一方面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另一方面也让实验室里的成果找到应用场景。”程昱说。

  转化中心还通过打造科技成果线上平台,整合大学城高校技术资源,面向全社会,广泛吸纳高端人才和资源。目前已通过线上成果交易平台征集高校专家388人,收集涵盖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最新科研成果285项;收集到有效企业技术需求83项,服务企业超200家次。

  “转化基地虽由广工负责运营,却是面向广州大学城12所高校打造的。”程昱表示,根据规划,转化基地前期以广东工业大学为示范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渠道,形成一套可复制的模式,逐步推广至广州大学城12所高校。不仅要让转化基地汇集广州大学城高校的科研资源,也助推环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聚落片区的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好广州大学城(广工)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作用,通过线上交易平台,加快推动高端人才资源、科技大使、职业经理人、科研成果和企业需求征集工作。”广州大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以广州大学城(广工)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示范,积极推进与广州大学城高校合作共建一批特色突出、实效明显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融合

  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秉优科技是首批入驻广州大学城(广工)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企业之一。自2015年11月注册成立至今,该公司已成长为一家面向智能制造领域,以工业软件为主打产品的广东省高新企业。公司的办公地一直都在广州大学城。

  “一方面是我们一直在这里。另一方面,工业软件的研发需要高校相关成果的有力支撑。此外,现在我们公司还未充分挖掘大学城的科研资源,暂时没想过离开。”林贵祥表示,科技成果转化普遍存在的难题在于打通最后一公里——科技成果需要深度融入产业,做大量外围开发工作,转化为能用、好用的产品或者解决方案。“从技术研发角度来讲,这可能并不是一件技术难度非常高的事情,但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我们可以承担高校与市场之间的中间桥梁角色。”

  林贵祥还提到,高校在承接企业研发项目的过程中会有在校学生参与。在此过程中,企业还可筛选优秀在校生进入公司实习,从而形成产学研用的深度合作关系,对于高校、企业、学生等多方而言都是有利的。

  曾令泽则表示,沃索科技如今仍保留着校内创客空间的办公场所,因为需要借助学校的科研资源进行研发,也方便与高校师生进行互动。“我们每年会放出部分项目,与高校内的学生组队参与各种创新创业比赛。既能够提升公司在学校中的知名度,也能为公司提前训练后备团队。”他还表示,他们曾考虑在青创汇设办公点。因为他们希望能与广州大学城内多所高校形成合作链接。

  广州大学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州大学城将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大力开展科创型产业型人才培育;以产生实效为导向,着力优化双创大赛的遴选机制和落地模式;以分享红利为导向,加快完善风投创投体系的建立;以做大做强为导向,打造“陪伴式”专业化孵化基地,加快建立“科创人才培养+科创训练营+科创基地孵化+基金投资+供应链接入——项目产业化”的硬科技科创生态体系,推动高校与企业形成深度的产学研合作。

  

  采写:南都记者 梁思华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