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湾区青年就业计划 为香港青年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香港特区政府进一步支持青年创业团队在香港和其他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5月20日        版次:EA03    作者:肖韵蕙 王艳玲 冯家钜

  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于去年1月推出,图为相关宣传横幅。 新华社供图

港铁(深圳)总经理黄永健

香港工联会助理秘书长陈秀钦

汇丰中国副行长兼大湾区办公室总经理陈庆耀

新鸿基地产南中国总经理黎祥掀

陈柏熹: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现就职于汇丰银行广州分行

  “亲爱的晓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潜力巨大,世界各地的人才都希望参与其中……我知道有些香港青年对内地了解不深,对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仍有犹豫,所以特区政府近日推出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希望鼓励香港的大学及大专院校毕业生踏出第一步,亲身感受内地近年一日千里的发展。”

  一年前,在回复香港青年晓曦的来信中,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达了恳切的关怀:香港特区政府重视青年成长,希望可以为下一代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这也是她着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原因之一。

香港特区政府于2021年1月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和支持香港的大学毕业生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一年过去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近况如何?

  参与就业计划的企业通报

  已有近1100名毕业生入职

  在2020年的《施政报告》中,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就宣布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和支持香港青年人到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及发展事业,让他们了解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最新发展,并把握大湾区的事业发展机遇。

  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于2021年1月8日推出,鼓励在香港及大湾区内地城市均有业务的企业,聘请在2019年至2021年获颁发学位的香港大学毕业生,安排他们派驻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截至2022年2月,参与就业计划的企业通报已有近1100名毕业生入职。

  “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

  得到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陈选尧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不但为香港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亦是香港疫情后恢复经济的重要机遇所在。有8600万人口的大湾区发展潜力巨大,2021年大湾区内地9市的GDP总计达100,585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港资企业也是广东省主要的外资投资来源。“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得到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期望青年人能放眼国家,把握大湾区在学习、就业、生活方面的种种机遇,开拓更广阔的空间实现梦想。

  港资企业是广东省主要的外资投资来源。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累计设立港资企业达20.3万家;累计实际使用港资3156.8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近七成。此外,香港特区政府已在青年发展基金下推出两项新计划——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基地体验资助计划,进一步支持青年创业团队在香港和其他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包括为他们提供到位的创业支援及孵化服务,以及提供最高60万元的资助,以回应创业团队在创业初期的资本需要。

  声音

  A

  港铁(深圳)总经理黄永健:

  “希望香港青年深入了解祖国文化 扩大视野格局,积极融入内地文化”

  内地业务是港铁公司企业策略的三大战略支柱之一。“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要,以及为就业学生提供受惠面更广的岗位,港铁提供了财务、人力资源、市务推广及铁路运营等13个工种、30个名额的就业机会。”港铁(深圳)总经理黄永健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岗位既覆盖港铁所需铁路专业的工种,也有市面较为通用的专业,希望提供一个平台给就业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同时也帮助他们认识大湾区日新月异的发展。

  大湾区发展的目标之一是通过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动大湾区经济协同发展,发挥三地互补的优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希望港澳青年充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机遇,发挥专业所长,拓展自身事业发展的同时,贡献国家所需。黄永健说。

  “具体而言,我希望香港青年可深入了解祖国文化,扩大视野格局,积极融入内地文化接通地气。同时,在就业方面找出专业的细分领域,活用海外资源,整合优势,坚持深耕细作,寻求多向合作,努力成为文化科技复合型人才,成为国家发展的持份者。”

  B

  香港工联会助理秘书长陈秀钦:

  政府应进行个案以及企业跟踪 让更多香港在内地就业的青年知晓咨询的渠道

  香港工联会助理秘书长陈秀钦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当时香港工联会收到了几百人的申请,反应踊跃,但提供的岗位只有3个,岗位都是内地咨询服务中心,其中1人在深圳,2人在广州,“机构的特色就是香港的社会团体在内地开展工作,因此这个计划的应聘者也都基本是香港成长起来的学生,对香港的整体情况是比较了解的,因此和岗位的适配度较高”。

  对于有意在内地工作的香港青年来说,陈秀钦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基本的雇佣条例和劳工法知识,确保自己的权利不被侵害,同时,除了综合考虑工资的情况外,她也鼓励港青把目光放长远,疫情之后多出去走走,体验一下生活,多尝试,“未来,大湾区发展的机会肯定很多的”。

  C

  汇丰中国副行长兼大湾区办公室总经理陈庆耀:

  “为有志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香港大学毕业生提供不同业务和营运职能部门的职位”

  汇丰中国副行长兼大湾区办公室总经理陈庆耀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汇丰银行在“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启动伊始就表示积极支持参与,为有志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发展的香港大学毕业生提供约100个涵盖不同业务和营运职能部门的职位。汇丰提供的岗位涵盖不同业务和营运职能部门,适合来自多个学科和拥有不同经验的大学毕业生。银行会根据申请人的专业背景、能力专长以及个人职业选择等因素为他们安排合适岗位,帮助他们开阔眼界、积累经验,踏出事业发展的第一步。

  目前,通过“计划”聘请的汇丰同事已在去年第二、第三季度陆续入职。除了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和工商金融业务部,他们还在环球银行及资本市场、大湾区办公室,以及其他支持部门展开在职培训,职位包括客户服务、数据分析、营运支持、项目管理、技术支持等。

  陈庆耀认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是推动两地青年开展交流、互相学习非常有益的尝试。很多香港青年对内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都缺乏了解,通过参与“计划”,获得大湾区发展的第一手资讯,可以积累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宝贵经验,为未来的事业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议粤港两地政府部门加强合作,将青年发展作为粤港澳合作机制中的重要议题,相互协调,形成合力。”陈庆耀表示,目前香港年轻人对内地的认知不足,也没有方便的渠道能全面、深入了解到去内地发展的相关政策及申请程序,这对他们参与内地的交流活动或到内地就业、创业影响很大。建议两地政府部门应从解决青年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满足他们实际需要的角度入手,出台统一的及相互衔接的政策。同时,应对有意愿到大湾区发展的青年人进行分类指导,让他们可根据自身优势和条件选择去内地发展的方式。

  此外,为使香港青年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把握机遇,建议两地政府部门共同建立一个香港青年到内地发展的咨询服务机构,通过线上服务平台,发布两地政府部门有关到内地就读、就业和创业的政策和机会等信息,介绍内地的人文环境,同时为他们提供有关政策的咨询服务,答疑解惑。

  “来内地工作的香港青年要对自己有信心、抱着开放的态度和勇于尝试的精神,深入认识当地文化和市场特点,建立人脉网络,为将来在更广阔的空间拓展事业打下基础。”

  D

  新鸿基地产南中国总经理黎祥掀:

  “每一张申请的白纸背后都有自己的含金量”

  新鸿基地产(下称“新地”)发挥集团在大湾区的业务优势,成为当时该计划中招募人数最多的港资地产企业之一。“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推出后反响热烈,新地立即收到超过250位香港、内地和海外知名大学的毕业生申请。经过严格甄选,15位来自不同地区的应届毕业生脱颖而出。

  “每一张白纸背后,都有自己的含金量”,新鸿基地产南中国总经理黎祥掀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在18个月的聘用期中,这15位毕业生将按实际需要被安排至相关岗位上工作。“通过这个机会,他们应可懂得什么是大湾区机遇”。

  “我们每个TOD项目的周期都很长,需要花上5至10年去打造一个地标项目。所以,我们提供的培训很全面,先在香港参加培训,充分了解新地的文化和业务,然后回到湾区城市,到不同的部门去轮岗。我也定期通过面对面方式,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能力,最终确定他是哪方面的专才。此外,我们还提供集中式的人才公寓,让他们于工余时间有更多的机会加深彼此间的沟通”。

  “比如新鸿基地产于大湾区中心的广州南站项目,我们的顾问团队来自世界各地,虽然受疫情影响少了一些面对面的会议及沟通,但透过科技的帮助仍然能够令项目的前期工作如建筑、室内及绿化等设计都能如常推进;这班年青人能通过南站项目这个平台,充分体验视像会议、实时传信、电邮等软件实现沟通无障碍的功能。”与此同时,他们也有机会认识内地的工作及生活文化,比如网购、手机支付等应用,打开他们在科技于日常应用方面的眼界。

  黎祥掀建议,现代很多香港青年从小受父母呵护,生活在舒适圈。如果离开父母、离开香港到湾区工作,一定要做好跳出舒适圈的心理准备。

  针对“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如何完善,黎祥掀也提出建议,“因应不同行业的工种需要,建议第一阶段这18个月的就业计划可以按各雇主的要求延长多6个月,以便提供一个更全面的训练周期。”

  案例

  陈柏熹:

  喜欢广州的人情味 希望在内地有长远发展

  陈柏熹: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现就职于汇丰银行广州分行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的陈柏熹,通过“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来到了汇丰银行广州分行工作,并在自己希望有长期发展的个人业务部开启了职业生涯。这位高中时就曾来内地支教的小伙子,在多年后又感受到了人们相同的热情——在深夜未带钱包时得到陌生路人的车费帮助,疫情时发现城市里社区对困难群体的关心。这也让他越来越喜欢广州、喜欢内地,坚定了在内地扎根发展自己事业的想法。

  多方尝试

  为长远职业目标打基础

  海外留学、考研考公……去年从香港中文大学计量金融专业毕业的陈柏熹,也曾面临着很多选择。那段时间,他经常看到香港特区政府在广告中宣传“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有很多就业机会,鼓励青年去尝试。又加上在邮箱里收到学校的职位推荐,陈柏熹就报名了计划去尝试。“因为感觉年轻嘛,先试一下,发现自己不适合的话,那也没事。”陈柏熹笑着说。

  因为想做金融方面的工作,他来到了汇丰银行广州分行。又因为喜欢和客户打交道,以后比较想在私人银行领域发展,专注一些比较高净值的客户并帮助其管理财富,他进入了财富管理和个人银行业务部工作,开始了在内地的事业之旅。

  “内地的同事们都很上进,不安于现状,不会觉得有一份工作就停摆了。”陈柏熹说,每天早上开晨会,会牵涉到很多比较难的词汇、概念。其实那些概念跟前台的工作不是很有关系,但是其他同事都会很专心去听,去记他们不明白的一些概念,并厘清里面的逻辑。“虽然可能跟自己目前的工作没有太大关系,但是为了自己未来的发展去进步,或者之后去做客户经理等其他职位,他们会更好地做事先的知识储备。”

  内地同事的勤奋也感染了本来就目标清晰的陈柏熹,想往客户经理方向去发展的他,在做前台的这段时间,也在为和不同的人交往积累经验、打好基础。“跟不同客人去建立关系,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是比较有趣的,也是成为客户经理的必备素质。”陈柏熹在目前阶段打好这些基础的同时,也在业务上保持精进。比如学习认识不同的基金的特色、投资策略等。此外,他也会利用自己学校里学到的一些编程知识,去帮助同事解决一些问题。

  在工作中陈柏熹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冲突。目前因为疫情,由香港总部统一发出的银行卡、编码器等很多客人很久都收不到。“因为转账的资金比较急用,他们就有一点不耐烦,也有发脾气的情况。”陈柏熹笑着说自己也不能对他们反发脾气,表示会充分站在客户的立场理解问题。理解对方是急用的,银行也很想客户快点收到,但是现在因为疫情这样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没办法,然后尽量去安抚他们。

  感觉内地有很有人情味的城市

  短短几年变化很大

  在香港长大、学生时代接受全英文教育的陈柏熹,认为流利的英文是他的优势之一,这让他能更好地去面对外国客户。此外,他也觉得香港的毕业生很“开放多元”,用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事物。“我觉得人如果是多元的,在工作中往往也能更创新。”

  毕业后毅然选择来广州的他,觉得广州是湾区内地城市里很有烟火气的地方。“我去过很多次深圳,想选一个比较有新鲜感的城市,因为我没来过广州,就决定来广州了。”八个月下来,回望当时的选择,陈柏熹觉得没错。他喜欢广州的人间烟火味、人情味,也喜欢这里的岭南文化。节假日的时候,他也会穿梭在骑楼间,在老广州走走停停。

  身边发生的真实的事也让他更笃信广州是一个有人情味的地方。疫情期间,他看到新闻,在封控区,政府有关部门会摸查清楚封控的范围内有几个孕妇,有几个危重疾病患者等。“虽然是控制疫情那么艰难的情况,他们也会关照最小撮的那部分弱势群体、特殊群体,这是很让人感动的。”而刚来广州时,陈柏熹因为没有拿到证明办好银行卡,深夜无法打车。有路边的陌生男子就帮助他付了车费,这让他感觉到城市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一份温暖。

  “我2016年初次来内地,这几年,内地变化是非常大的。”陈柏熹认为,湾区内地城市发展潜力很大,拥有很多资源。而且生活成本比较低,租房等都比较便宜。香港青年也可以更好、更容易去达到或者满足想要的生活水平。此外,公共事务的办事效率也很高,民众能更好地享受到政府部门的服务。作为香港青年,陈柏熹也越来越坚定,希望从自己的职业做起,在内地有长远的发展。

  下转04-05版>>

  02-05版:统筹 陈养凯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肖韵蕙 王艳玲 冯家钜 实习生 石雨晨

  摄影/视频:林耀华

  (南方都市报、香港特区政府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联合出品)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