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城央“口袋公园” 居民“幸福空间”

打造公园里的城市,珠江新城再添14个口袋公园,看看哪个在你家附近?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7月15日        版次:CB02    作者:夏嘉雯 邹卫 黎湛均

广州图书馆北侧绿地

金穗幼儿园旁绿地

天河中学南侧绿地

华普绿岛

礼顿绿岛

江月园

杨箕东小区北侧绿地

金穗路-华夏路下沉转盘

美领馆西侧绿地

供电站东侧绿地

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外南侧绿地

美领宾馆前绿地

中海璟晖华庭北侧绿地

冼村小学南侧绿地

广州大道—禺东西路街角绿地

  街角单一的植物变得丰富多样,坑洼的行人道铺装变平整了,小公园陈旧的活动设施也焕然一新……近段时间走在珠江新城街头,你是否发现了这些新变化?

南都记者获悉,天河区推出了珠江新城公共绿地景观提升项目,将“三不管、没人管、管不好”的零星公共绿地、路边节点区域整合升级为14个口袋公园,满足居民、白领、游客、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不同人群的需求。日前,14个口袋公园已全部完工。

据介绍,珠江新城公共绿地景观提升项目建设范围包括南国花园、珠江公园、花城广场、太阳新天地等周边区域,总提升面积约5万平方米。14个口袋公园的建成给天河CBD再添绿化景观,形成了总绿化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生态绿廊。截至2020年,天河区全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4294.03公顷,建成区覆盖率达42.4%,绿道总里程134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23平方米。

  因地制宜分四大类型进行改造

  “公交站太挤了,希望有个可以遮阴等候的地方。”“等小孩放学的时候,想和其他家长坐下来交流聊天。”“午休的时候,天气好的时候希望在户外吃便当,还可以休息运动一下。”前期调研,天河区从市民群众的需求出发,针对“居民、白领、游客”等不同人群的活动点和活动路径分析使用人群行为热点图,并根据民众活动需求度、配套设施成熟度、绿地服务距离、绿地服务压力四项因素,选取了广州图书馆北侧绿地、华普绿岛、金穗幼儿园旁绿地、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侧绿地等14处街道公共绿地进行提升改造。

  根据各个地块的实际情况,天河区因地制宜,以“文化艺术、温馨社区、趣味科普、通勤休憩”为主题,将闲置的零星公共绿地打造成14个多功能的口袋公园,总提升面积约5万平方米。

  比如,部分区域原有绿植相对充足,但缺乏植物色彩,此次改造通过清理杂乱的灌木,增设花卉、座椅、灯光等,将其打造为温馨的社区花园,营造“花境归家路 温馨邻里园”效果,如华普绿岛、江月园、杨箕东小区北侧绿地等区域。部分位于学校附近的绿地,此次改造则侧重打造乐学与互动,通过增加科普景观绿阶、风雨通廊、立体活动设施等打造户外教育场所,为不同年龄的青少年儿童提供活动场所。比如金穗幼儿园旁绿地就以星球乐园为主题,划分了幼儿活动区、中高龄儿童活动区、康体健身区形成特色活动区,统一设计线条舒朗的乔木草坪和丰富的开花植物组合,变成了趣味科普花园。

  

  重点完善公共设施、植物绿化、配套标识

  天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改造升级的口袋公园重点完善提升公共设施、植物绿化、配套标识等城市景观元素,着力打造功能完善、亲民便民的口袋公园,满足市民群众的休闲需求,力争做到“出门见绿、移步入园”。

  在天河CBD建成区,12平方公里范围内规划建成了广州火车东站广场、天河体育中心、花城广场、珠江公园、海心沙公园和滨江绿道等公共绿地和广场。如今,14个口袋公园的建成给天河CBD再添绿化景观,形成了总绿化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生态绿廊。在珠江新城的上班白领们,也能暂时从忙碌的工作中抽身,享受大自然的舒适。

  此外,天河区还对广深高速公路的大观站、黄村站,环城高速公路的广从站、广汕站(燕岭路)、科韵路站,华南快速路的广园站、广汕站(长兴路)出入口7个站点开展空间改造及绿化改造等内容的品质化提升,改造红线范围总面积约22万㎡。

  截至2020年,天河区全区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4294.03公顷,建成区覆盖率达42.4%,绿道总里程134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23平方米。未来,天河区还将合理规划,进一步将闲置绿地利用起来,打造城市生态系统的绿色微单元,实现每个社区250米范围内至少1个口袋公园,为市民提供极具人文关怀的多功能活动场地,以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短时需求”。

  A

  改造类型:文化艺术游园

  1.广州图书馆北侧绿地

广州图书馆北侧周边游客、白领众多,但先前存在人行道狭窄,通行空间不足,路边场地高差造成安全隐患等问题。改造方案提出设计无障碍斜坡通道,拓宽人行步道,合理规划流线,实现人车分流,实现更大区域的非机动化和行人友好,解决安全隐患问题;提升乔木林荫空间,精细化设计石凳,提升游客、白领通过空间的舒适度。结合图书馆外立面造型,此处还设计特色层级草阶座凳,特色铺装统一周边铺装样式,提高绿地空间品质。

  B

  改造类型:趣味科普花园

  1.金穗幼儿园旁绿地

该处绿地改造以“星球乐园”为主题,设计星球主题、儿童活动区特色标识,提供较大的儿童游乐空间及游乐设施,并结合坐凳为幼儿家长看护提供休憩空间。公园内划分了幼儿活动区、中高龄儿童活动区、康体健身区形成特色活动区,满足不同类型人群的休闲锻炼需求。公园统一设计线条舒朗的乔木草坪,打开通透视野,并在入口处设置了丰富的开花植物组合,外围人行道更为市民出入公园增加安全保障。

  2.天河中学南侧绿地

天河中学南侧绿地紧邻学校,但绿地利用率低、绿地边界封闭,休憩与活动设施比较缺乏,与周边城市功能无呼应。结合现有草坪,改造增加了户外课堂空间,提供学生聚集创作环境;统一设计特色灯柱、休憩座椅、人行导向等整体景观设施,为游人提供林下休息的设施;增设风雨廊连接地铁站与公交站,打造阳光草坪空间,增加林中步道,为市民增加一处绿道步行的休闲胜地。

  C

  改造类型:温馨社区花园

  1.华普绿岛

作为社区中心绿岛,华普绿岛视觉形象较弱。此次改造保留现有的小叶榄仁乔木,增加翠芦莉、龙船花等低矮花灌木、小叶紫薇类的周边花树,营造花林视觉形象。树池结合的座椅加强了绿岛的休憩功能。入口处完善了无障碍通道和减速带,减缓周围车速,保障行人安全。

  2.礼顿绿岛

礼顿绿岛的使用人群主要是附近市民以及外卖小哥,原来的休憩空间较窄且相对封闭,缺乏林荫及植物景观。改造后中心处增加了开花高乔木,并利用低矮地形,以巴西野牡丹、红苋草打造花丘景观,增加坐凳满足市民坐憩需求。

  3.江月园

改造前,江月园附近乔木长势良好,但缺乏植物色彩,中层植物较杂乱且缺乏植物特色,休憩、活动设施也相对陈旧、缺乏。针对现状草坪,改造工程保留现状棕榈乔木,清理中层杂乱灌木及地被,提供更多互动交流空间;结合九里香、米仔兰、月季等香花类灌木,沿主要通行道路打造香花径;增添特色座椅设施,打开休憩停留空间,满足市民休憩交流的需求。

  4.杨箕东小区北侧绿地

该绿地的西园、东园植物凌乱遮挡视线、设施陈旧且人行道杂物乱放无遮拦,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现状廊架缺乏使用功能。改造后,此处绿地种植了红背桂、鸭脚木等低维护植物,让公园空间更为舒朗。垃圾清理设施及快递处理设施合理摆放,并增加美化立面配电设备景观,优化社区环境,提高空间品质。原本凌乱的植物也被胡椒木、香叶天竺葵等驱蚊植物取代。

  D

  改造类型:通勤休憩花园

  1.金穗路-华夏路下沉转盘

该场地存在绿化遮挡通行视线、导向性标示缺乏导致空间功能定义模糊、无休憩活动设施,内空置绿地利用率低等问题。改造后,景观设施进一步升级,引入了更多特色灯柱提供照明。通过梳理和简化植物层次,保留线条舒朗的乔木,结合原有草坪空间,形成通透的视线关系,营造空间的舒适性。根据缓坡地形设计了一体化坐凳,增加了休憩功能。导向性标示设计也更为明确清晰了。

  2.美领馆西侧绿地

美领馆西侧绿地有交通换乘区,但缺乏休憩设施,景观资源利用率低,绿化边界封闭,功能定义模糊,现状植被杂乱。改造工程对现状植栽进行整理,优化视线空间层次,打开建筑外绿化空间,以绿篱取代护栏。结合公交站台,增设口袋状行人休憩区域,入口处提供座椅休憩空间,局部设置路边停留休憩空间,结合边界优化与休憩区域界定,增设方向指引标和特色亭子保障遮阳效果。

  3.供电站东侧绿地

针对供电站东侧绿地场地利用率低和缺乏景边休憩设施两个问题,改造工程将背景灌木修整整齐,供电站构筑立面绿化进一步优化。局部设置了路边停留休憩空间,提供路边停留座椅,增设休憩功能区。新增的方向指引标示牌及游园介绍,大大提高了市民的通行效率。

  4.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外南侧绿地

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周边人流密集服务压力较大,此处绿地空间形象不佳、周边缺乏必要休憩设施。针对植被杂乱的现状,改造工程进行了植栽优化、界面整理,在转角入口处增加常树花与花树进行点缀,打开建筑外绿化空间,并以绿篱取代护栏,提升整体绿地形象。同时丰富人行道功能分区,在人行道旁边增加必要休憩坐凳,满足休憩需求。此外,新增方向导视标识,增强市民通行效率。

  5.美领宾馆前绿地

该广场空旷、体验单一,空间利用率低,广场内设施耐用性差,缺乏功能体验。此次改造结合种植池与铺装优化,提供休憩空间,配套设施更新,提升空间品质,新增方向导视标识,增强通行效率。具体措施包括:现状绿地边界座椅品质提升,新增的座椅家具和铺装风格,与其他街心公园统一;增加移动树池,种植常绿小乔木并梳理空旷的广场空间,优化现有花箱材质。

  6.中海璟晖华庭北侧绿地

中海璟晖华庭北侧绿地灌木现状良好但树池破损,场地边缘车辆及商铺前停放杂乱,休憩停留空间缺乏,场地内景观设施陈旧。改造后,此处拓宽了种植池并增加花境,整理提升行道树界面。配套设施更新方面新增了方向导视标识,增强外卖小哥和市民的通行效率,绿地空间品质得以提升。

  7.冼村小学南侧绿地

针对学校门口前缺少缓冲等候空间的问题,此次改造拓展了绿地等候缓冲空间,局部后移植被区域,设置路边等候休憩空间。针对场地内景观设施陈旧的现状,打开建筑外绿化空间,以绿篱取代护栏,并新增方向导视标识,增强家长的通行效率。新增的座椅家具和铺装与其他街心公园统一风格。

  8.广州大道—禺东西路街角绿地

此处绿地原来设备房外露、界面杂乱、场地内景观缺乏且陈旧,人流量较大且边界封闭。改造后,拆除了场地内原有垃圾房、凉亭、铁皮屋,利用格栅美化设备房,整理提升行道树界面,解决杂乱的问题。结合种植池与铺装优化,提供座椅休憩空间,保留下来的榕树与凤凰木为市民提供了遮阳树荫。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实习生 杜嘉琪

  摄影:南都记者 邹卫 黎湛均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