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航拍广州南沙港码头。 南都拍客 郭昌城 摄
毛艳华
胡刚
林江
日前,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基础上强调了“面向世界”这一维度。多名专家认为,《方案》目标是要把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其中包括面向世界和粤港澳合作两个抓手。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
南沙探索粤港澳制度衔接 有利于提升其国际化水平
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了制度型开放的阶段,南沙可以通过与港澳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更好地探索制度型开放路径。——毛艳华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认为,《方案》目标是要把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其中包括面向世界和粤港澳合作两个抓手。
在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中,南沙的独特之处在于拥有港口优势。毛艳华分析,《方案》突出南沙建设“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是立足于广州特别是南沙自身的独特优势,包括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国际航运枢纽功能和改革开放能级强大等。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打造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平台,这有利于更好地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有利于加快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开放。
“《方案》的印发一方面更好地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通过全方位的合作,拓展香港服务业、科创产业发展空间,在新时期巩固香港的国际竞争优势。”毛艳华认为,在南沙参与粤港澳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南沙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打造国际合作战略平台。“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
他以科技创新为例表示,科技创新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落地转化需要全面的生态环境,包括技术、金融、人才、市场等方方面面,需要南沙与香港、澳门共同打造,发挥各自的优势。“香港有基础研究优势、商业化的动作,南沙有广阔的空间,还有不少创新的产业,通过合作碰撞可以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技术的溢出效应。”
而在此前由于粤港澳三地体制机制存在差异,粤港澳科研合作存在一定壁垒。此次方案提出,创新科技合作机制,落实好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鼓励相关科研设备进口,允许港澳科研机构因科研、测试、认证检查所需的产品和样品免于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
“规则衔接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切入点。”毛艳华分析道,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进入了制度型开放的阶段,重点要在规则、规制、标准、管理等方面开放,通过对标国际先进经贸规则来倒逼国内制度开放改革创新。“南沙可以通过与港澳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更好地探索制度型开放路径。”
毛艳华表示,《方案》中尤其注重公共政策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对接,为在南沙创新创业的港澳青年提供宛如“回家”的感觉。可以看到方案中首次提出,配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建立医疗机构“白名单”制度。
此外,南沙还可以发挥外国驻穗领事馆集聚优势,深入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构筑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南沙本身有比较好的优势与条件。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南沙可以通过不断强化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构建国际交往平台,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服务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毛艳华表示。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
南沙空间布局更注重区位开放以及与港深、广州中心城区的便捷联系
原来的空间布局是在南沙新中心,现在则更加注重区位的开放,尤其是与香港、广州市中心、深圳的联系。——胡刚
此次《方案》实施范围为广州市南沙区全域,并以南沙自贸区的南沙湾、庆盛枢纽、南沙枢纽3个区块作为先行启动区,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土地空间布局的调整是《方案》的一大亮点。胡刚认为,南沙原来的空间布局重点在明珠湾,现在则更加注重区位的开放,尤其是重视与香港、广州中心城区、深圳的便捷联系。
胡刚指出,过往的南沙规划将重点区域放在明珠湾。明珠湾地处三条水道交汇处,又覆盖蕉门河口、灵山岛尖、横沥岛尖和慧谷西区四个片区,区位优良,但其与广州市中心和香港、深圳的交通不够方便。
“可以看到,原来的空间布局是在南沙新中心,现在则更加注重区位的开放,尤其是与香港、广州市中心、深圳的联系。”
胡刚进一步分析,南沙湾最早通过轮渡与香港联通,水路条件优良,区域发展基础较好,土地开发进程较高成。庆盛枢纽通过广深港高铁与深圳、香港联通,周边建有香港科技大学南沙校区,布局高等教育事业和人工智能产业,将进一步吸引港澳青年人才。南沙枢纽站则与珠海、江门、深圳、东莞联通,周边在建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此外,胡刚还指出,粤港城市规划建设合作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两地相关专业人士的资格互认。《方案》明确提出,“对具有香港协会(学会)资格的香港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建筑测量师与内地相应协会会员资格互认”,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推动香港专业人士参与南沙建设起到利好作用。
《方案》提出,广东省和广州市要采取用地指标倾斜等方式,合理增加南沙年度用地指标。
在胡刚看来,广州可供开发土地较分散,因此在土地开发建设方面也较为分散。本次提出的“用地指标倾斜”有利于加强对南沙土地资源的开发,也说明了广州集中力量建设南沙的决心。
针对《方案》中提出的土地管理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胡刚认为,这传递出对南沙土地管理松绑的信号,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南沙自身复杂的土地情况。
南沙海岸线较长,区内水系纵横、山地林立、湿地广布,生态保护任务重大。诸如南沙龙穴岛南部围海造田此类的历史遗留问题一定要在土地开发中坚决避免。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
三年内每年新增100亿地方债限额是中央对南沙“真金白银”的支持
如果南沙的营商环境做得很好,制度创新也做得很好,并且同时拥有“双15%”税收优惠,这对企业、对人才才有吸引力。——林江
《方案》给南沙的诸多利好中,财政资金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方面的倾斜显得尤为珍贵。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林江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首先体现了中央高度重视南沙、很看重南沙的发展,新增的地方债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南沙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方案》提出,2022—2024年,每年安排南沙1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并统一计入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结合地方财力、债务风险情况以及项目融资需求,广东省在分配有关财政资金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方面对南沙予以倾斜支持。
“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央体谅广州财政负担较重的实际情况,从而给出这样一个特殊的政策安排。这种真金白银的支持也足以体现了中央对于南沙发展的支持。”林江说。
不过,这100亿是需要广州财政来偿还的。那么,是否会让广州感受到很大的还债压力?林江认为,这恰恰表明了广州对于南沙价值的肯定以及未来发展的信心,“如果广州不同意是不可能向中央争取到的,这表明广州更看重南沙发展起来后给广州市带来的税收贡献,税收贡献是长远的,现在没有投入将来哪来回报?”
实际上,南沙也非常需要这笔钱来补齐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教育、医疗等需要政府投入的短板,这也符合当前中央鼓励基建的方向。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顶层陆续出台加强基建发力的方针与政策,加码基建投资成为稳增长的核心落脚点。今年4月召开的第十一次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指出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
除了财政方面的支持,在税收方面南沙拿到了“双15%”税收优惠政策。《方案》提出,对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按程序制定优惠产业目录。对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港澳税负的部分。
林江表示,“双15%”税收优惠有助于增强南沙的竞争力,但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个礼包,如果指望仅以此税收优惠来吸引高水平的企业是不大现实的。“如果南沙的营商环境做得很好,制度创新也做得很好,并且同时拥有‘双15%’税收优惠,这对企业、对人才才有吸引力。”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冯芸清 王诗琪
更多内容详见A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