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南都·湾财社携手国台酒业的乡村振兴调研团走访清远浛洸镇、连樟村

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9月09日        版次:EA04    作者:陈养凯 冯家钜 许琨

  村民在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工作。 南方日报记者 吴明 摄

  浛洸镇党委副书记巫德葵。

  调研团队走访清远。

  连江口镇党委副书记曾少华。

  8月底,南都·湾财社携手国台酒业的乡村振兴广东实践调研团第二站走进清远,调研浛洸镇、连樟村等地在打造乡村振兴标范样板过程中的工作和成果,在调研中,古村改造和乡村民宿的实践、百年老字号旅游+消费的模式创新、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设、乡村新型人才的培训等案例,为乡村振兴道路提供了有效的实践。

  A

  浛洸镇

  擦亮千年古镇招牌 重现老字号风采

  清远市以北100公里,北江最大支流连江的岸边,鱼咀村因保存有完好古城墙、古码头而远近闻名。村里一栋栋民宿错落有致,鹅卵石墙体的独特风格也让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从鱼咀村码头溯流而上是拥有始建于唐代的蓬莱寺塔等文物古迹的千年古镇浛洸镇,镇上还有广东闻名的百年老字号徐其修凉茶。浛洸镇党委副书记巫德葵在接受本次调研团采访时表示,浛洸古街正在全力改造当中,比如恢复古街青石板路的原貌,预计年底可以完成大部分工程。另外,还将打造中草药产业园。

  

  800年历史的古村落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景点

  

  鱼咀村是一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因地貌形如鲤鱼跃江而得名。自汉代到唐代,鱼咀作为商贸水路码头繁盛多年。英德民间一直流传着“先有鱼咀,后有浛洸”的说法。但随着陆路交通逐渐取代水路运输,鱼咀失去了商贸中转站的地位。鱼咀村至今仍保存有完好的古城墙、古码头、古井、古树、古碑和古街、古铺。

  “乡村振兴广东实践”调研团走进鱼咀村,不少成员被村里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民宿吸引。屋前屋后被鲜花绿植环绕,民宿的鹅卵石墙体也别有特色。“这间双层亲子套间5号楼,之前是‘老村长’廖志其的家。”碧舍乡里·鱼咀民宿工作人员许炳坤介绍,“老村长”早年因为村里耕种情况不好,外出谋生近二十年,一直从事冬瓜收购生意。当他听说鱼咀村要改造,便放下冬瓜生意,回家乡建设。他在村里面的家原来是一栋几乎快要倒塌的危房,改建的时候用回原来的材料,把拆掉的废料建成墙,同时又保留了石头屋的特色。

  据介绍,目前,鱼咀村民宿的一期、二期均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包括1栋18间客房的客栈、6栋24间特色民宿。配套方面,除了咖啡吧和书吧外,鱼咀的文旅项目还配建了会议中心、农家乐餐厅、采摘园、酒吧、拓展基地等。文旅项目的落成,大大提升了鱼咀村的“颜值”,让这座原本不起眼的“空心村”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

  

  民宿产权归宅基地主人所有

  经营权被委托给第三方运营团队

  

  虽然现在是网红打卡点,但鱼咀村曾经却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20世纪90年代,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讨生活,鱼咀村渐渐变成了空心村。从2017年开始精准扶贫,鱼咀村依托历史文化优势,也被打造为古贸易码头文化记忆小镇。现在的鱼咀村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重归故里。

  碧舍乡里总经理黄孝军介绍,鱼咀文旅项目创新模式为产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立”,产权归宅基地主人所有,使用权和经营权由宅基地主人委托给合作社,合作社再把经营权委托给第三方运营团队。现鱼咀村碧乡文旅项目由社会企业帮扶运营,按照“1234”利润分配比例,即镇政府占10%、村委占20%、运营方占30%、合作社占40%。

  鱼咀古村项目的建设,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村民积极养猪、养虾、养鸡、养鱼,大棚蔬菜和果桑种植也陆续上马。在此基础上,其他产业也被纳入鱼咀农业休闲文化旅游项目,形成以休闲文旅为核心的“1+N”现代农业基地和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配送综合一体化的扶贫产业,解决本村贫困户并延伸带动全镇贫困户本地就业。

  

  旅游+消费的模式

  百年老字号变身养生基地

  

  鱼咀村东北5公里左右,拥有四季花海、湖畔小木屋、小火车、彩虹滑道等游乐项目的徐家庄让不少游客流连忘返。公开信息显示,“徐家庄”旅游项目以弘扬中药养生为主,相应配套特色民宿、温泉会所、温泉木屋、花海、中药基地等游玩项目。

  广东徐其修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徐星祥自称本来是做凉茶的,徐其修凉茶是祖传几代人下来的,也是百年老字号。2017年响应当地政府号召,回到家乡研究帮扶,“当时为了让10条贫困村脱贫,我们决定采用旅游+消费的模式,让村民有工作,带动当地的土特产销量,进而带动经济发展。”徐星祥认为,现在最主要的是不要返贫,这个摆在第一位,而且还要让村民振兴。”

  “徐家庄现在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只是一期工程,为100位村民安排了就业岗位。”徐星祥表示,如果全部建成开业后,可以解决1000多位村民就业。目前,在徐家庄工作的村民,平均工资有4000元,厨师有五六千元,管理层有七八千元。另外,据徐星祥透露,接下来还要做中草药种植基地,到时候发展老百姓大量种植药材,做到产供销一条龙。

  

  千年古镇正全力改造

  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徐家庄和鱼咀村所在的浛洸镇,具有1520年的县级建制史。浛洸自古至今都是英德市西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重地,素有“未有英德,先有浛洸”的说法。近15米高的蓬莱寺塔,在浛洸镇上极具标志性。浛洸镇党委副书记巫德葵介绍,蓬莱寺塔建造于唐代咸通年间,至今有1000多年历史,是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会馆建于清同治年间,会馆的雕刻特别神奇,有“八大仙”石浮雕刻群,还有巨楠木浮雕“武松打虎”等等。

  浛洸镇党委书记赖习兴在年初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深挖浛洸历史、旅游资源。依托鱼咀村、徐家庄度假旅游村等热门旅游项目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坚持文化“兴”镇,深挖历史文化资源,重新擦亮“浛洸千年古镇”称号,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历史文化非常的丰厚,”巫德葵在接受本次南都·湾财社“乡村振兴·广东实践”调研组采访时也表示,现在古镇开发方面正围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来打造,比如浛洸古街正在全力改造当中,恢复之前青石板路的原貌、青砖的房子,预计年底大部分项目可以完成,“下一步还要引进相关的企业来推动文旅发展”。

  B

  连樟村

  培养新型“三农”人才 创造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模式

  绿水青山掩映的小山村里,在刻有“乡亲们一天不脱贫,我就一天放不下心来”字样的石碑前,不少游客在拍照留念;西北方向不远处,数十个大棚组成的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一排排哈密瓜长势喜人。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负责人何为向“乡村振兴 广东实践”调研团介绍说,前几天他还通网络直播招人,“也希望有更多的连樟村本地人才参与进来。”对此,英德市连江口镇镇委副书记曾少华表示,现在在大力开展培育职业农民、粤菜师傅等技能人才的涉农技能培训,“以连樟村作为切入点,整体带动辐射连江口镇的乡村振兴”。

  

  大棚内可实现温度可控

  示范园一年四季都有水果产出

  

  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中,挂在架上的哈密瓜,表面还包着白色的套袋。何为解释说哈密瓜的果皮非常薄,如果浇水时打叶面肥的话,碰到果皮上可能会产生斑点,套袋是为了让哈密瓜长得更好看,提高商品性。像种有哈密瓜这样的高标准大棚,目前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共有11栋,每个大棚占地约在2000~3000平方米。大棚内还能实现温度可控,“会相对控温,比如夏天如果开水帘风机比室外低5-8摄氏度”。

  何为告诉“乡村振兴广东实践”调研团,以前农民耕作受环境气候影响较大,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一年四季都有水果产出,“现在8、9月份,南方片区基本上处于休耕的状态,但在产业园大棚里,还可以种一场,虽然我们的哈密瓜没有新疆的甜,但是我们6月份前种的,以及11月份产出的瓜还是很不错的”。此外,草莓也是产业园的重点,“11月底可以采摘,采了又可以长果,观赏性和体验性都是不错的”。

  何为2019年1月来到连樟村。为了打造差异化优势,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何为和其团队经过考察、挑选,最终决定栽培西瓜、草莓、哈密瓜三种经济作物。“原本连樟村种植的作物比较单一,我们建设一个产业园,其实也是想引进新的品种,让老百姓能够看到现代农业是怎么样的,也能够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还能提供技能培训”。

  

  开设乡村振兴学院

  培养致富带头人、有技术的农民工

  

  何为认为人才很重要,尤其是希望能有更多连樟村本地的人才加入。2019年6月,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何为曾组织了20多位村民,到海南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包括播种、修剪、授粉、采果、日常管理,分拣包装等全流程。“现在的核心骨干也是这些培训过的人,他们基本都会,我们每个阶段都会坚持做培训”。

  何为觉得不仅仅要提升当地村民的技能,也要招募有志之士回乡。前几天何为还通过网络直播招人,“因为下半年整个园区基本上都是草莓和小番茄,要为销售做准备,也需要拥有直播以及网上销售相关技能的人员”。他也提到,他们是很希望有大学生毕业后返乡,“我们也在争取把工资出高一点,比如对这部分大学生给到1.5万元的月工资。像我们的技术人员,大概每个月6000到8000元”。

  如何吸引人才回来,也是曾少华考虑的问题。曾少华介绍说,连樟村开设的乡村振兴学院,不仅培养致富带头人,培养有技术的农民工,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输送培养更多的人才。据介绍,乡村振兴学院2019年12月底正式完成建设,2020年3月揭牌并移交投入使用,是作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项目,是为了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三农”人才,大力开展培育职业农民、粤菜师傅等技能人才的涉农技能培训。

  

  约20个企业落户产业园

  村民基本实现家门口就业

  

  曾少华2021年6月26号到英德市连江口镇任职。他告诉“乡村振兴 广东实践”调研团,经过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长期的调研,逐渐形成了连江口镇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以连樟村作为切入点,整体带动辐射连江口镇的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之前,连樟村村容村貌都比较落后的,泥砖房也比较多。经过5年来的脱贫攻坚,连樟村的整体有了统一规划,包括我们三清三拆三整治,以及我们基础设施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连樟村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基础工程,引进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20个产业项目,还成立村农贸发展公司,设立了产业发展基金,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经济模式。“基本上能够让我们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够就业。”曾少华表示,村民除了自己上山种植麻竹笋有收入之外,还能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目前来讲,连樟村村民的收入人均能够达到2万元,与之前几千块钱的收入是千差万别的”。据悉,今年以来,连樟村全力推广高端丝苗米香稻“青香优19香”的种植,通过帮助村民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培育“连樟1号”系列高端农业品牌,努力打造优质丝苗米产业。曾少华表示,连樟村流转了60亩土地用于试验“青香优19香”,这一年里,他们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自主品牌,接下来会对自主品牌进行推广,“相信‘连樟1号’会对连樟村整体的影响力有进一步的推广”。

  声音

  助商纾困、为商赋能,探索全新消费模式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疫情冲击、产业调整等内外因素影响,国台酒业快速出台一揽子策略措施,助商纾困、为商赋能。此次国台酒业携手南都,发起“促消费·共振兴”乡村振兴广东实践深调研活动,就是系列策略措施的延续和深入。

  作为本次调研团企业代表,贵州国台酒业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华南分公司总经理戚马带表示,南都与国台酒业共同承担了促进消费社会责任,同时为广东消费者“送实惠”。在发放消费券的模式中,南都和国台酒业共同探讨了“白酒+X”行业横向延展,比如结合这次鱼咀村、徐家庄的内容,可以探索白酒+文旅消费券的模式。

  2020年,连樟村被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连樟样板区。近年来,连樟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强化党建引领,探索形成了连樟党建经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不足4000元达到目前的2141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20年突破200万元大关。戚马带在“连樟客厅”参观时深受感动。看到连樟村旧貌、村民的收入水平、村内环境等等一系列的数据图片,戚马带切身体会到了短短几年内连樟村的巨大变化,由衷地感受到党建工作对于乡村振兴引领的重要性。

  

  策划:王莹

  统筹:甄芹 陈养凯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养凯 冯家钜 许琨

  摄影(除署名外):张富强 余春鑫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