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第八版糖尿病地图显示,我国的糖尿病患病人数1.14亿,如不采取任何干预手段,3-7年就会出现明显症状;一旦出现糖尿病足等难治性创口,患者的生命周期就开始进入倒数……
糖尿病足的生成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因为人体的高糖状态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在稍微感染、创伤后,足部就会出现供血异常,创口溃烂难以愈合。而向足部供血的血管被彻底破坏后,等待患者的只能是截肢。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关节骨科团队通过临床摸索发现,如果在糖尿病足发生一侧的胫骨下缘开一个小骨窗,然后用特殊的外固定材料持续提升、降低骨窗的高度。用人为地手术“破坏”骨骼,进而又人为地给它以疼痛刺激。28天后,骨窗能重新长回原位,顺带着刺激生长出一大簇血管来持续为下肢供血。既修复了难治性创面,又确保了下肢供血。“开展这项技术以来,我们一共实施了200多例糖尿病足骨搬运手术,逾90%的患者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医院骨关节科许长鹏博士告诉南都记者。
38岁糖尿病足患者面临截肢
骨搬运手术为其实现了血管再生
38岁的阿永是广州荔湾人,患2型糖尿病2年了。右脚开始出现麻木、水肿、溃烂才发现端倪,很快被诊断为糖尿病足和双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另一大严重并发症)。他先是截了右脚小趾,并进行消炎、消肿、改善循环及对症处理。可是,其余脚趾的溃烂并没有停止,短短1个月的时间,右脚其他4个脚趾相继出现发黑、渗液、溃烂,面临截肢。
阿永找到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关节骨科主任医师齐勇。明确诊断、完善检查后发现,他的糖尿病足溃烂非常快,又有三个脚趾严重坏死。并且影像检查发现下肢动脉多发钙化斑块,到了小腿甚至有数条动脉完全闭塞,供血严重不足。如不及时处理,势必会加重坏死,感染,截肢部位将向小腿以上蔓延,甚至危及生命。
考虑到患者强烈的保肢需求,齐勇团队研究决定,切除坏死部分,同时进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术中,齐勇在患者的小腿胫骨上截断一个7厘米×1.5厘米的骨窗,并利用一种特制的外固定架,远近段各拧入一枚4毫米固定针,骨块上拧入两枚3毫米牵拉针,调整截断骨块至合适位置并缝合切口。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通过人工扭动骨窗上的旋钮来提升、降低骨骼的位置了。从手术后第5天开始,每天将骨头向外挪1毫米,在持续缓慢的牵张力作用下,阿永右腿的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皮肤等组织得到再生。14天后,骨窗已经提升了1.4厘米,此后的工作又变成反向扭动旋钮,将骨窗向下沉降,每天1毫米,直至14天后骨窗又重新回到了骨骼上。
持续、不间断的刺激,又一次地调动了患者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的再生。原本因为栓塞完全堵塞的下肢动脉,有了许许多多分支血管的支援,下肢供血从大河(下肢动脉)来承担,变化成了众多的小河(手术刺激后形成的侧支血管)来承担。
2个月后,阿永回到省二医关节骨科,成功摘除了外固定架,不仅保住了右腿,还可以正常走路了。
类似手术开展了200多台
逾90%患者保住了病腿
作为全国最早开展这一骨科手术治疗糖尿病足的医院,省二医迄今已完成了200多台类似的腾挪一小块骨骼促进血管生成的手术。“最大年龄80多岁,90%以上的患者成功摆脱了糖尿病足的困扰,中长期的随访发现,患者都没有复发。”许长鹏告诉南都记者,考虑到患者的糖尿病基础并未改变,即便手术为患者刺激出了强大的侧支循环,但高糖状态对血管的损害依然存在,患者复发的概率依然存在。“所以,我们对康复病人都会进行严格的糖尿病教育,要求积极控制血糖,预防糖毒性的损害。”
同时,患者还需要避免出现创口溃疡、定期进行血管彩超检查。考虑到糖尿病人往往有周围神经病变,感觉衰退,类似的患者一定要穿宽松的鞋子,要用不超过38摄氏度的温水泡脚。
可为什么在骨骼上开个小窗户,定期用疼痛来刺激这个小窗户,就能发挥出修复创面,刺激新的血管生成的功效?
许长鹏博士表示,手术几术后每天微调一毫米的微小物理刺激,具体到患者身上时就会变成一种积极的生物学刺激。这种刺激能够充分调动骨骼内的髓内干细胞前来参与到骨窗的修复当中。“干细胞又是万能细胞,一方面它能参与创面修复,将难治性的伤口修复如初;一方面它又可能被诱导成血管生成细胞,形成全新的微小血管。“
齐勇表示,糖尿病足之所以会溃烂,是因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异常导致血管壁硬化、闭塞出现血液障碍,进而出现坏死,如果皮肤破损,可能发展为严重的感染。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就是在患者腿骨上制造一处微小、可控的骨创伤,通过微损伤和修复机制,刺激骨骼、血管、皮肤等组织的再生和活跃生长,特别是微血管的再生,可以实现微循环重建,为缺血肢体再生一套侧支循环系统,使足部溃疡处重新获得血供,使感染得到控制至修复,从而解决缺血性坏死的根本问题,让患者免去截肢风险。胫骨横向骨搬移术在治疗糖尿病足、血管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显著效果。
目前,齐勇、许长鹏团队还在进一步研究个中的机理。“我们使用了一个糖尿病足小鼠模型来观察验证,类似的骨搬移手术,在治疗小鼠的糖尿病足时同样有效。”
技术是好技术
但“老、干、妈”患者群并不适用
许长鹏告诉南都记者,目前这一技术在全国的多个中心都得到了应用和开展,有效性也已得到了重复的验证。但即便如此,也并非所有的糖尿病足患者都适宜采用该技术。
通过归纳总结,我们发现糖尿病足中的‘老、干、妈’三类人群就并不适用。或者说即便开展了手术,治疗效果也非常一般。
“老”,非常好理解,就是高龄糖尿病足患者,他们受自身身体机能所限,能调动的髓内干细胞有限,修复和血管再造功能较差。“80岁以上人群开展这一手术,治疗成功率只有一半一半。”
“干”,指的是患者的患处条件极差,创面已经干巴巴的没有血运,即便骨搬移后重建了,其效果也非常不好,成功率很低。
至于“妈”,则指的是那些糖尿病足进入快速发展期,患者非常疼痛,成天卧床喊痛、“喊妈”的人群。疾病进展太快,这时候再来一个骨搬移手术来刺激他,效果适得其反。“如果其挺过了疾病的快速进展期,进入到平缓期,依然是适合进行手术的。
至于广大患者担心的治疗费用问题,许长鹏博士透露,目前整个治疗项目均已纳入到医保报销范畴。总体费用2万多元,医保能够报销大部分费用。对于一些困难患者,医院还能提供相应的基金资助。
糖尿病足Q&A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的基本定义是糖尿病患者踝关节以远的皮肤及其深层组织破坏,常合并感染和(或)下肢不同程度的动脉闭塞症,严重者累及肌肉和骨组织。
糖尿病足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足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
糖尿病足有什么表现?
神经病变表现:患肢皮肤干而无汗,肢端刺痛、灼痛、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行走时脚踩棉絮感。
糖尿病足日常预防方式?
①积极进行降血糖治疗,将血糖控制好,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发生溃疡的几率。如果患者已经出现溃疡,积极进行降血糖治疗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
②选择宽松合适的鞋子、鞋袜,经常更换袜子,确保鞋子、袜子都是干燥舒适的。在穿鞋之前先检查一下鞋子里面是否有钉子、砂砾等杂物,避免磨破脚底。
③当足部出现皲裂时一定不要贴胶布,如果出现了感染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定期对足部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皲裂或足部损伤,或是出现鸡眼、水泡等时,需尽快到医院进行专业诊治。
④适度规律的运动,规律及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减轻体重和改善循环,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朱健 何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