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埔“乡村美”之路:科技创新激活 总部经济带动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9月08日        版次:EA04    作者:莫郅骅 马强

  要生态还是要经济,这曾是摆在黄埔不少村民面前的一道选择题。做传统的稻田守望者,始终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将土地出让给开发商,又担心守不住这片绿水青山、归根之地。龙湖街道迳下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良就感慨,“村里的年轻劳力都往外跑,只有老幼、妇女留下,田地就像荒地一样。”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历来是乡村振兴的难题,在黄埔也如此。我们认识黄埔的乡村是从“美丽乡村”开始,2013年以来,该区共创建了11个美丽乡村,但都处于起步阶段。相较于周边郊区,旅游资源受限,未必能后来居上。

如何转变农民观念,流转土地经营权,让低效土地集约利用发挥成倍效益,最终使村民真正获益,是黄埔这群乡村振兴工作者的最终目标。南都记者发现,黄埔这些乡村的振兴之路,离不开科技创新与“总部经济”的带动。

  A

  迳下村

  文旅新风让“贫穷村”走红

  7月24日,落日余晖下,迳下村“幸福号”火车广场迎来迳下稻香嘉年华。时值村里“六零米”夏收,一大批知识城街坊走进稻田割禾、打谷,体验夏收之乐。开镰仪式上,收割第一株稻谷的是迳下村的匠人、农户、少年和乡村振兴工作人员代表,寓意齐享丰收。

  为了让游客们深入体验“迳下静美”,活动主办方特别举行了一场3公里的生态健步行,途经火车餐厅、“六零米”稻田、玉米迷宫、竹溪间等景点,更有乡村潮文创初体验、特色农产品展销、月夜美食节等系列活动。

  如今的迳下村被称作“知识城的后花园”,若在一年多前,这些都是李良不敢想象的画面。“迳下算是黄埔最穷的村子,有4个经济社,总人口约1200人,主要靠传统农业种植,村集体年收入只有3万多元,地方偏远,没有征过一分地,可以说很悲哀。”他说。

  正是这原生态的绿水青山,成了迳下村“改运”的秘笈。2018年,迳下村被列为黄埔区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李良在2017年回村以前,曾任职一旅游公司业务总监,对文旅兴村颇有心得,首先改造的就是村居环境,这让迳下村获评2018年度“广州市美丽乡村”。

  基于此,2020年,黄埔按照“一带四区八站多节点”规划建设思路,精心打造迳下特色精品示范村,以农耕体验、科普教育为核心,建设一个“高科技农业+文化体验+红色教育+养生度假”的岭南田园综合体。李良推动组建村民爱卫队,进一步发起环境治理大行动,包括统一民房外立面改造、规范商铺装修标准等等。

  “秋夏稻谷双丰闻稻香,冬去春来花开逛花海”成了现在迳下村走红抖音的经典景象。今年春节期间,村里游客量超1万人次,大年初一的游客就突破4000名。“我们的临时停车场,高峰期大概停了400辆车。”李良说。

  充分转化周边优质校企资源

  “要让乡村振兴,我考虑更多的是怎么利用好这4.2平方公里的村土地,怎么产出、挣钱来维护,产生造血功能。”李良说,产业要发展,土地是关键。他带领村干部积极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创新土地流转方式,以村为流转主体,邀请上级指导监督,并得到区国企支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促进土地流转。截至2021年4月,全村完成协议流转土地约1000亩。

  在此基础上,科学城投资集团的全资子企业科学城文化教育投资有限公司作为投资主体,以纳米小镇为重点,引进数字水稻农场、植物工厂、院士小镇、乡村少年宫等项目,提高村集体创收,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该公司总经理王国华告诉南都记者,迳下村靠近知识城南起步区,高科技企业总部和高端学校资源丰富,正是产业导入的优质资源。企业团建自不必说,教育培训研学更是亮点,“黄埔院士众多,他们可以把产业理念在这里更广泛地普及”,王国华说。

  今年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就在这里的纳米研学基地,为黄埔100多所中小学近12万师生带来“开学第一课”。据了解,该基地已开展7个研学项目,包括陶艺、染艺、古法造纸等自然艺术创作;普及纳米科技知识、展示及体验纳米材料产品的纳米课堂,等等。王国华透露,迳下将吸引更多院士带项目入驻院士小镇,开展航天育种、科技大棚种植等农业科研工作,并将与多方科研院所建设农业产学研基地,打造以科普为目的的纳米小镇。

  据介绍,2020年迳下村村社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50万元,是2019年的7倍,总存款1790万元,同比增长13.37%。目前,产业合作新增了物业管理、劳务服务等500多个就业机会。“农民始终是种植方面的好手,现代农业项目建成后,他们会更多地参与到乡村振兴之中”,王国华说。

  

  B

  黄麻村

  让村民安居才能乐业

  山林清野,流水潺潺,鸡鸣狗吠,屋舍俨然,这是长岭街道黄麻社区令城区人钦羡的田园生活,却也是其贫穷多年的困局。

  据黄麻村相关负责人介绍,黄麻已有300多年历史,先辈多是乾隆年间迁徙至此的客家人,八哥“观音会”、黄麻“波罗会”等“四会”是当地独有的文化景象。然而,黄麻多以丘陵地貌为主,山多、林地多而农地有限,地质灾害频发,灾害点多达41处。

  黄麻社区有6个经济合作社,共有村民2200余人。村里没有办工厂,村民多外出打工,留下的则种植荔枝、龙眼等水果。“黄麻村集体经济薄弱,2020年底村集体总收入只有8.78万元,长期依靠政府财政反哺”,该村上述负责人说,沙一、沙二社因有凤凰山隧道征地补偿,经济条件相对较好。

  如何破局?“安居是民生大事,村民安居了才能乐业。”上述负责人表示,黄埔正大力推动城市更新,旧村改造是实现村民安居的重要途径。在多方努力下,黄麻村旧村改造项目被纳入2018年第二批广州市城市更新项目库。

  依托优越的森林资源与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借助黄埔旧改的东风,黄麻以旧改引入社会资本,由政府指导性地对区域进行重新打造。从黄麻村口进村,沿路上的高架桥底、围墙等,经艺术家绘制立体画,“观音会”“波罗会”等文化景象通通“上墙”,引得游客们纷纷拍照,村容在微改造中迎来大变化。

  

  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双提升

  “如果只靠美丽乡村,乡村振兴难以维系。”上述负责人称,长岭街道的乡村振兴实行“一村一策”,黄麻村承担着探索“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新模式的重任。

  实际上,黄麻村不仅享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向西向北有天鹿湖森林公园、火炉山森林公园以及帽峰山森林公园,还具备优越的交通和经济区位优势,社区外围南近黄埔区中心,东靠科学城总部经济区,且被三大立交包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密集。

  据介绍,专家团队对黄麻社区进行整体重新规划设计时,将旧村改造和乡村振兴相结合,重点聚焦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造血导入、特色项目开发。

  该项目划定中轴线,东翼贯彻城市更新路径,就近选取平坦的空地建设居住生活区以安置村民,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地质灾害隐患问题;西翼则坚守乡村振兴路径,以农为本、产业优先,加快土地流转集约,对现有房屋予以合理保留、美化改造,打造黄麻乡村振兴工作站、绿色记忆广场、云山秋月微总部、锦绣天堂等自带长岭IP的“金字招牌”。

  如今,黄麻成为广东省首条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长岭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重要路段,正打造广东省森林康养天堂、珠三角生态旅游胜地。“未来村里土地流转腾挪后,将有大片土地引进科学城的产业项目。”上述负责人说。

  据悉,改造后的黄麻将以“科技创新+总部经济+院士基地+观光旅游”的模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和农民收入增长,预估每年可为村里增收1500万元。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