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院士面对面 共话远大理想

“童心向党·广州新时代少年说”首期上线,院士吴硕贤与好少年促膝畅谈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6月06日        版次:EA08    作者:叶孜文 张驰 张志韬 陈艺丹 廖艳萍

  吴硕贤

  梁中天

  第一期

  远大理想

  时代命题,少年作答。6月1日,由广州市文明办、市林业和园林局、市教育局、市关工委、市儿童公园、南方都市报联合出品的2022年“广州新时代少年说”直播节目正式上线,节目涵盖了远大理想、家风弘扬、科技强国、生态保护等九大主题,将先后邀请来自学术、科创、体育、非遗等领域的大咖与广州“新时代好少年”展开跨界跨年龄的交流与碰撞。

  在第一期节目中,2021年度广州“新时代好少年”梁中天与吴硕贤院士就如何树立远大理想、在逆境中坚持理想等话题展开对话。吴硕贤院士还揭秘了当年参与广州大剧院建设的难题破解与创新之处,并分享了兼通文理、坚持诗词创作的心得。

  谈立志:“树立远大理想,需结合国家需要”

  吴硕贤:我的父母亲是搞文学的,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作家。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因为中苏关系破裂,苏联专家撤回苏联,当时党中央号召广大的青少年要向科学技术进军。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我把志向转到理工科,要当科学家。

  梁中天:感觉我跟吴院士很像,我现在也特别喜欢文学创作,热爱文言文、诗词歌赋。同时,我也对理科很感兴趣,每周末都会对物理、化学进行一些钻研,全面提升。

  吴硕贤:中学就应该各科都要好,不能偏科。

  梁中天:现在就是文科、理科,我都有选择。据我了解,身边很多同学都有这样一个疑惑,到底我们未来的人生路应该如何选择方向?

  吴硕贤:树立志向要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还有能力,因为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当然,我们树立远大理想,还要根据国家的需要。我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我们在哪个行当,都要努力成为佼佼者。

  谈坚持:“机会等候有心人,我们要做有心人”

  吴硕贤:从考清华进入本科学习始,我就立志要成为科学家。1970年,我被分配到西安铁路局基建处工作,这离科学家的理想还有很大的距离。但在那种情况下,我利用业余时间,结合当时工程需要继续自学建筑设计、建筑历史和结构等课程,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在科学技术的高峰上继续攀登。我们经常讲机会等候有心人,我们要做有心人,等到机会来的时候可以抓住机遇。

  梁中天:像院士刚刚说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应该是去坚持自己的理想道路。我想,对于人生选择方面,自己的梦想,自己的路,是一定要我们自己走出来的,根据祖国的需要、自己的能力去为祖国做贡献。

  吴硕贤:很好,我觉得年轻人首先要有理想,有理想以后还要坚持。我一直主张不是常有志,而是有长志,工欲善其,必先坚其志,这是我对你们的一种勉励,也是对你们的一种希望。

  梁中天:那我需要向老党员学习,学好本领,再立下一个长远的志向。

  吴硕贤:现在年轻的时候还是要学好本领,打好基础,然后要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梁中天:遇到瓶颈期,您会怎么做?

  吴硕贤:我觉得除了坚持以外就没有别的了。当然,有一些问题不是马上就能想到解决的办法,但是我们要一直冥思苦想,要把这个问题放在心里,努力去攻克。

  谈诗词:“诗词是中国的国粹,应该传承弘扬下去”

  梁中天:您在去年观看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之后,还赋诗了一首,您是如何做到文理兼通的?

  吴硕贤:我一直认为文理不能分科。我的文学基础主要是受家庭的影响,因为我父亲吴秋山是在高校教授古典文学。小时候,他就教我音韵格律、写诗词还有书法,虽然我后来没有把它作为我的主攻方向,但这是我的一个终身业余爱好。我从中也受到很多的益处。文理科的思维有很大的共性。双方都需要看到本质,需要有高度概括的能力。比如说,科学需要从纷繁的表面现象中找到它的规律和特征。而文学方面,我们写诗词去描述一个对象,就一定要抓住这个事物的本质和特性。另外就是创造性的思维,它是由甲事物推到乙事物,建立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一点我觉得文学跟科学都是一样的。

  梁中天:我现在学习压力慢慢大了,马上进入初三。平时我每天也会去写作,但马上要进入初三,学习压力大了,这种习惯很难坚持下去。您是怎么做到每天坚持诗词创作?

  吴硕贤:我的诗词跟书法一直是业余爱好。2016年,我的研究生给我提前过70大寿的时候,我首次建立了微信群。在庆生日宴会上,我许愿争取每天在微信群里发表一首诗词。到现在,坚持了5年,创作了2000多首诗词。我觉得诗词是中国的国粹,是值得向世界显示中华文化和智力水平的宝库。这个传统连续了好几千年,我们不应该把它中断,而是应该传承弘扬下去。

  谈建筑:以广州大剧院为荣,要建立中国民族音乐厅堂音质理论

  梁中天:广州大剧院还有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是您的团队参与建设和设计的,在这么多的建筑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个? 

  吴硕贤:广州大剧院,因为它是我们亚洲唯一入选世界十大歌剧院的建筑,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团队参与了缩尺模型的研究,声学测试,还有振动控制等关键的技术任务,广州大剧院的建成非常成功,音质非常好。

  梁中天:当时建成广州大剧院你们团队花了多长时间?

  吴硕贤:我们大概花了半年的时间,建了1:20的缩尺模式,在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声学缩尺模型实验,我们测了30个测点,布置在池座,还有各层楼座关键的座位,测它的脉冲响应,并且不断提出改进的方案,直到30个测点都非常好,完全符合音质要求,通过科学技术来保证音质的一流,因此所有的池座、楼座音质都非常好。

  梁中天:您后来到大剧院现场听过演出吗?

  吴硕贤:听过好几次了,因为我们的作品肯定自己也要欣赏。

  梁中天:您坐在自己参与建设的地方,有什么感想吗?

  吴硕贤:我们觉得很自豪,因为广州大剧院的投资14个亿,14个亿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中国首次绕月航天计划也才花了14个亿,如果我们做得不好,是非常大的浪费。把它建成亚洲唯一入选十大歌剧院的一个建筑,证明在声学技术方面,我们能够达到国际一流的水平。

  梁中天:技术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中国人的手里的。那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声学的需要也是越来越多了,你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吴硕贤:我们的团队依托于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可听声技术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也是国内领先。我们最近做了一些比较有意义的工作,一是系统地测量了民族乐器的声功率,还有民族戏曲的发声特性,这是我国民族乐器发明以来,首次对其声功率级进行科学系统测定。其次是我们建立了中国民族音乐和戏曲的厅堂音质理论,因为过去我们厅堂的音质设计均照搬西洋音乐厅、歌剧院的设计理念,但我们民族的音乐和民族的戏曲的音质,所需要的演出场所应有别于国际上的西洋交响乐厅跟歌剧院。

  梁中天:未来还会有什么大手笔的建筑吗?

  吴硕贤:厅堂包括音乐厅、歌剧院,还有会议厅、体育馆,还会不断新建。所以这方面,我们国家还是需要有更好的技术。

  少年说

  心怀鲲鹏瀚海之志向,行以红色精神为荣光。秉强国一代之信念,树时代少年之榜样。——梁中天

  梁中天 

  ◎越秀区二中应元学校 初二学生

  简介:2022年度广东“新时代好少年”、2021年度广州“新时代好少年”,2019年7月曾以文化小使者身份参加“APCC亚太儿童大会”,向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们分享广州故事、传递中国精神。

  对话嘉宾

  吴硕贤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简介:18岁以全国高考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37岁成为中国建筑界与声学界培养的第一位博士。44岁首度阐明声学虚边界原理解决了国际难题。57岁成为中国建筑技术科学领域首位中科院院士。吴硕贤团队陆续承担过包括人民大会堂、广州大剧院、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广东粤剧院等近百项工程的声学研究与设计任务。

  统筹:李陵玻 邹琳

  采写:南都记者 叶孜文 廖艳萍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张驰 张志韬 陈艺丹 实习生 刘洁怡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