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伟教授(右一)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可吸收先心介入器械的研制及临床推广应用。
最新研制的可吸收铁基肺动脉支架。
扫码看视频
因为罹患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狭窄,年仅4岁、6岁的两个小娃娃稍微运动后就开始出现气促、紫绀。他们纤细的肺动脉不能保证足够的静脉血进入肺脏进行血氧交换时,孩子的生长发育变缓慢,病情逐渐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2021年7月13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研所副所长张智伟教授、心儿科谢育梅主任医师等手术、科研团队,成功为这两个肺动脉狭窄的孩子进行了极其微创的内科介入治疗,用一个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手术团队即主要研发团队的可降解、吸收的支架,撑开了孩子狭窄的肺动脉,将原本纤细如发的主干血管,扩大到了6毫米的孔径。
“两年时间,这个以铁、氮为基础的支架就会被孩子自身吸收。将来孩子的血管自行增粗了,这个会‘消失’的支架不会因为可能脱落而成为累赘;即便血管依然比同龄人狭窄,那也给后续的介入手术赢来了宝贵的时间窗。”
张智伟表示,两例手术的成功,标志着肺动脉狭窄治疗正式进入可吸收支架时代,填补了该领域的技术空白,实现“有介入,无植入”的宗旨,团队在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持续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给儿童做血管介入 有时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在所有儿童出生缺陷中,先天性心脏病是最主要的出生缺陷。其中,以法洛氏四联症、肺动脉狭窄为代表的重度先心,则在该症候群中占比1/5。诚然,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让这些孩子通过外科治疗也能获得较高的治愈机会。可庞大的手术创伤,手术后巨大的疤痕,对孩子的身心都会带来较大创伤。
如果像成人那样,选择内科介入治疗,用支架将狭窄的血管撑开,也有现实的问题。患病孩子的血管纤细如发,即便成人支架中有对应的小口径支架,往往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如果利用支架将孩子的血管从狭窄的1-2毫米,扩张到了6毫米(该年龄段肺动脉的正常口径)。这个金属支架就成了永久植入物,孩子长大后,肺动脉口径会扩大到20毫米左右。这个支架就会成为制约孩子血管生长的掣肘。”谢育梅表示。
能不能开发出一种适合孩子的心血管支架,让它既能将狭窄的血管扩张开来,又能在一段时间后崩解开来,被人体自身无毒无害地吸收?
张智伟教授从15年前就萌生了这样的想法,并开始着手联合高校、企业进行联合科研攻关。“15年来,我们选择了数十种不同的金属、合金材质作为支架材料。最终选择了容易氧化的铁基材料,表面涂氮层的支架。铁本身是人体必需的微量金属元素,氮氧化后形成的一氧化氮本身就有营养、扩充血管的功效。”
攻关团队通过前期大量的动物实验,在模式生物猪、羊身上都进行了反复的试验。总算获得了非常确切的动物实验数据——该款支架安全、有效,大约两年时间即会完全降解、消失。“支架在完成扩充血管两年后,就开始深藏功与名,不留痕迹地被吸收、降解掉。”
同类的可吸收支架,国外同行也在加紧研发,但无论是高分子材料制作的支架,还是以镁元素为基础开发的支架,都面临着崩塌、降解时间过短的现实问题,并不成熟。
在全国八个大的心脏中心 招募82名患者免费植入
这一完全由中国医疗、材料、企业团队开发的全新支架,目前业已获得了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等国的上市批准,并在当地的合适患儿体内开始试用。
因为其独创性,且对重度先心病患儿和一些成年复杂心脏病的巨大治疗意义。该产品在美国也获得了同情使用的批准。即当地专科医生认为植入后可以让患者获益更大,就能够使用。
2020年9月,这一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的支架,通过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审批,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2021年5月8日通过中国注册临床试验审批,是全球唯一适用于儿童的可吸收支架产品。
剩下的,就是由广东省人民医院作为这款可吸收铁基支架治疗肺动脉狭窄多中心临床实验的牵头单位,在广东、北京、上海、重庆、郑州等8个大的中心开展临床验证工作。
“整个临床试验,将面向全国招募82个合适的患者入组,在免除支架费用的情况下,为他们植入这款全新的支架。并利用一年的时间进行后期随访、数据整理。”张智伟表示,大约再有两年的时间,这一代表广东智造、广东自己智造的先进支架将有望获批正式上市,造福更多的心脏病患者。
两孩子在省医尝头啖汤 1小时完成了肺动脉扩张
作为牵头单位,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儿科团队最先开始进行对该类支架的应用。本次入组的2名患儿均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外科矫治术后残余肺动脉狭窄的儿童。分别为4岁、6岁。长期严重的肺动脉狭窄患者可有头晕或剧烈运动后昏厥发作,晚期病例出现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和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的症状。
这类患者只能植入不可降解的金属支架,或接受再次开胸手术以矫治残余的肺动脉狭窄。不可降解的金属支架植入后会约束患者血管的正常生长,造成血管再狭窄等问题;再次开胸手术会对儿童造成较大的创伤;两者均不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张智伟教授团队经过反复论证,缜密诊疗,决定为患儿植入最新研制的可吸收铁基肺动脉支架。支架植入术在全麻下进行。通过股静脉穿刺,将可降解铁基支架通过导管植入狭窄的左肺动脉处,植入后即刻心导管及造影检查显示,支架位置及形态良好,肺动脉狭窄解除满意,右心室压力显著降低,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第一例术前右心室压力较正常升高3倍,狭窄血管内径不到正常血管的二分之一。术后右心室压力下降50%。第二例术前右心室压力较正常升高2.5倍,狭窄血管直径为正常血管的二分之一。手术后血管直径接近相邻的正常血管,均达到预期效果。”谢育梅告诉南都记者,由于植入的是可降解全新支架,孩子们并不需要终身使用药物抗凝治疗,服用一年左右阿司匹林,然后确保定期随访即可。
可“消失”支架 在成人心脏病中也能应用
张智伟表示,可吸收铁基肺动脉支架在儿童患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该年龄阶段的患者其血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可吸收支架可满足既解除血管狭窄、又不阻碍血管生长的要求。
本次手术采用的铁基支架由高强度和高塑性的高纯渗氮铁管加工而成,支架壁薄且支撑力强。在植入后的前几个月将保持对血管的有效支撑,防止血管弹性回缩,随后支架开始逐步降解,最终被人体组织无害吸收,不残留任何金属成分,直至全部消失,实现“有介入,无植入”的宗旨。此外,支架植入1年之后即可兼容1.5T(特斯拉)/3.0T增强核磁共振扫描,不会对患儿未来的诊疗操作造成影响。
这一可降解支架不仅使用于儿童先心患者,对于一些成年心脏、血管病变患者也同样适用。当然该类支架也有一定的禁忌症,比如患者对铁过敏,再比如患者已经植入过其他金属支架后再度血管坍缩等。
据悉,张智伟教授团队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可吸收先心介入器械的研制及临床推广应用。2018年,省医心儿科团队成功牵头开展世界首款完全可吸收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结构性心脏病专业领域的广泛关注,标志着整个团队在先心介入器械研制工作上取得行业领先地位。“可降解封堵器目前已经完成一期临床,不少国外的患者都慕名来到省医预约治疗。”
张智伟透露,本次可吸收铁基支架在国内患儿中顺利实施手术,是心儿科团队在可吸收先心介入器械应用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吸收支架在未来必将成为主力器械,让更多的先心患者获益。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叶影 通讯员 郝黎 张蓝溪 靳婷 李一凡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