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全球引智引才 建三大平台尤重要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12月29日        版次:EA06    作者:冯芸清 莫郅骅 代国辉 夏嘉雯 裘萍

  广聚英才

  热议点

  完善“广聚英才”政策举措,推进人才政策系统集成,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

  无论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国家,所有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际人才流动暂时减缓,但各地对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争夺从未停止。面向全球引智引才,已成为我国各地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广州也不例外。

党代会报告提出,共建粵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完善“广聚英才”政策举措,推进人才政策系统集成,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此外,建设南沙国际化人才特区、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一同写进了此次党代会报告,这三大平台无疑将对广州引进国际化人才起到重要作用,不少参会代表就此建言献策。

南沙要在人才特区的“特”字上做文章

  

  在世界经济格局“东升西降”、海外人才加速回流的背景下,南沙要建设国际化人才特区,需要思考的是怎么体现“特”?市党代表、南沙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家炳抛出问题。

  今年2月,《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明确提出到2025年,国际化人才特区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人才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重要突破。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人才特区,成为南沙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建设的重要支撑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集聚新高地。

  张家炳认为,既然是特区,首先要有一套与国际规则一致的人才政策,比如,与国际接轨的税负环境,对特殊人才、高层次人才的补贴办法,柔性的工作机制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机制等等。其次,要有便捷的国际人才跨境流动机制。此外,还要有一些特殊的国际人才服务保障,比如国际社区、医院、学校、金融政策等等。

  张家炳表示,南沙要加强与国家和省的对接,争取国家支持以清单式批量申请授权方式在人才管理改革、人才要素流动、人才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进行改革试验,“这一块是系统性工程,也是基础性工程”。

  “我们要出台更加精准有效、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目前南沙的人才政策还需就一些人才引进的痛点难点问题进行突破,接下来还有新的政策,我们要集思广益,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多听听科研机构和专家的意见。”张家炳说。

  

知识城将打造“类海外”人才发展环境

  

  对于黄埔区而言,中新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将被着力打造为海外高端人才及优质创新创业项目服务载体。

  市党代表、黄埔区委副书记陈智勇表示,知识城要贯彻落实好“国际人才自由港”这个国务院批复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赋予的定位,让这里真正成为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乐土。

  在硬件上面,中新广州知识城积极打造2平方公里的科教创新园,集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黄埔高等研究院、新加坡国立大学广州创新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埔研究院、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基地、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中心、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等一大批科技创新的研究机构,形成创新创业基地集群。汇聚王晓东、施一公、赵宇亮等21位国内外院士领衔的顶尖人才队伍,源源不断为黄埔区的新兴产业培养人才,已培养硕博研究生超3400人。

  为了提供更自由的创业就业环境,黄埔区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创建了全国首个海内外人才创新创业“零跑动”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整合“创新创业+安居安享”服务,为人才提供覆盖人才创业到企业成长全周期的一站式服务。

  “在人才服务等软件方面,我们还会出台很多政策。除了现在一系列的‘上管老下管小’政策,我们还准备建立海外人才的国际社区——海归小镇,占地总面积达38.35公顷。积极打造‘类海外’人才发展环境,比如配备了很多国际学校等等。我们最终是要将海外创新技术、科研成果、人才资源等与我区主导产业深度链接,构建人才、技术、资本融合创业生态,奋力将知识城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陈智勇说。

  市党代表、黄埔区九佛街道党工委书记褚大军则希望,知识城围绕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的定位,在政策创新上下功夫。比如,对在知识城工作的境内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等。

  

用“五乐计划”2.0版吸引更多港澳人才

  

  市党代表、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兼市政府侨办主任冯广俊表示,广州拥有大湾区内比较丰富的高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源,所以要加强广州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搭建一个载体、一个平台,来围绕广州的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的发展需求,来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作为统战部门,我们这几年主要是为港澳青年来穗发展牵头或推动出台了一些相应的保障政策,像‘五乐计划’,每年还安排近一个亿的资金进行支持。”冯广俊说。

  2019年5月,广州出台实施《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优势作用 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发展行动计划》(简称“五乐计划”),涵盖支持港澳青年来穗学习、实习、交流、就业、创业、生活等方方面面。

  据冯广俊透露,今年内地的高校招收了5000多名港澳学生,仅广州就招收了3000多名。此外,广州现在有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基地44个,其中省级的示范基地有8个,市级的有10个,共吸引了港澳300多个创业项目、600多个团队进来。

  “据初步统计,有3000多名港澳青年已经落户广州,产生的专利有1400多件,他们获得的创投资金都超过了10个亿。下一步,我们要吸引更多的港澳青年人才来广州发展,升级‘五乐计划’,提高保障他们的水平,还要细化一些措施,包括青创基地之间如何资源共享,导入一些高校科研机构、创业导师团队、风投、孵化空间等等,搭建更好的、更高标准的平台,让港澳青年人才来穗发展更加便利、更有效益。”冯广俊说。

  

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延伸人才政策链条

  

  今年11月,南沙区和黄埔区同时获批建设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一个城市同时有两个区获批,广州在全国是唯一的。作为中国科协搭建的专业创新创业平台,离岸基地可以更好柔性引进海外人才,吸引和集聚全球离岸创新创业主体。

  市党代表、广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魏明海认为,相比国内其他一线城市,广州吸引国际人才的短板在于大型或前沿创新型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偏少,尤其是这些企业拥有的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水平研发平台,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一直以来,广州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了很多吸引国际化人才的任务,但高校吸引的人更多是做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真正做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技术研发的还是不够,要根据广州主导产业和前瞻性产业发展的方向,有目的有规划地去建产学研的平台”,魏明海说,“而且,人才政策也应该是链条式的,不仅仅人才来了在广州安家落户,他需要能发挥他能力的事业发展的平台,这也需要更多配套政策。”

  市党代表、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向辉明同样认为,科技人才更看重如何发展事业,“要有产业,要有平台,要有让他们发挥才华的舞台。最终来说,要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圈,让各种创新要素活力涌动。”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