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松塘村被称为“佛山第一村”。
健全乡村文化振兴机制,支持挖掘民俗、红色故事等历史文化资源。
南海贤僚村。
“11年前,我作为村书记组织全村21个经济社社长开会讨论换届选举方案,但只等来11个经济社,另外10个去了开小会。11比10的结果对我触动非常大!”6月13日,在佛山南海区召开的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动员部署大会上,西樵镇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生动地讲述了一段基层治理经历。之后的十年,儒溪村坚持党建引领建好了五支骨干队伍,引导21名经济社骨干加入中国共产党,用一支篮球队成功扭转人心涣散的局面。2021年换届时村党委对经济社的领导真正实现了21比0,基层活力充分释放。
儒溪村的案例印证了南海区委干部熟知的一句话:南海发展的动力活力在基层,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在党建引领下,进一步规范基层权责,从社会治理的最末梢激发发展新活力,成为南海一揽子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于是,过去四十多年从农村改革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南海,再次把改革利刃指向基层治理现代化这个大课题,用一场高规格的、直接开到2047个经济社的“万人大会”,吹响基层治理现代化“冲锋号”。会上,正式发布《关于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将从五个方面推出13项创新举措,力争到2025年底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2030年率先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A 剑指基层最末梢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沿着南海千灯湖中轴“北延过河”,大沥镇奇槎社区的4幢物业拔地而起,与对岸金融高新区林立的高楼遥相呼应。十年前,这里是连片以有色金属加工业和金属贸易行业为主的旧厂房,由经联社统筹开发和经济社独自开发,产业污染大、能耗高,租金普遍较低,利益分配不合理。近年来,结合村级工业园改造契机,奇槎社区党委创新性实施“福利统筹”土地开发模式,充分平衡利益后,由经联社统筹整合下属多个经济社的土地资源,实现了土地连片改造升级,村集体的收入涨了,人居环境也变好了。
奇槎社区的巨变是南海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南海率先在农村集体土地上搞工业、建城市,基层“最末梢”的经济社一级被赋予了发展自主权,经济社独自开发集体土地,创造了“六个轮子一起转”的南海经验,大大激发了农村经济活力,但也带来了业态低端、土地利用碎片化等问题,时至今日,南海的城市和产业相当程度上与乡村混杂在一起,南海近400万常住人口中,大多生活在村居基层。
“南海发展的动力活力在基层,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最突出现象是‘政府干、群众看’,问题的根源在于村(社区)一级与经济社一级的‘权责倒挂’。”作为此次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攻坚战的“总指挥”,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曾在多个重要场合对当前基层治理难题有着一针见血的分析。
数据非常直观:南海全区290个村居,有集体经济的村居高达222个,下辖经济社2047个,村社两级集体资产总额超570亿元。此中,全区包含社长在内的经济社社委大约7300人,管理着全南海接近60%的集体经济资产。在实际运作中,经济社集中管理农村集体物业和土地资源,并以股份分红将村民联结成一个“共同体”,但在社会管理职能上往往缺位。而承担着人口管理、环境整治、乡村建设等社会治理主要责任的村(社区),并不掌握主要经济资源。由此便形成了经济层面“村弱社强”,基层治理能力“村强社弱”的现状。
这样失衡的村治模式下,农村社会管理的“最后一米”难以落地。聚焦农村改革,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成为摆在南海区委区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而这个答案将关乎南海未来至少十年的发展大局。
“各村社既是落实任务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探索创新的‘最先一公里’。”会上,顾耀辉强调,村社是这次改革的“主战场”,广大村社大胆闯、勇于试、主动改,为推进基层治理改革撕开一道口子,趟出一条路子来。
B 重磅开出“药方” 13项改革破解体制机制性难题
对核心矛盾精准把脉,就能对症下药。
从去年10月开始至今,南海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到村(社区)了解基层治理实际情况,覆盖7个镇(街道)和20多个村(社区),梳理出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并针对问题深入研判思考。
这场“万人大会”上,南海开出了“药方”——重磅推出和解读《关于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以“一个坚持、一个聚焦、一个中心、两大重点”为总体思路,围绕优化基层治理运行机制、深化党群联系服务机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健全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创新要素配置机制五方面改革,推出13项重点改革举措,具体来说,就是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农村基层,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中心,重点完善村社经济发展机制和村社社会治理机制。
为此,南海在《意见》中推出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改革举措,比如大力度推动监察监督向经济社延伸、探索建立当然代表制度、完善经济社重要事权清单制度等;同时,南海还将进一步强化经济社辖区自治工作,将专项村(居)民公约的执行,与股份分红、集体资产竞投等挂钩等。一系列举措都指向一个核心:强化党的领导,聚焦村社权责改革,撬动基层活动。
而这正契合了上级的要求——今年,中组部选取南海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单位,明确要求以小切口推动大突破,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意见》明确,通过一系列举措,2025年南海将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基层党组织领导能力显著增强,镇(街道)村(社区)统筹明显强化,经济社运行管理更加规范。到2030年,基层治理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率先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
C “三引”凝聚治理合力 破解“政府干,群众看”难题
丹灶镇西城社区面对土地碎片化、工业产值低下等问题,2019年起与丹灶镇政府创新提出“村镇联合开发+土地连片租赁”模式的成果,促成了约380亩土地连片整理,所涉及的多个经济社集体收益比原来整体提升了超过两倍。
狮山镇招大社区冼边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推进有序,经济社党员、社委带头清理自家杂物,做好表率;同时,经济社党支部书记、社长牵头,党员、社委、热心群众、新市民共同参与,组建了志愿服务队,参与到房前屋后杂物清理、车辆乱停放整治、简易棚乱搭建整治、绿化维护、庭院建设等工作中。如今,冼边经济社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既要银包胀,更要环境靓!”大沥太平白界西经济社党支部书记兼社长郭达成说出了基层群众的愿景。在南海,大至土地开发的模式创新,小到停车难、卫生差的细节问题,通过党建引领,能够发挥党群联动效应的最大化,找到对应解决之策。以“党建引领、文化引航、志愿引导”的“三引”思路,凝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统筹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
“南海所有的经济社必须在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村社党组织书记要理直气壮地参与经济社事务决策,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基层最末梢,做到说话有底气、服务有能力、治理有抓手。”顾耀辉坦言,南海基层党组织建设最薄弱的环节在经济社一级,因此,加强党建工作向经济社一级延伸,正是南海新一轮基层治理改革的重点,各有关部门要多放手放权,尽量少设条条框框,不要人为地给改革设置障碍,积极主动帮助基层一线解决问题。
为此,围绕《意见》,南海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自然资源南海分局、区政法委、区农业农村局、团区委等相关部门配套出台相关政策,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为契机,从顶层设计入手,打出一套有南海特色的政策组合拳。
其中,南海区组织部制定了《南海区大抓基层大抓支部大抓队伍大抓服务工作方案》,并用好成为中组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的契机,制定了《南海区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实施方案》,在更大平台用更大视野推进基层治理改革。两份方案的重点在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提出按照“一轴三网四抓”基本框架,以整合区镇党建力量和资源下沉村社为主要抓手,构建贯穿区镇村社“一插到底”的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动力主轴,推动区、镇、村、社、组(户联系党小组)五级联动,形成以上带下、上下贯通的党建工作格局,实现“组织建设一联到底、村社队伍一管到底、基层治理一抓到底”。
“基层治理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基层安则南海安,基层活则全局活。区、镇、村、社四级是休戚与共的共同体,必须同心发力、同向而行,才能实现最大改革效应。”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要求,全区上下要同心同向推进基层治理改革这项系统工程,携手激发基层更大活力,夯实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根基。
亮点解读
1 聚焦土地碎片化问题进行针对性改革
既要解决好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不善、效率不高的问题,又要在守住农民利益不受损这条底线,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南海考量经济发展大局的重中之重。集约、连片开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是破题之举。
然而,集体经济主动权“在社不在村”。针对现实情况,南海明确提出要健全党领导下的经济社事务决策机制,把党的领导全程贯通经济社议事决策和经济运作链条,将探索优化经济社选举办法、完善党员参与经济社重大事项议事决策等;而在条件成熟的经济社,将探索增加社委职数,新增职数任职人员原则上为中共党员,由村(社区)党组织遴选人员、推荐任职。“红马甲”在村头巷尾一呼百应,集体经济资源整合归拢、高效利用。
《意见》中明确,未来经济社土地开发、物业经营、收益分配和资金使用等要由经济社党支部、经联社、村(社区)党组织审核通过后方可向镇(街道)报批,尤其是土地开发,要由镇(街道)领导牵头审核,探索镇域项目负面清单制度。
若经济社所属面积小于30亩的单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开发,应委托经联社或区镇国企经营整合至50亩以上连片开发,未委托的实施有序腾退、复垦复绿,“支持有条件的经联社集约经营经济社土地和物业,决不能再走碎片化、低端化利用的老路。”顾耀辉强调。
2 以文化激发居民自我管理内生动力
城、产、人、文是支撑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四梁八柱”,其中“人”是根本。在全力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征途中,推动城、产、文的发展,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关键是要深化基层治理改革,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回望南海的基层建设,不乏优秀案例。桂城夏南一社区的夏漖粮园前身是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夏漖旧粮仓,是夏南一村民心中独特的乡愁与回忆。夏南一社区以传统文化赋能空间建设,推动古老粮仓升级为独具网红美学气质的夏漖粮园·喜文化创意基地,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吸引了广佛过千名年轻人前来打卡。
“以前是老公扒俾老婆看,现在是党员干部扒俾群众看。”在桂城叠北社区党委书记庞朝汉看来,近年来,叠北社区大力发扬“宁可煲烂,不准扒慢”和“叠滘佬扒龙船,有弯转”精神,激励叠北干群团结一致,持续擦亮“爱车小镇”和“叠水小镇”两大招牌。西樵儒溪村曾经人心涣散,党委书记陈旺弟用一支篮球队激活群众向心力,并相继组建曲艺社、象棋社、龙舟队、足球队和妇女舞蹈队等,每年超60场文体活动让村民既收获了生活上的富裕,又得到了精神上的富足。
《意见》提到,要强化思想文化引领,健全乡村文化振兴机制,支持挖掘活化古祠堂、民俗、红色故事等历史文化资源,将美学文化融入乡村规划建设,推进“一村一史一志”工程。同时,以经济社为单元发动村民充分参与村规民约的制修订,建立与村民切身利益挂钩的激励惩戒机制,推动解决停车、垃圾分类等难题,着力构建村民自愿主动、集体投入、自我管理为主的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治理中,实现“文化润民”,激发居民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是南海促进基层治理体制革新的又一重要手段,南海正以文化为重要抓手,为推动基层治理、促进乡村振兴“铸魂”。
3 培养一支担当作为的村社党员干部队伍
任何强有力的改革,都依托于“人”的推动,因此在新一轮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中,南海将重点培养一支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村社党员干部队伍。《意见》明确,将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荣誉成员”制度,打破“股东”身份限制,畅通区、镇、村、社四级人员交流任职机制,开展有针对性、接地气的培训活动。同时,将从经济社干部中选任一批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管理人员,每年拿出1亿元左右的资金给予补贴,推动经济社干部把工作重心更多放到服务群众上来,从制度上对经济社开展社会管理予以保障。
此外,南海还将加强对村社干部的监督考核,推动监察监督向经济社延伸,把巡察监督、审计监督、联合查办等结合起来,为经济社干部廉洁奉公提供制度保障。同步建立镇街、村对经济社一级的绩效考核体系,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4 组织动员各方力量投入基层治理
在当天的“万人大会”上,专门举行了南海首届新乡贤推荐命名活动启动仪式、“百队千社万人行”志愿服务专项行动结对授旗仪式。这意味着,在党强有力的领导下,接下来将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撬动基层活力。
为此,南海还印发了《深化乡村文化振兴创新推动基层治理专项行动方案》及《“百队千社万人行”志愿服务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专项行动方案》等方案。其中,自2022年起将每年开展一届“南海新乡贤推荐命名”活动,每届选树一批有品德、有能力、有学识、有声望、有公益心的新乡贤,并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新乡贤参政议事章程,发挥新乡贤在我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乡风涵养中,集思广益、化解矛盾、招商引资、慈善公益等作用,推动乡村善治。
“百队千社万人行”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将通过发动机关、学校、医院、国企、“两新”组织等多元力量的数百支志愿服务队,结对到全区有经联社的村(社区)并覆盖千个以上经济社,以“村(社区)下单、队伍接单”的“订单式”服务机制,确保服务内容触及基层治理的难点堵点。此举将有力集结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志愿力量服务下沉至村社,充分发挥志愿引导作用,带领群众共同参与,以志愿行动合力构建美丽乡村,激发村社自治新动能。
采写:南都记者 关婉灵 实习生 张舒婷 通讯员 南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