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在城市中轴线 圆都市农夫梦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9月30日        版次:CB02    作者:郑雨楠 夏嘉雯 何玉帅

  花城农园

  花城广场种菜科技感十足

  无人智能农机、植物工厂、太空种子馆、鱼菜共生种植系统……走进花城汇的农都里Farm3花城农园,科技感十足的现场让人恍若置身科幻片。

  作为天河区都市农业发展的新名片,花城农园紧邻广州城市中轴线和花城广场,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项目是大湾区首个都市现代农业园,以“大湾区现代农业数字化产业中心”打造“现代科技农业与商旅融合创新业态”。农都里Farm3花城农园科普研学部经理刘乔介绍,项目定位“立足广州,辐射湾区”,将农业、商业、文旅、研学、科普等跨界融合,集技术产品展示、特色农产品销售、科普课堂、室内体验种植等元素于一体的科创农业产业链,探索文商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目前场馆进出免费,市民可通过预约的方式付费参与蔬菜采摘,还能把菜带回家。

  在现场,南都记者见到,花城农园共分为三层,其中,地面一层由沙漠植物景观区、瓜果长廊、城市小菜园及学校责任田和百果园组成。负一层主要是项目配套的商业,包括绿色生态餐饮、轻餐饮、萌宠互动等;负二层则以智慧现代农业为基础,打造新型“农旅综合体”,2000㎡植物工厂,充分体现了国内现代农业的先进性。还有与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共建的太空种子馆、多层立式水培种植等现代农业科研成果展示区共700㎡。

  走访时正值上班时段,依旧能见到游人前来参观,农园的入口处,几个巨型的太空南瓜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拍照。一侧是巨型的仙人掌科植物。工作人员介绍,广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温度20-28摄氏度,而沙漠植物的生长,对温度的要求在20-30摄氏度之间,选择沙漠植物在室外种植,比较适应广州的气候。在瓜果长廊和百果园里,则种满了各种特别的瓜果产品,红皮香蕉、黄皮火龙果还有大樱桃和无花果等。

  从地面层的瓜果长廊到百果园,随处可见硕果累累,在地下层的植物工厂里,长势喜人的各种青菜让参观者们垂涎欲滴。

  种植区的入口处鱼菜共生种植系统吸引了不少人围观,菜的根须成为鱼的饲料,鱼的粪便成为了菜的肥料,而灯的光合作用让青菜生长。刘乔介绍,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业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地下工厂里种蔬菜

  从自动播种到自动收割,科技范十足

  走进植物工厂里,满满的“科技范”扑面而来,仿佛走进了一个黑科技十足的研发中心,然而走近一看,“生产车间”里却种满了各种蔬菜,走访时工人正在忙着采摘。

  据介绍,立体式植物工厂通过智慧物联模式连接无土、水肥一体农业前沿技术,建设立体多层次蔬果植物工厂展示平台。精准现代化智能环控系统、营养液循环系统、监控系统、温湿度控制系统等保证光照度、温湿度、Ph值、水流量、EC值等避免因天然环境污染和病虫对蔬菜的影响。

  刘乔介绍,在植物工厂里蔬菜从播种到收割可以实现全自动生产。在自动育苗区利用智慧化精准育苗,采用荷兰进口育种,实现高效播种,保证优质生长质量,根据数据化管理,精准补给营养液等实时监控,自动供应、补充及回收,流速精准可控。此外,单一循环系统的营养液更换周期不低于两个月,同时配备在线自动调配的营养液配比设备及配套的系统消杀设备等核心设备设施。

  在叶菜生长种植区,运用了水耕栽培模式,有效利用有限的垂直空间及土地资源,实现叶菜的高产、优质、无农药、无重金属及低细菌数的标准化生产。刘乔介绍,目前主要种植的叶菜品种包括波士顿奶油生菜、紫叶生菜、紫油菜、菠菜、奶白菜等几十个品种,之后根据培育情况或增加番茄、青瓜等品牌,让市民前来体验时会有不同的感受。

  除了种菜,在植物工厂里还种了水稻。工作人员介绍,太空水稻馆所种的作物太空水稻是华南农业大学培育的。2020年11月24日,40克太空稻种搭乘嫦娥五号登月,历时23天,76万公里的“环月旅行”后,返回华南农大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中心进行种植,经过一年多的培育,华南农大的科研人员成功将“太空水稻”从温室中移栽至室外试验田。据了解,该水稻品种耐干旱,即便在市内展示,也不需要过多浇水。

  天河精品农业公园

  现代都市人“田园梦”的另一种实现途径

  花城农园通过积极引入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以农业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文化为纽带,以旅游为特色,以乐活为目标,体现农业多功能性,全面展示现代化都市农业新成果,开辟广州市都市农业发展方向。天河精品农业公园为现代都市人的“田园梦”提供了另一种实现方式。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城市发展的最美底色。走进天河精品农业公园,映入眼帘的是稻田迷宫,参观者可以徜徉在稻田里,近距离观察水稻生长势头,感受稻香的芬芳;在番茄农场,人们可以采摘番茄和蔬菜,享受丰富水果盛宴,还可以跟专业人士学习无酒精冷饮调制……

  稻田迷宫设置在公园最为显眼的位置,移植栽种的水稻分散在公园各处,小朋友穿行其中,犹如走在“稻田迷宫”里。“这里的稻田看得到,摸得着。很适合带着小朋友来认识作物,感受大自然。”市民游女士表示,孩子对体验式的科普印象特别深刻,农业公园开业后,亲子活动又多了一个好选择。

  天河精品农业公园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为建设管理模式,由农业企业负责规划建设及开园后的运营管理。公园位于前进小学南门对面的前进六、七社花圃种植场地块,面积为43.19亩,今年年初,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经过大半年的建设,这里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杂草丛生到集科技示范、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城市农业公园的精彩蝶变。

  公园运营方天河绿天然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晓娜在采访中透露,天河精品农业公园的运营方向是协助农户售卖农产品以及延伸阳台种植,让更多市民有机会体验农园生活,体验种植乐趣。目前,公园主要展示区域为一期工程,前期投入1000多万元开发。目前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预计12月可以开放。未来,公园还有机会引入马术、绘画、花艺等项目,进一步促进农业与生活融合,让市民和孩子们有更多机会参与和了解大自然。

  记者看到,公园里还特别设置了驻镇帮扶农副产品专柜,助力乡村振兴。天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将全力支持企业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品质,将天河精品农业公园打造成天河区一张亮眼的城市农业公园名片。

  写字楼里的农场

  白领们在下午茶时间收获绿色能量

  从都市农园到生态公园,现代农业的展示场景给了都市人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近年来广州市全域推进“城市小菜园”工程建设工作,为引导市民自建“小菜园”,让生态建设工作走进千家万户。在天河CBD,有写字楼物业则通过改造闲置的天台空间做都市农场,也进一步推动了写字楼绿色“工程”。

  在财富广场七楼的露天广场中,白领们也在下午茶休息时段争相收获“绿色能量”,占地约30-40平米的“菜园子”里种植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蔬菜。财富中心物业部主管罗小湖介绍,在开设农场前,公司通过调研向租户筹集建议时发现,租户们希望能够开展比较轻松、可以获得乐趣的活动,都市农场应运而生。

  越秀金融大厦的顶楼“菜园子”在金秋九月迎来了丰收。走访时,蔬菜供应商陈朝伟向南都记者介绍,一般菜田里的菜需要45-60天才能收成,写字楼根据蔬菜的生长情况,规划采摘蔬菜的活动是一个季度一次,今年已成功举办4次。

  育苗架上摆放着一个个小花盆,菜苗在小土粒的滋养下,铆足了劲往上长。“外面的菜地风吹日晒,很多种子都浪费了。用蔬菜机培育,一方面节省种子的数量,另一方面成活率也更高。”陈朝伟说道。

  从事文职工作的罗小姐是第一次参加活动,她告诉南都记者,“在大城市里我们比较少有机会能接触绿植。平时在家我很喜欢种绿植,但要么忘记浇水、要么忘记让绿植晒晒太阳,很难种好。”报名参加活动是希望可以向专业人员取取经,学习如何更好地培育绿植。

  惊喜之余,参与者们还为都市农场办得更好献计献策。平时在家会种种小葱和苦瓜的潘小姐认为,可以增加一些蔬菜品种,像菌类这类易培植的品种也可以纳入考虑范围。邓小姐则认为,可以适度地扩展空间,甚至可以每个公司分一块小菜地,让员工可以参与到种植的全过程之中。工作人员潘小姐认为,除去土壤培植,也可以考虑室内的水培蔬菜,这样也方便于学习效仿,将“绿色发展”的理念带到家庭之中。

  天河的下一个五年 将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打造全国农科“硅谷”示范区

  从大农田到小菜地,天河实力“反哺”农业发展,特色鲜明、亮点纷呈。虽然传统农业种植正在减少,但科技助力农业发展的脚步却从未停止。

  据悉,天河拥有15个农业科研、推广机构,区内科研机构在植物资源收集鉴评、动植物品种选育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天河区也由此形成较强的种业研发能力。据悉,位于天河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有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种质资源圃6个,农业部种质资源圃3个,收集保存国内外种质资源近6万份。此外,广州市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共108家,其中天河区48家,占全市总数的44.4%。

  基于天河现代种业发展迅猛,2020世界数字农业大会暨第十九届广东种业博览会在该区召开。天河区还与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制定了世界数字农业天河宣言,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欢迎国内外数字农业领域优秀企业和研究机构入驻天河。

  同时,天河农业科技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综合实力强,区认定的涉农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共20家,有各级农业龙头企业30家,2020年龙头企业年产值达到192亿元。

  当前,天河区正全力打造全国农科“硅谷”示范区,为乡村振兴贡献“天河力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天河区“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将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以建设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为抓手,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充分借助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和创业平台作用,助力农业科技融合发展。加快发展数字农业,引导和支持农业企业加快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升级改造,推进物联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在农业及食品生产各环节的应用。积极搭建“农业+”互联网平台,创新推广数字化农产品营销新业态。探索高科技农业生态园旅游开发模式,积极培育一批科技+农业观光示范点。积极打造城市农业公园,推动有限农用地资源提质增效。

  未来,天河将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为数字农业领域的优秀企业进驻天河提供政策支持,培育一批数字农业龙头企业,支持辖内农业科技企业做大做强。

  采写:南都记者 郑雨楠 夏嘉雯 实习生 蔡杭涵 罗一丹

  图片:南都记者 何玉帅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