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青年防疫应急志愿者储备队常务副队长谢栋兴。
广州青年防疫应急志愿者储备队常务副队长谢栋兴。
海珠区疫情防控应急志愿者陈雪彤。
海珠区疫情防控应急志愿者陈雪彤。
3月9日至4月21日,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会同11个区团委、市级储备队组织2.18万名志愿者参与防疫工作,累计上岗10.84万人次。
今年3月以来,广州本地疫情零星发生,由团市委推动成立的广州青年防疫应急志愿者储备队再次紧张地运转起来。作为储备队的常务副队长,谢栋兴的志愿工作模式从线上到线下不停地切换,招募、培训、调配、上岗,他贯穿志愿服务的全流程,而他最关心的依然是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与专业化程度。
线上+线下,他是志愿服务流水线上的指挥员
4月8日下午4点多,广州青年防疫应急志愿者储备队收到通知,当晚白云区要进行全员核酸检测,随后,越秀也发出了全员核酸的通知。“各个志愿者微信群里立即响应,第一批志愿者当晚6点就到达了白云区。”谢栋兴回忆道。
那天晚上,他协助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指挥调度志愿者上岗,在多个志愿者工作群里切换,对接街道需求、解答志愿者的疑惑。“作为防疫志愿服务调度工作的枢纽站,广州青年防疫应急志愿者储备队会接收到很多的信息,我的任务就是让这些信息都传达到位。”谢栋兴一直忙到了凌晨两点多,仅睡了4个小时,又起身前往核酸检测点现场。
2020年,团市委出版了全国首本《防疫志愿服务培训教材》。作为教材的编写者之一,谢栋兴对于每个防疫志愿服务岗位上的流程了然于心。去年5月,广州本地发生疫情,他主动请战担任市级储备队常务副队长,调度500多名市级储备队志愿者紧急出勤75次、支援6个区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的细节在谢栋兴眼里是大事,就连帮助出行不便的街坊推轮椅,都要讲求技巧。“下斜坡的时候,志愿者和长者的相对位置和朝向都有讲究,还要注意叮嘱长者扶稳轮椅而不是斜坡旁的栏杆,否则容易拉伤手臂。”这些细节,都是谢栋兴参与15年志愿活动积累的一线经验。
建立四级调度机制,广州志愿服务专业化
“在团市委的统筹指导下,我们组建了市、区两级防疫应急志愿者储备队,同时建立起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调度机制,防疫志愿服务系统的运转机制逐渐成熟。”谢栋兴介绍道。
近两年来,团市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系列防疫志愿服务的规范指引,并开展了多场线上培训。志愿者报名后,如何到现场?到现场后联系谁?防疫物资是否到位?任务结束后回家后要如何做好自我卫生管理,防止风险外溢……如今,每位志愿者加入储备队后,第一时间就能收到涵盖了防疫志愿工作方方面面的“进群宝典”。
在团市委面向志愿者骨干开展的培训课程中,谢栋兴逐渐了解到,提升志愿服务的质量,不仅要靠志愿者操作的专业化,还要有志愿者全流程的保障机制。
如本轮疫情中,多区都暂停了堂食。“住得远的志愿者午餐要怎么解决?这都是我们要考虑到的问题。”谢栋兴会把在一线看到的问题及时反映给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以及属地社区,由相关工作人员推动解决落实,保障志愿服务工作。
“今年,储备队里有三成的队员都是新加入的。他们今后也有可能会回流到社区街道。我们希望大家能将储备队流程化标准化的工作机制带出去,覆盖到更广的区域。”谢栋兴说。
在今年的核酸检测现场,谢栋兴也收获了许多感动。白云区大源村的核酸检测点设在了篮球场,出入口都有台阶。他看着志愿者们一起抬起轮椅,将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到核酸检测点。“搬搬抬抬一两次没什么,但他们一天下来可能抬了二三十台轮椅,那上面还坐着人。”
谢栋兴说,有的骨干队员,凌晨一两点还在群里解答新队员的疑问,一大早,他们的身影又出现在核酸检测点。正是这些小伙伴,让他对广州战疫胜利充满了信心。“志愿者无论在哪个岗位,都不是孤军作战,我们并肩前行,身后还有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部门作为坚强有力的依靠。”
街舞小姐姐化身“防疫天使”:从人们眼中看到了信心
身材瘦小的陈雪彤套在大大的蓝色隔离服里,常被人误认作初中生,连一起工作的街道工作人员也很喜欢调侃她,叫她“小朋友”。但作为一名资深志愿者,她已经连续十几天奋战在防疫志愿服务战线上。
“00后”女孩陈雪彤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也是一名街舞老师。去年大学毕业后,她就成为了海珠区疫情防控应急志愿者储备队中的一员,频繁地出现在防疫一线。今年4月9日以来,陈雪彤与她的街舞伙伴一起在越秀区、海珠区等多地参与核酸检测点秩序维护、电话流调排查等工作。
“只要储备队一召集,我们就会马上响应。”陈雪彤说,街舞老师的工作时间集中在学生放学后和周六日,平时工作日时间弹性大,因此能更好地支援防疫工作。“4月8日之后,我们的课也暂停了,与其在家焦虑,不如出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月9日下午,陈雪彤在回家路上收到了海珠团区委和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通知,需要人手到鹭江球场协助全员核酸。回到家还来不及吃饭,她就匆忙赶到了现场,套上蓝色隔离服,从傍晚6点半一直忙到次日凌晨零时30分。
“鹭江球场附近有比较多小型制衣厂,很多工人都是凌晨才下班,所以这里的核酸检测会一直进行到凌晨三四点。”虽然身材瘦小,但由于练舞的关系,陈雪彤的体力比普通人要好上许多,支援核酸检测常常一忙就是好几个小时。
陈雪彤主要负责的是信息录入的工作,有些工人和老人不懂得登记,只能手把手地教。那几天,广州的气温一度飙升至30℃以上,加上穿着隔离衣不方便喝水,陈雪彤的嗓子发炎,却依然得大声向居民释疑。“我们平时上课也是边做动作边要大声教学员或者管纪律,习以为常了。”陈雪彤笑称,街舞青年非常契合防疫志愿者的要求。
几轮全员核酸检测过后,陈雪彤转战后援岗位,目前在街道负责电话回访和信息录入。“一天下来,平均要打将近500通电话。”一天6小时下来,长期对着屏幕的眼睛尤其干涩,但陈雪彤说,只要防疫需要,她依然会到场。
“很多人说广州是很接地气的城市,但同时也是很专业的城市,广州的医疗力量很值得信赖,从4月8日到现在短短几天,这座城市已经逐渐恢复正常的生活节奏。”陈雪彤说,不管在核酸检测点还是街道工作现场,她从人们眼中看到的,不再是焦虑担忧,更多的是坚定和自信。“相信广州速度,相信必定能战胜疫情。”
采写:南都记者 叶孜文 通讯员 穗团宣
摄影:南都记者 陈灿荣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