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是“防沉迷”责任主体?过半家长选自己

聚焦游戏“防沉迷”新规落地社会效果,南都回收近4000份问卷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2年02月25日        版次:EA01    作者:孙小鹏 程小妹 梁艳燕 叶斯茗

  南都讯 新学期,新气象;新思路、新举措。

  虎年开新局,随着寒假结束、新学年开启,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新政落地实施已近有半年,这场持久的“拉力战”再度引起大众的关注。为此,南都教育联盟推出“阳光成长 家校护航”游戏防沉迷系列专题报道,通过问卷报告、个案专访、企业调查、专家访谈等形式,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效果

  日前,经过对近4000份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南都教育联盟联合南都民调中心正式发布游戏“防沉迷”调查报告,关注“防沉迷”工作的社会效果。报告指出,超八成受访家长和学生知晓防沉迷新政,逾九成受访家长认为新政实施作用很大;新政对于学生游戏时长和消费的控制较为明显。与此同时,近五成受访家长表示主体责任应该由家长自己承担。

  声音

  虽然“防沉迷”初见成效,然而新问题仍要深究。对此,南都教育联盟收集了受访学生及家长反馈的上千条意见,内容主要针对游戏企业、家长、学校等主体的责任与管理。

  其中针对家长这一主体,受访学生的声音更多、更集中,“家长”一词成为出现频率高居第二的词汇。学生们大多希望,家长能扮演好监督、引导的角色,多些亲子互动时间,更多地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培养和谐良性的亲子关系等。

  与受访学生反映的需求一致,很多受访家长也提到监督、引导、陪伴等字眼。比如,“尽可能多抽时间陪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等有益身心的活动”,还有“自己作为家长要做好榜样,在孩子面前尽量少玩手机”。

  针对学校这一主体,学生们更多希望其能多加强校风、多组织活动等。有受访者认为,“学校应该不定期多组织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活动”,用爱好转移学生对游戏的依赖,从而减少玩游戏的时间。有不少受访家长提到,希望学校老师正确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时间,加强文娱体育活动。

  未来

  诚然,游戏“防沉迷”是一项系统化治理工程,社会、企业、学校、家长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正如有专家指出,仅靠“刹车模式”不足以解决该问题;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于今年起正式实施,家庭教育、家校协同等新思路应更受重视,开启“防沉迷”的“发展模式”。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