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每年春天,只此青绿。南都拍客 唐谭敏 摄
夏 每年春夏交替时,萤火虫翩翩起舞犹如小精灵。南都拍客 杜华林 摄
秋 华南植物园的大草坪,秋色宜人。通讯员供图
冬 每年1月,水杉红了,如锦鲤躺在绿波中。南都拍客 刘晓明 摄
扫码看视频
广州有着怎样丰厚的生态家底?
华南植物园为什么会被选中?
继北京国家植物园之后,中国再添一个国家级植物园。这一次落在了广州。
6月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批复》(以下简称《批复》)。根据《批复》,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去年10月12日,中国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领导人峰会上宣布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去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今年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
在广州设立的华南国家植物园,将是我国第二个国家植物园。南都记者了解到,华南国家植物园将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的基础上建设。
长期以来,植物园在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设立国家植物园,可以强化植物迁地保护。据北京商报报道,中国共有植物园接近200个。目前,仅有北京、广州两座城市的植物园跻身“国家队”。究竟广州有着怎样丰厚的生态家底?华南植物园为什么会被选中?
以华南地区植物迁地保护为重点
《批复》显示,华南国家植物园由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中科院、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
《批复》内容称,华南国家植物园坚持以华南地区植物迁地保护为重点,体现国家代表性和社会公益性;坚持对植物类群系统收集、完整保存、高水平研究、可持续利用,统筹发挥多种功能作用;坚持将热带亚热带植物知识和岭南园林文化融合展示,提升科普教育功能,讲好中国植物故事,彰显中华文化和生物多样性魅力,强化自主创新,接轨国际标准,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万物和谐的国家植物园体系。
《批复》要求,抓紧组织编制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方案,聚焦华南地区植物迁地保护及科研功能,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和国土空间规划管控要求,合理控制建设规模,按程序报批后抓好组织实施。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具体选址、建设规模等信息,《批复》中并无提及。《批复》还要求,中科院与广东省和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成立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领导小组,强化统筹协调,充分用好现有相关投资渠道,并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重点功能区、馆藏设施、科研平台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和建设运行管理水平,稳妥有序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各项任务。
实际上,华南国家植物园的建设工作已经启动。去年11月正式印发的《广东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推进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建成华南国家植物园,使其成为国家战略植物资源保育和可持续利用研发基地、国际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研究中心、国家级科学传播与环境教育基地、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在2022年广州市全面推行林长制暨林业园林工作视频会议上,“启动国家植物园建设”也作为2021年广州林业园林系统重点工作之一进行汇报。会议上,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还提出,今年将深化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配合编制设立方案,推动申报挂牌工作,扩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迁地保护生态空间布局。
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11万公顷
此次国家植物园落地广州,广州有着“先天优势”。拥有“花城”称号的广州,有着丰厚的生态家底。
据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广州现有林地面积428万亩,森林覆盖率41.6%,森林蓄积量1955万立方米;建成区绿地率4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33平方米,综合公园38个、专类公园47个、社区公园112个、游园(口袋公园)888个,建成728多公里生态景观林带、30万亩碳汇林、3800公里城市绿道。
自然保护地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基础,建立自然保护地是最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截至目前,广州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地89处,总面积约11万公顷,占广州陆域国土面积的14.83%,含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地质公园等5种类型,为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系统性保护,提升了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维护生态安全。
广州市是我国唯一做过两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城市。据最新一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显示,广州市记录到维管植物231科1366属3516种。随着调查力度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物种被发现,种类较第一次本底调查明显增多,丰富度也随之提升。117种植物在广州市有新分布,其中包括1个新纪录科——霉草科(大柱霉草Sciaphila secundiflora)以及石灰岩地区的1个新种——连平报春苣苔(Primulina lianpingensis)。同时,消失近60年的飞瀑草(Cladopus nymanii)在从化地区也重新被发现。这些丰厚的生态家底,为广州建设国家植物园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资源保护管理方面,广州不断完善资源监测评估、安全保护与信息化管理,持续提升生态资源保护管理能力。全市在保森林面积24.98万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100%参保在2018年全国林业信息化率测评中排名第一。作为全省首个获批的国家森林城市,广州率先编制全国首个森林城市品质提升规划。“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绿化城市联盟”在广州倡导下成立后,通过加强大湾区各城市间生态绿化建设合作与交流,联合举办区域性园林园艺博览会、国际花展,共同开展森林防火、外来有害生物防控、自然灾害抵御等,有力推进大湾区生态建设共建共享。
保育了全球植物种类一万七千余种
我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知的植物有3万多种,占世界植物总数的十分之一。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主要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就地保护是指建设国家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通过尽量减少人为干扰,保证植物动物在自然环境下生长。迁地保护则因为气候的变化让有些植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这些植物需要迁移到人工的环境中进行保护。植物园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华南植物园是中国历史最久、种类最多、面积最大的南亚热带植物园,被誉为永不落幕的“万国奇树博览会”,有“中国南方绿宝石”之称。园地规模庞大,其中,广州园区占地4237亩,肇庆鼎湖山园区占地面积约17000亩。
广州市民比较熟悉的通常是广州园区。广州园区包括植物迁地保护及对外开放园区(又称展示区),占地4237亩,建有展览温室群景区、龙洞琪林景区、珍稀植物保育中心,以及木兰园、棕榈园、姜园等38个专类园区,迁地保育植物17168种(含种下分类单元)。园内的科学研究园区,还有馆藏标本115万份的植物标本馆,植物科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农业与生物技术三个研究中心。迁地保护并不是简单地把植物挖过来栽在植物园里,而是指以人工途径,将生存受威胁物种、区域特有物种或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从原产地迁往其他地域的专业机构(如植物园、树木园等)予以保护,也包括建立种质资源库保存植物种子、组织、器官等。华南植物园不仅植物物种丰富,本身还拥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和专业人才,这对植物类群迁地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华南植物园是中国最重要、最悠久的植物科学与生态科学研究机构之一。其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于1929年。目前,华南植物园建设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资源库,1个鉴定中心,3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4个园级研究中心,拥有3个野外生态观测研究站点。2009年,华南植物园主持承担了“植物园迁地保育植物编目及信息标准化”项目,对中国12个植物园进行数据编目和数据整理,为此组织了庞大的迁地保育和园林园艺队伍,促进了中国植物园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锻炼、储备及可持续发展。
相关新闻
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成熟一个、设立一个”
我国首个国家植物园位于北京,是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园)和北京市植物园(北园)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经过扩容增效有机整合而成,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依托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建设的南园以科研实验为主,侧重于植物基础科学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植物资源利用核心技术研发。依托北京植物园建设的北园以迁地收集、科普、展示为主,侧重植物应用研究、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园艺植物收集展示、园林园艺技术研究及培训等。
今年4月1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上发布《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一文,国家林草局表示,本着统筹谋划、科学布局、保护优先、分步实施的总思路,“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稳步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我国85%以上野生本土植物、全部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得到迁地保护的目标。未来或许有更多的国家植物园亮相。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陈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