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河长制考核全市排第二 获全市真抓实干工作督查激励

靓丽成绩单背后的南沙治水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1年07月01日        版次:EA22    作者:吴璇 莫郅骅 蒋臻 吴笋林


  去年南沙治水考核迎来了大丰收:不仅连续两年在全市河长制考核中拿到了全市第二名的优秀成绩,南沙区和辖区内黄阁镇还分别入选市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区和镇街激励名单。在稍早一些时候,南沙还被住建部评为全国20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市、区)之一,建设的蕉门河碧道被水利部作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的典范在全国广泛宣传。

这份靓丽成绩单的背后是去年南沙治水模式主动进行了三大转变:污水治理布局从“各自为政”向“系统推进”转变,治理设施从“量小分散”向“全域覆盖”转变,考核机制从“工程考核”向“成效考核”转变。南沙治水模式的转变不仅为全区后续治水任务的顺利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全市其它地区治水贡献了好经验。

系统推进:

全区治水任务总量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


  像其他地区一样,南沙治水的总体思路无非源头减污和源头截污,前者意味着要整治各种“散乱污”场所带来的工业生产污染、关停各种畜禽养殖带来的农业生产污染、拆除水域沿岸各种违法建设,后者则意味着要打通截污治污通道,新建雨水污水收集管道和污水处理设施。

  在这些方面南沙的治水做法和其他地区并无不同,但南沙成功的地方在于把上述所有治水总任务进行了科学精准的量化分解,层层分配到每一个镇街和每一条村居手上,最终做到凡是纳入南沙治水任务的每一条河涌、每一栋违建、每一个污染源、每一段雨污管道都有专人负责。

  在这一系统的高效运转下,以往“各自为政”的分散局面变成了“系统推进”的有机衔接:区级职能部门如综合行政执法局、水务局、规自局、生态环境局、土地开发中心等和基层的镇街既分工明确又环环相扣。镇街负责做,区职能部门则负责告诉后者“做多少”、“怎么做”、“做完怎么考核”,前者在做的时候如果碰到特殊困难,由后者专门负责提供特殊专业技术和服务支持。

  而领到任务量之后,每一个镇街在做事的时候也采取了“系统推进”的执行模式,分别组建了四个专班以提高执行效率。

  四个专班里,分析研判专班相当于“参谋部”,专门负责本镇街的作战图制作和台账统计、行动方案定制;而攻坚动员专班则相当于“宣传部”,专门负责对村民和居民进行入户动员和政策宣讲;拆违治水专班相当于“地面作战部队”,负责一线的拆违行动和复绿建设;而执法办案专班则相当于“特别行动组”,对于一线碰到的“硬骨头”案例进行单独处理和重点突破。

  就这样,在区一级和镇街一级的两级系统的有效运作下,整个南沙区围绕年度治水任务就形成了“竖到底、横到边”的全区动员和总量任务的全体分工,形成了从任务到执行人的管理闭环。

  这个闭环里的每个人既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也明白要怎么做,团队被捏合成一体,最终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为顺利完成全区年度治水任务提供了强大的组织保障和实施机制。


全域覆盖:

农村生活污水实现全部收集处理


  在系统谋划推进基础上,南沙区一改过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量小分散”治理局面,采取EPC+O(即设计施工运维全打包)大兵团攻坚作战模式持续攻坚,治理范围涵盖全区302条河涌、4793宗涉水建构筑物、5559个污染源(含涉水建构筑物),全区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管网1042公里,污水处理设施站点245座,严格“一村一图一表”检查考核,实现农村生活治理设施“全域覆盖”。

  通过创新治水考核机制和村级以奖代补政策,南沙将治水责任向村居延伸,推动村民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为村民理解和支持各项治水任务的执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也解决治水“最后1公里”和“最后100米”的问题,去年全区155个行政村居全部纳入水环境治理考核,覆盖率做到了100%。

  在对南沙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治理时,各镇街的工作方式也尽量采取人性化的做法,站在服务村民的角度既把村民的违建拆除,又满足村民的合理诉求。

  例如,去年南沙区珠江街在农村拆违的时候碰到有一位村民的违建建筑为其唯一住房的情况,直接拆掉将导致这位村民无处容身的情况,最终街道工作人员帮他联系到户口所在地,由后者将其申请到廉租房和低保户,妥善安置了这位村民,也为治水任务后续的推进赢得了村民的口碑。

  珠江街在拆违、清除污染源的同时,也通过新建农村生活污水查漏补缺治理工程,将村民原本直排到河涌的生活污水进行有效收集后接入市政排污管道统一处理,在源头上进行截污。工作人员在跟村民做工作时会站在村民角度出发,告诉他们住在黑臭水体旁对身体建康并不好,拆违治水之后会住得更干净更舒适,最终获得村民的理解。


成效考核:

以水质达标为起点倒排治水任务


  在去年的南沙治水任务中有两个特别项目,一是蕉门、官坦、洪奇沥三个国考断面要稳定达Ⅱ类水质,二是纳入国家黑臭水体综合整治监管平台的潭洲滘涌要通过省、市复核评估、消除黑臭水体。

  国家省市等上级部门对于这两项治水任务都是直接进行成效考核,相应的在执行这一任务时,南沙区也改变了以往按工程量进行考核的标准,采取了对相关部门和镇街的治水成效考核方式,直接盯住最终实际的治水效果。

  在蕉门断面的水质治理中,南沙紧紧抓住其总磷超标的污染根源,按照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的原则倒排工作任务,将断面32条一级支流和其他污染问题突出的共计78条河涌涉及的涉水违法建设全部纳入拆除整治任务,最终成功实现了断面稳定达Ⅱ类水质。

  另一条需要消除黑臭的潭州滘涌位于南沙区大岗镇,全长约3.6公里,西接潭州沥,东连大岗沥,是贯穿大岗镇中心城区的重要排涝通道。河涌河道平均宽度6米,过去由于企业和村民侵占河道现象突出,水面最窄处仅2.5米,两岸生产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造成河涌水体常年黑臭。

  为做好潭州滘涌消除黑臭工作,前年全区就开展了综合整治工作,仅用44天就全面完成“潭州滘涌流域联通、综合治理工程项目”房屋征收补偿、违建清理拆除的任务,通过河道清淤疏浚、水环境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有效举措,使得潭州滘涌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

  而去年南沙又在前年治理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通过片区污水管网完善及雨污分流改造,防止剩余的黑臭水体流入潭洲滘涌之中。镇街继续强化对沿河流域工业企业进行排查,加大对非法排污企业立案查处和对沿河流域范围内“散乱污”场所进行清理,多管齐下最终成功通过省市复核评估,彻底消除了潭州滘涌的黑臭水体。

  完成了水质达标任务的同时,去年8月份南沙的凤凰湖碧道和蕉门河碧道也通过省河长办的现场评估验收,获得了市民的肯定。

  如今的凤凰湖2号湖公园内,人行道边、湖面坡地上、湖心岛四周都覆盖着一片片绿植鲜花,花草树木和湖景相映成趣,不时有白鹭等水鸟从湖面飞过,落在岸边的水草丛中,形成一道靓丽的城市生态画卷。

  而蕉门河碧道也建起了自然缓坡的生态堤岸和亲水平台广场及绿地园林,成为了广大市民日常休闲的好去处,蕉门河上也逐渐兴起了划船、赛艇等水上运动,市民不仅可以沿碧道而行,还能击桨于碧道之上,尽情享受岭南水乡带来的美好生活。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