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志成城——致敬抗疫者”展将于8月4日——9月10日展出,虽然展期只一个月左右,但这个精心策划的展览筹备工作已经持续了近半年。广东省博物馆联合南方都市报从2月底起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相关抗疫见证物。征集结束后,收到来自医院及援鄂医护人员、企业、媒体、文艺工作者以及普通个人的各类视频资料几十G、图片数千张,并陆续收到各类抗疫见证物近百件。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社会各界为抗疫做出的努力。
展品类别包括实物类、文件文书类、图像音频视频类、艺术创作类、其他五大类,将疫情期间的实物、图像、视频、音频、艺术作品等全方位展现给看展的观众。500余幅抗疫图片、120余件/套相关见证物和展品,多视角回顾与展示广东乃至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历程,再现宏大而清晰的抗疫群像,以此致敬每一个与新冠疫情勇敢战斗的人!
展品 《最美逆行者》人物组图将亮相展览
发起联合征集的同时,南方都市报率先向广东省博物馆选送了抗疫见证物,包括文字、照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记录抗疫展品。在医务工作者逆行武汉的同时,南方都市报的记者也一直坚守湖北。
自1月24日除夕夜起,南都先后派出15位记者到湖北前线报道抗疫,至4月下旬仍有6位记者坚守武汉。正是这群深入一线、不畏艰险的记者们的无私奉献,我们才能看见抗疫前线最真实的一面;也正是通过他们的笔触和镜头,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之间数不清的感动和温情才得以呈现。
在《众志成城——致敬抗疫者》展览中,将可以看到《最美逆行者》人物组图和全广东省21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屏幕为最美逆行者亮灯“刷屏”。
读者 全国各地都积极送见证物
在展品征集期间,南方都市报的读者参与热情也十分高,纷纷向南方都市报的邮箱投送抗疫见证物图片,有来自杭州艺术家雕刻的医护人员印章,来自武汉的漫画家画的钟南山漫画等等,当然还有更多热情的本地广州市民的参与。
17岁的旅美高中生赵轩仪也投送了自己创作的油画《战疫》,她说,前线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精神让她联想到了在战场战斗的战士,而病毒是大家共同的敌人。为此,她画下了这幅画致敬医护人员。还有读者亲自把自己的书法作品送到了南方都市报,希望能为这次疫情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为更好地致敬医护人员,办好抗疫展,南方都市报还在开展前特地开辟了专栏报道见证物的收集情况。
策展人 源自博物馆人的使命感
这个展览是如何出炉的呢?记者特地采访了展览策展人蔡奕芝。
她对记者表示,疫情发生后,全国人民都参与了抗击疫情的战斗,博物馆人也不例外。出于博物馆人的使命感,本着“为了明天收藏今天”的理念,广东省博物馆在2月份,即已开始着手征集抗疫见证物,并联合南方都市报共同发布公告,征集展品,筹备抗疫主题展览。经过几个月的征集,我们共收集到关于抗疫题材的视频资料几十G,图片数千张以及相关见证物100多件。与此同时,展览筹备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中。
蔡奕芝表示,展览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抗疫过程,了解一线医护工作者怎样为抗击疫情英勇“战斗”。同时各行各业的人们,都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展览分两个篇章,上篇逆行——白衣执甲,向死而生,下篇致敬——危难时刻,感激有您。逆行主要是讲医护工作者冲锋在抗疫一线的情况。致敬一篇,向参与抗疫的每一个人表达敬意。
这个展办起来有难度吗?
周末仍在加班加点布展的蔡奕芝说,对于突发事件的专题展览,一个特点就是时间紧急,而且需要即时收集资料。所以我们要马上征集展品,收集相关素材。幸亏也得到了各家医院以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我们才得以办成这个展览。
全国各地都在办抗疫展,广东省博物馆办的这个“众志成城——致敬抗疫者”展览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蔡奕芝表示,本展览的筹备,从原来设想的纪实性展览到最终以“致敬抗疫者”为主题的内容呈现,聚焦于人物,体现新视角。此外,这个展览,以广东抗疫为主,同时也稍为介绍全国驰援湖北的情况,以此表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一家亲的家国情怀。
设计 暗红色基调象征希望和胜利的曙光
对于整个展览的创意,展览设计师符凯说,整个展览最亮眼的地方可以说是致敬篇章的疫痕亮灯设计,5米长5米宽的大灯箱设置,灯箱亮起来的时候,医护工作者摘下口罩带着深深压痕的脸呈现于观众眼前,这最美的脸,震撼心灵,让人肃然起敬。另外,第一部分的场景布置采用暗红色的基调,看起来厚重,而且也有中国传统红色的氛围,象征希望和胜利的曙光。
这一次,南都的设计团队也参与了展览设计,南都设计团队相关负责人谈及设计理念表示,抗疫展的设计分为海报设计及上篇逆行、下篇致敬设计。
海报设计模拟摄影的多重曝光技巧,把目光坚毅的医护人员、坚定的逆行者和武汉城市剪影三者融为一体,代表所有抗疫者的群像,坚强逆行,心中有曙光,寓意“信念”“奉献”“希望”“光明”,表现出很强的空间和时间的概念。海报主题“众志成城”选用了苍劲有力的毛笔字,与画面的组合后,使整体视觉语言表达得到升华。
上篇逆行以沉稳、大气具有力量感的深红色为主色调,既突出医务工作者衣着和环境多为白色调的图片,同时体现中国红的力量,与金色、白色配合出高级感。
下篇致敬选用了温和的暖黄配合红色,向医护工作者,还有不惧风雨,坚守一线的公安干警、海关战士、基层干部、志愿者等诸多群体致敬。“逆行”“致敬”选用强劲有力的毛笔字,既与海报统一又带出整个展览大气磅礴的氛围。上下篇展板板块结构清晰,排列打破常规,比例讲究,疏密有致,阅读缓缓有序,带读者走进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下篇的疫痕,大型弧形灯箱,用密集的脸谱展示冲在最前面的广大医护工作者,烘托出整个展厅的气氛,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
记者探展
500医护头像墙震撼人心
8月2日,南都记者提前探展,只见广东省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为展览做最后的冲刺。
“众志成城——致敬抗疫者”展览主要分为上、下两个篇章,上篇主题为“逆行——白衣执甲,向死而生”,下篇主题是“致敬——危难时刻,感激有您”。只见展览主要以图片为主,也有一些抗疫相关的见证物和艺术家抗疫作品。
展览最引人注意的当属“亮灯”部分,广东省博物馆再现了全城为医护者致敬亮灯的场景,亮起500张医护头像墙,震撼人心。这500张医护头像照片均由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拍摄。
展出创意源自广东首创“全城为最美逆行者亮灯”公益行动。在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下,南方都市报和广州市委宣传部发起“为最美逆行者亮灯”致敬行动:自2月17日起,全省21个地市的标志性建筑LED屏幕连续三天同时滚动展现援鄂医护者大幅照片,以此致敬最美逆行者,祝愿他们平安归来。
展览还结合了多媒体手段,现场播放南方都市报视频团队拍摄的与抗疫相关的视频。其中有一个《广东医疗队谈无悔》的视频特别感人: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蔓延至全国。南都记者约访32位支援湖北的广东医护人员,与他们聊聊赶赴前线战疫的身心感受。在病房里,厚重的防护服为医护人员增加不少负担,高强度的工作让他们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即便如此,医护人员仍坚守一线,与死神抢病人,心中无悔。
请战书、防护服背后故事多
在本次展览中,记者还看到了很多医院、社区、艺术工作者提供的抗疫见证物,包括“按下24个红指印的“南方医院请战书”、为方便辨认写满姓名的防护服、各种有代表性的防疫物资、疫情期间各个小区发放的临时出入证和各种抗疫题材的艺术作品等。
一封特别的请战书展品特别引人注目,上面有按下24个红指印。原来疫情期间,广东省内共派出20余批次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在这个特殊时期逆行支援,需要莫大的勇气。曾于“非典时期”奉命前往北京小汤山的南方医院医疗队队员,在17年后,再次“请战”前往湖北。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护士张静捐赠的广东第一批援鄂中医医疗队签名防护服也特别有故事,上面签满了医护人员的名字。张静驰援后回到广州,依然对穿着防护服的细节历历在目。她回忆,穿戴上各种防护装备后,为了辨认对方是谁,他们在防护服上写下自己的姓名,成为每日进入病室前必须完成的固定动作。
还有一些抗疫见证物特别亲切,比如疫情期间小区临时出入证,相信大家都见过。为了避免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小区,一张张临时出入证被仓促赶制出来。若要出门必须随身携带,否则平日笑容可掬的保安可能会铁面无私地把你拒之门外。“认证不认人”,看似呆板,却是特殊时期社区安全的有力保障。普通居民的积极配合,也是对抗疫做出了贡献。
当然,也有艺术家为抗疫展捐赠的作品,比如梁世雄和蔡克振捐赠的书法“英雄城市”和“心力铸长剑,武汉斩疫魔”。广州美术学院(原中南美术专科学校)诞生于1953年的武汉,广美梁世雄教授正是首届毕业生。在这次疫情暴发期间,已经87岁高龄的他写下力透纸背的“英雄城市”四个大字,抒发对武汉的真切感情。广美蔡克振教授也曾于1954年跟随全校师生参与武汉防汛救灾工作,他还记得当年学校为配合防汛工作制作的一系列美术宣传品,在当时所起到的鼓舞作用。深受影响的他再次完成“心力铸长剑,武汉斩疫魔”书法作品,他说:“用艺术作品为武汉加油鼓劲,要严肃认真地去创作,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欢迎,才能真正起作用。”
抗疫展来了台“机器人”
有意思的是,记者看展的时候,突然驶进了一台迷你车,它携带着消毒水,能喷射消毒喷雾。原来,这是一台智能消毒机器人,也是本次抗疫展展品之一。
广州市机器人协会会长徐强说,这个机器人2月份就制作出来了,每小时喷洒覆盖面积15000平米,可以自己去医护人员不方便去的地方。据介绍,该款机器人核心功能包括:远距离控制并规划消毒路线识别消毒区域(面积、障碍物);侦察监视感染区域情况并上报;自动记录保存及上报消毒区域定位记录;自动设定喷洒消毒剂量,释雾量大;通过结合加热技术使消毒剂雾化空气悬停时间30秒以上消毒。
此外,此机器人履带底盘可在复杂地貌条件下开展抗疫工作。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该消毒防疫智能机器人可替代人工现场消毒,减轻消毒人员及临床技师及医生的疫区移动和工作负荷,在感染区域避免人员感染,提升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工作效能,做到智慧防疫、远程抗疫、精准杀毒,大大提高防疫效率。
策划:裘萍 关健明 陈伟斌 江英
统筹:许晓蕾 金国华 高永佳
采写:南都记者 刘军 钟锐钧 赵明 马辉 苏海伦 陈辉 董梓浩 徐杰 侯婧婧 许晓蕾 实习生吴雅雯
设计:金国华 李毅然
视频:南都记者 赵明 刘威 陈冲 董梓浩 吴泽嘉 徐杰 杨杰 张嘉培 吴佳琳 李琳 李孟麟 林耀华 张静 叶晓文 陈志刚 李冠祺 胡利超 陈蓓蕾
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 赵明 陈辉 谭庆驹 刘有志 张志韬 谭伟山 高永佳 何玉帅 冯宙锋 梁炜培 马强 邹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