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青年 李伟杰
逐梦湾区2022
喜欢潮流文化,看好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前景。两个多月前,95后的澳门青年李伟杰(英文名:LK3)和大学同学莫俊焯(英文名:Mok)带领团队成员来到南沙,成为这里的创业生力军。他们成立“澳游日记”公司,打造SEMSORRISO潮牌,围绕年轻人喜欢的街头艺术、潮流文化展开创作,并通过与本土品牌跨界合作,为澳门青年来内地起到示范作用。他们希望为新一代的澳门文创品牌与内地消费者之间搭建桥梁,让澳门文创品牌有机会走进来,也让内地消费者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认识了解澳门。
在澳门打造潮牌
用年轻人的方式讲故事
大学时在家人的支持下,李伟杰选择了中山大学作为内地发展的起点。大学毕业前,他计划到英国深造,因为疫情,他选择留下来工作。“也曾有过迷茫,在内地互联网公司工作过,尝试回澳门报考公务员,但后来发现,这些都不是自己想要的。”
思考未来发展的同时,李伟杰尝试从兴趣爱好入手,寻找合适的创业机会。他先后花了近半年的时间设计产品,打造文创潮牌SEMSORRISO,产品围绕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以探索、责任、个性等为关键词展开设计,涵盖T恤、滑板等。李伟杰介绍,该品牌也是传统文化的新展示。形似甲骨文的logo,便是希望通过年轻化的包装,吸引年轻人注意,是文化传承的另一种体现。澳门是李伟杰试水的第一站,一开始他尝试将产品放在买手店寄售。“澳门市场小,创业成本高,依靠本地人,发展相对有限。创办者都很有想法,但却很难把品牌做大做强。他们大多以兼职形式做文创品牌,还需要一份正职工作来支撑梦想。”李伟杰说为了探寻更多发展机会,一年后,李伟杰将目投向大湾区内地城市。
呼朋唤友一起创业
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选择内地市场,是一次双向奔赴。
李伟杰介绍,内地大学四年生活,感受到内地发展的速度,也悄然埋下了来内地创业的想法,“这一期间经历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看到内地出各项政策,为港澳青年留在内地发展提供了支持,也看到了广阔的市场机会。”
和身边的朋友交流过程中,李伟杰发现,不少澳门青年担心来内地会不适应,“他们看好也相信湾区的市场价值和潜力,但对内地城市的陌生,阻碍了他们来内地发展的脚步。反而委托我,让我在内地发展自己品牌的时候,帮他们推广品牌。”与此同时,他在接触内地品牌方过程中了解到,不少品牌方希望借助澳门的创意设计,提升品牌的国际辨识度,增加市场竞争力。“既然双方都有需求,为何不在内地注册一间公司,成为合作的桥梁?”这一期间他找来大学同学兼内地好朋友莫俊焯,被打动的莫俊焯辞去在老家东莞的公职工作,成为了创始合伙人之一。
2022年5月,在团南沙区委帮助下,“澳游日记”项目正式落户创汇谷。抱着“年轻不怕试错”的想法,两个年轻人正式开干了。
项目落户南沙两个月
发展速度远超预期
青创办公室、青年公寓、政务服务区……在创汇谷内为港澳青年创业提供各项便利支持。走访时,李伟杰和同事们正在办公室内忙着准备在永庆坊的快闪活动,“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先后和基盛万科、永庆坊实现合作,通过快闪店模式实现线下展 陈,发展速度超过预期。”其间,还与Mao Livehouse以及传统咏春拳馆实现跨界,为广州市民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
“希望通过自己成功落地的案例,让澳门青年看到走出来的更多可能,带动他们到内地发展。”李伟杰介绍,“澳游日记不只是一个产品展示平台,更是线上线下相互赋能的文创服务综合体,永庆坊的老建筑里,快闪展示的形式,便是最好的实践,为两地年轻人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
据介绍,平台上除了出售自创的潮牌产品,还引入澳门当地知名的文创设计产品。截至目前,平台上链接了数十个年轻的合作伙伴,涉及多个领域,除了文创品牌外,更有说唱厂牌,电影制作公司等。给年轻品牌提供链接内地市场的渠道,也让需求端可以通过平台寻找到合适的文创资源,还能在平台上实现跨界合作。
李伟杰介绍,“官方统计数据显示,来澳门的内地游客停留时间约为1.9日,为了能够让内地游客更直观、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认识了解澳门,目前团队已向澳门当地政府部门递交申请,希望结合‘澳游日记’品牌,为内地游客打造不一样的旅游服务,让内地游客认识澳门小众的文创品牌的同时,还可以带来内地游客深度体验文创设计工作。”
建议放宽门槛
让更多港澳青年受益
采访过程中李伟杰透露,来内地就读大学前他未曾听过南沙,通过大学期间参与“百企千人”实习计划,第一次走进南沙,对广州有了新的认识。“时隔两年再回到这里,周边配套有优化,人也比之前多了不少。”
《南沙方案》发布后,《广州南沙新区(自贸片区)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新十条”措施》(下称“新十条”)也于近日正式发布,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让李伟杰和团队雀跃不已。“《南沙方案》中重点提出了支持港澳青年发展的内容框架,希望未来能够乘着东风,在南沙和更多不同类型的企业品牌合作。”在“新十条”中,李伟杰则认为,内容中提出的补贴政策,尤其是对交流活动的补贴,将会对项目发展起到帮助,“我们的平台主要以交流活动形式展开,如果申请到适当补贴,可以一定程度减少初创者的资金压力。”他也期待,在进一步细化的政策中,可以放宽文化交流活动的门槛,让更多年轻人享受政策红利。
李伟杰也建议,给予青年创业项目更多展示机会,进一步完善资源对接渠道,让青年有机会链接本土的优质企业。采访过程中,李伟杰和拍档频频提及,“发展速度超过预期。让团队发展很有成就感。”在还未实现盈利的情况下依旧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李伟杰透露,和拍档立下了三年的目标。“因为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我们有机会尝试自己想做的事。无论结果如何,认真走好每一步,无论何时回头看,都会觉得值得。”他也鼓励更多港澳青年,勇敢走出舒适圈,拥抱湾区,一起逐梦。
采写:南都记者 郑雨楠 实习生 何绮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