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珑在术后第1天拔除了气管插管。
↑4小时精准手术,确保孩子得以快速康复。
扫码看视频
年仅8岁的浙江姑娘小玲珑(化名)可谓是命运多舛。3岁后罹患白血病,5岁时复发,接受了父亲的骨髓干细胞移植成功,后续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又调动免疫系统猛烈攻击她弱小的肺脏,并导致双肺严重纤维化、实变,氧合功能不可逆地衰减。
得益于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的全国范围共享。10月16日,彼时还身处浙江杭州的小姑娘,收到了分配成功的通知。千里之外的广州羊城,即将发生一例9岁女童多器官捐献案例,那个天使般的广州孩子因为严重脑血管意外已然脑死亡,弥留之际家人决定器官捐献,而且,那个孩子的血型、肺形态、大小等移植要素和她非常匹配。
于是,一场拯救小玲珑的肺移植手术,当天就在广东省人民医院筹备。毕竟是一场浓缩版的高难度器官移植手术。次日凌晨,小玲珑乘坐高铁抵达羊城,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期待已久的双肺移植手术将在当天进行。
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介绍道:“器官移植技术代表高精尖的医疗技术,2019年底广东省人民医院已获得心脏、肺脏、肝脏、肾脏四项器官移植执业资格,是广东省同时获得上述资质的三家医院之一。”近年来,该院肺移植学科稳步发展。此次为8岁的小玲珑进行双肺移植手术,是华南地区最小年龄肺移植患者,彰显了医院在肺移植技术领域得到进一步提升。
他同时透露,目前省医倾力打造的2200平米器官移植医学中心正在加紧装修,明年3月投入使用。“届时,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器官移植科的病床数,移植服务能力将增加三倍。”
跨越千里的器官匹配
8岁女孩等来了9岁逝者的捐献器官
“妈妈的爱,医治了我的心,破碎的生命完整起来,心中又燃起光明的期待”,移植病房里传出充满欢愉又略显虚弱的稚嫩歌声。10月26日,小玲珑在双肺移植术后第一次脱氧下床,她扶着床栏跟着节奏左右摆动,唱起她最喜欢最熟悉的一首歌——《医治的爱》。
小玲珑在三岁时就因“双下肢疼痛伴发热”确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小年纪的她与医院结上了不解之缘,经受了化疗的折磨,白血病还是在2018年、2019年两度复发。2019年夏天,为求治愈,小玲珑的爸爸将自己的骨髓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她身上,骨髓移植取得了成功。
未曾想,骨髓移植后一年不到,小玲珑相继出现了肝脏、双肺与皮肤的移植物抗宿主病,持续的抗排异治疗虽然缓解了肝脏与皮肤的病变进展,但逐日加重的肺部排异使她比从前更加虚弱了,需要依赖高流量的氧气度日。“双肺严重纤维化实变,不断丧失的收缩功能,正在一步步剥夺孩子的呼吸、氧合。实际上16日这天,孩子刚入住浙江当地医院完成移植术前评估,等待合适的供体肺……”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乔贵宾表示,鉴于孩子不可逆的肺损害,双肺移植成为她迈向正常生活的唯一希望。幸运的是,16日这天,女孩家人就接到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通知,需要小玲珑从浙江杭州赶到广州,并于17日凌晨住进了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
乔贵宾透露,考虑到手术的供、受体之间远隔千里,省医器官获取团队的医生们也曾综合考量了小玲珑的病情、距离。获悉双肺的供受体信息后,团队也曾纠结于是让广州的器官获取人员花八小时将肺运送去浙江当地手术,还是减少器官转运和缺血时间,让孩子第一时间接受双肺移植?“在明确孩子能够在氧气支持下来到广州接受手术后,我们还特意查询了航班、高铁信息。”
在省医院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李勇副院长紧急组织胸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PICU、康复科等进行多学科会诊,同时完善术前必要检查,并请来肺移植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陈静瑜副院长、无锡市人民医院肺移植科吴波主任前来协助指导移植手术及术后管理。
4小时精准手术
确保孩子得以快速康复
17日中午12点,一切准备就绪后,小玲珑进入手术室,没有哭闹,带着些许恐惧与不知所措;此时,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唐勇和田单两位主治医师正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器官捐献者肺脏的获取手术。那个广州女孩年仅9岁,因严重脑血管意外脑死亡,家人在悲痛中毅然捐献孩子的心、肝、肺、肾等多个器官。
广东省人民医院麻醉科舒海华主任团队按术前拟定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方案,手术当天再对小玲珑进行了麻醉评估,做好术前准备。14点,在接到供肺合格的消息后,肺移植手术正式开始。肺移植麻醉小组在术中利用可视化技术、微创/无创传感技术建立血流动力学、体温、麻醉深度等监测,精准调控单肺通气、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容量管理。
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乔贵宾主任、贲晓松主任与陈静瑜院长团队通力合作,在麻醉及护理团队的精心配合下,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体外循环团队ECMO的保驾护航下,耗时4小时15分顺利完成双肺移植术,术中出血仅50毫升,术后安转儿科ICU监护治疗。
“因为省医、中山一院之间的距离很近,获取到健康双肺后的缺血时间非常短。”乔贵宾表示,也正是基于这一优势,当移植团队将小玲珑的右肺摘除,代之以供体右肺时,血管打开的一瞬间,供体肺就血运、收缩正常,开始有序履行氧合职能。“整个手术期间都没有进行体外人工膜肺支持,逐步渐进似摘除、移植、开放的单侧肺,很快就开始工作。为孩子的快速康复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在抗排异和免疫力保护之间平衡
14天后小玲珑康复出院
“肺移植手术除了手术术中的高难度技术实施,同样难在术后监护治疗,重在出院后规范随访。”广东省人民医院PICU行政主任郭予雄介绍道。在郭予雄主任团队及胸外科吴映红护士长等专科护士的精心护理下,小玲珑在术后第1天拔除了气管插管,经历了早期脱机及序贯无创支持、严格的液体管理、血流动力学监测、免疫抑制剂治疗及监测、早期急性排异反应监控、多重感染防治以及早期肺康复训练等精细的照料,于术后第8天顺利转回胸外科移植病房继续术后康复治疗。
器官移植病人的管理难点,还在于术后的抗排斥治疗。植入的异体器官会和受体间进行排斥,不加干预这种排斥会导致患者死亡,但如果抗排斥过度,则会导致移植者免疫力下降,术后感染同样致命……
“任何一边过度,都将导致另一侧的坍塌崩溃,结局都是移植失败,患者死亡”,乔贵宾表示,但重症监护团队精细地把握好了两者之间的平衡,为孩子的快速康复极好地保驾护航。
“在泥泞深谷中,你领我走出来;我跌跌又撞撞,是你扶我站起来;我满身是伤痕,你将我抱起来,我在你的怀中苏醒过来”。小玲珑歌声的气息渐次加强,术后第10天,她已经能够脱氧6个小时以上无任何不适。
术后14天,11月1日,小玲珑康复出院,创造了华南地区成功肺移植的最小年龄纪录!
乔贵宾透露,近年来我国的肺移植例数有了很大提升,但儿童肺移植发展较慢,直到2019年10月国内才有了十岁以下的肺移植成功案例,其主要受限于儿童爱心供肺来源少,匹配困难;受体体形小,儿童配合度差,手术难度及术后管理都较成人肺移植更为复杂,需要医护人员、家庭及社会的多方面配合。小玲珑的成功救治,不仅为患儿本人带来了新生,更鼓舞了肺移植工作者的信心!“随着肺移植技术的日臻成熟完善,肺移植病人是可以长期生存的。成人肺移植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但儿童的同一指标则要略低。但不管怎么样,孩子的这次移植非常成功,孩子这么年幼,做好随访和管理,孩子将有更美好的未来。”
器官移植的“施”与”受”矛盾
供、受体双方都需要教育
器官移植,作为现代外科医学中巅峰级的方式,目前仍然是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最好的救治手段。“手术后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都将大大提升,并有极高的成功率让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表示,但在器官移植的两个端口,都还需要加大宣传、发动和教育。
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这针对的是捐献端,这一方面的移风易俗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广东省在此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在终末期患者的教育端,类似的移风易俗同样重要。“我们就曾经尝试过通过一次免费的肾移植手术帮助粤北某地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摆脱透析带来的痛苦。但在找到一名非常合适肾移植的年轻患者时,并为他找到了合适的供体,他拒绝了,因为当地的风俗……”余学清表示,希望通过加大宣传,增强人们对器官移植事业的重视,让有限的捐献器官,帮助到最需要的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唐勇 张蓝溪 靳婷
摄影、视频:通讯员 张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