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达电脑仓库入口处的“收料看板”。
美的厨热事业部洗碗机工厂。
伊之密注塑机总装流水线生产车间。
物料在一楼自动“刷卡乘梯”上楼,被送往五层的仓库中;四楼出料区,AGV送货小车自由往返于仓库和车间;生产车间里,电路板扫码“进站搭车”般进入流水线,从第一道工序开始按部就班“跑”起来。
在佛山智造工厂,看得见的是数据大屏、智慧物流、无人配送、“一码到底”、自动化产线和提质降本增效。看不见的是背后,数字化转型正在对企业生产经营思维、治理模式以及竞争力的重塑。
数据如何变“富矿”真正“活”起来?本期南都记者走访“大国重器”制造企业和高精尖的电子设备生产企业,看数字化如何指导生产经营,以及对生产、员工、用户和全产业链条带来的模式创新与业务变革。
A
产品体系
17分钟
一台重型设备装配下线
位于佛山顺德的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之密”)五沙厂区,注塑机总装流水线生产车间里,16个工位各司其职,装配段工位17分钟就下线完成一台锁模力在60-320吨范围的重型机械装备的装配和检测,比两年前又节省了一半时间。
经过数字化改造升级,车间的总装产线产能提升33%,部装产线可以提升70%或以上。目前,这个数字化工厂共有6条生产流水线、1条总装线,一年生产制造一万台机械装备,产值超过24亿元。“我们以前生产10个亿产值配备的人员,现在可以生产出25个亿的东西。”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样高效快速的“生产节拍”得益于企业2018年以来大力推进的数字化改造。“从2015年的10来亿元产值到去年超35亿,公司的整体发展离不开研发和生产投入。”伊之密智能互联部项目总监陈立尧介绍。2018年,伊之密导入精益制造模式,中小型注塑机实现流水线生产,同时改造了物流系统,从零件回厂到产品交付,过程实行精细化管理,从制造端实现了注塑机更好、更快地交付。此外,通过各项改造,在主营大幅增加的同时,工厂总能耗和工业用电能耗还下降了,其中2020年工业能耗比2017年下降了23.1%。
扫码自己“进站搭车”的电路板
产线逐步实现“黑灯”生产
在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达电脑”),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后企业利润明显提升,每年数万种共计超过百万平方米的高精度、高密度、高品质的印制电路板(PCB)从这里销往各地。在服务器PCB板组装车间,进入产线的电路板都会有一个序号条码,整个生产过程分成若干站点管控,电路板每过一个站都会跟序号条码做绑定,“比如当进入第四个站点发现品质问题要维修处理,那么这块板就要先去维修后再回到第四站,不可能跳过去。”顺达电脑营运中心资深总监袁成兴说。
通过现场管控系统,电路板在“第一站”扫码后,就自己“跑”起来了。这在车载产品生产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这个车间产线从头到尾已经不需要人,可以关灯生产。”不仅如此,在客户“少量多样”需求下,产线经常需要快速换产。通过大数据提前预判,备料房根据倒推时间提早准备。A产品生产完,B产品的物料已经准备好,换产时间从原来的2小时压缩为20分钟。
各个环节效率的提升背后,是数字化智能化对生产全流程的改造升级。如今,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企业打通了ERP、MES、WMS等主要信息化系统之间、车间与管理层之间、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双向信息流,实现了各信息化管理系统集成实时数据与生产管理的实时互通。
十年投入170亿元转型
行业龙头净利润翻三倍
在佛山顺德北滘美的厨热事业部洗碗机工厂的其中一个车间里,能源管理系统看板上显示着全厂能耗检控、用电趋势、重点设备电量排行以及电子效率管理看板等各项实时数据。在这个数据看板旁边,还有“电子全流程品质管理”看板,以及电子智能化车间建设的全流程方案。
没有传统车间的嘈杂,井井有条,一个个数据在看板上活跃跳动。
看板中显示,基于已上线的相关设备互联、数字化应用、自动化、智能物流和价值流牵引等相关改造升级,2021年该车间自动化率56%,产值约5亿元;目前车间正在部署多个产品突破、自动化、数字化应用等改造,以及规划智能物流等环节继续升级,2022年车间自动化率达到66%,到2023年达到75%,产值预计达到7亿元。到2024年这个比例还要提升至85%。
这个车间,只是美的集团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
从2012年开始启动数字化转型和工业互联网的建设,累计投入超过170亿元。十年转型的“成绩单”效果显著,收入稳步提升,盈利的提升幅度是收入提升幅度的近三倍,存货占比大幅下降。一组来自美的集团数据显示,2011年到2021年该集团在数字化转型领域投入的金额超过了170亿元,这期间集团营业收入增长了154%,净利润增长了333%,资产总额从926亿元提升319%达到3879亿元。
B
内部管理
数据上云“全链接”
拉通设备人员物流品质管理
“通过工业互联网的建设以及利用工业互联网为企业所带来的数字化能力提升,可以实实在在帮助企业在业务变革、效率提升、流程打通、贴近用户等方方面面取得显著成效。”美云智数总裁金江说。
正如金江总结,对于企业实践来说,数字化转型最直观的结果是效率提升、成本下降,但同样重要的还有品质把控和内部管理。
除了管理者和决策者,每个员工、每台设备都是这个转型过程中的参与者。伊之密如今70%的产品已经实现了流水线生产。精益生产系统落地,不仅为了更“快”,还打破了机械装备制造业传统的离散型生产模式,解决了效率低、产品质量难把控的行业痛点问题。“现在管理层面只要控制上线、下线两点就行,中间生产流程和质量稳定可控。”注塑机车间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顺达电脑更是如此,PCB是高精尖的电子设备,生产工艺较为复杂。“以前PCB的生产检测工作是由人工完成的,现在通过数字化改造,不仅效率明显提升,还有效避免人为错漏。”袁成兴说。
同样,美的的数字化改造也是一个“全流程”过程,美的厨热事业部目标是实现以单板条码为载体,拉通设备、人员、物流、品质等实现全品类信息溯源可视,生产透明;以5G+/设备互联为基础,结合产品、设备、数字化、自动化、物流和价值流等应用场景,实现车间局部无人化和智能化应用。
在整个企业内部管理环节,数据正在变成“富矿”真正“活”起来。
推动企业治理体系深度变革
转型中找准“第二曲线”
“已完成60单,未完成270单。”三天内预计要接收的物料情况,顺达电脑仓库楼一层的“收料看板”上实时显示,哪些已经送到,哪些还在路上,哪位员工收的料,一目了然。另一块大屏是仓储数字化平台,显示着库存周转天数、设备情况、温湿度监控、仓储空间利用率、收料状况、异常监控和能耗统计等数据。一块块大屏不仅是数据的实时反馈,连接的是整个车间的员工和管理者,从而指导下一步决策。
随着下游客户的订单需求从原来的“少样多量”到现在的“少量多样”,顺达电脑在原有仓储系统基础上,自研了一套“亮灯拣料”系统,20万个仓位的货架仅需安排3-4个员工即可完成材料的上架和拣料工作,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在仓库四楼是出料区,一辆的AGV(自动导引运输车)正跑来取货。“应用5G信号,通过程序跟它讲从A地点去到B地点,不再需要磁轨。”袁成兴形象比喻。5G的应用不仅仅在于智能物流配送,目前,顺达电脑的车间目前已全面部署了5G网络,应用于六大场景:除了5G+AGV智能物流配送,还有SMT设备联网数据采集比对、5G+远程AR/VR及时故障排除、5G视觉检测、5G+OCR自动识别测试、5G+PDA物料防呆侦错。例如5G视觉检验方面,下一步企业还将结合AI来代替人工判断,或通过例如AR或VR眼镜实现远端处理。”
“在看得见的改造之外,看不见的是数字化改造为企业治理体系带来的变革。”顺达电脑信息技术部门资深经理高二雄总结。从2015年到2021年期间,这家企业已投入超2亿元开展设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转型正支撑企业制造业务变革,跨向发展“第二曲线”。如今,顺达电脑从最初为母公司神达电脑生产及组装个人电脑的机箱与整机,发展到提供电子制造服务(EMS),并成长为国际大厂及世界500强企业的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
C
面向用户
“链主”推动行业转型
赋能中小企业成长
除了产品和员工,数字化转型还有一个关键词:用户。
华为数字化转型负责人曾比喻,转型为企业带来的不是竞争力的相对优势,而是绝对优势。体现这个“绝对优势”的重要一环,正是用户。包括下游客户、包括消费者,也包括产业链上下游的广大中小企业。
美的集团十年数字化转型的三个阶段,也正是企业数字化在产品、员工、用户和产业链协同方面的真实写照。过去十年,这家行业龙头分别完成了企业数字化体系重构、内部管理一致性、面向用户的运营模式大转型,也完成了软件的自研以及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搭建和对外推广。美的作为行业龙头“老大哥”,除了“自己转”,更发挥了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转型发展的积极作用,带动大家“一起转”。
还有一个关键词是:链主。佛山产业“六大升级行动”方案提到,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面向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支持“链主”企业发挥“头雁效应”,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产业链供应链中小企业深度互联,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可信交互、生产深度协同、资源柔性配置。
“在推动产业集群转型方面,作为行业头部企业,无论是从生产能力、企业规模还是从社会意识,其都愿意做行业里面的链主来带动整个行业的进步。”金江表示,对于特色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目前我们的方法是通过链主来带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目前,中小企业普遍数字化基础薄弱,成本、技术、人才是三大瓶颈。链主企业进行数字化能力外延,打通产业链上中下游是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除了在大型头部企业里的应用案例,美擎在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方面也有不少实践。比如,基于美擎工业互联网平台,美云智链帮助链主企业打造数字化平台,提供标准SaaS产品。通过寻源云平台,实现供需的精准调配,当链主企业需要一个物料时,只要在平台上一键发布,所有平台上的中小企业都能第一时间看到,既提升了链主企业的寻源效率,又给了各中小企业公平的生意机会。
和客户一起做“杯子”
向综合型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
伊之密的转型路径,是装备制造行业的缩影。
作为“中游”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既覆盖企业内部的机器设备、工厂、物流、运营管理等价值链体系,也囊括从研发设计到加工制造再到营销、客户服务、产品回收等产品全生命周期,还延伸到上下游供应商、装备采购客户,以及合作伙伴构成的商业生态。
因此,以自身转型为契机,伊之密也开始从主机制造商向综合型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
深度调研模压成型加工行业的痛点以及客户需求,2018年起伊之密成功研发制造出两款产品。一个是“伊点通”状态监控系统,一个是YiMES智造执行系统,是针对模压成型设备这一细分领域专门打造的产品,涵盖企业生产的订单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以及模具管理等一系列功能模块。
“我们希望伊之密除了是一家专门做装备的厂商,未来还能成为一个整体方案服务商。”陈立尧打了个比方:“以前我们关注的是设备好不好用、设备的性能,现在我们更关注当客户提出说要做个杯子、要做保险杠,我怎么样才能和客户一起把这个杯子或者保险杠,更好、更便宜、更快地做出来。”
为此,伊之密主要在四个“智能”布局。一是智能机器,实现精密加工、一致的工艺过程、过程自适应调节以及智能预警和纠错;二是智能单元,也就是机器如何与周边生产要素“互动”,实现智能人机交互、实时在线管控等;三是智能服务,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如24小时智能服务、远程维护等,通过科技手段与客户实时进行交流以及问题处理;四是智能生产,通过YiMES智造执行系统和工业APP等软件,为上下游客户尤其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
即将在今年5月底全面投用的伊之密全球创新中心,也是助力企业从设备制造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的重要载体。
“数字化转型,我们仍是一个探索者。”陈立尧说。
专题策划:裘萍 何惠文
统筹:路漫漫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胡嘉仪 实习生 陈映萍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 陈斌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