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花都区“狮岭一家人”志愿服务总队的队员们奋战在消杀一线。
今年初黄埔区“广州街坊·靠埔青年”平安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站上流水线,支援复工复产。
荔湾区“广州如意平安骑队”配合基层防控工作。
越秀区“越秀邻里”平安志愿服务队为战疫一线基层工作者提供义剪服务。
海珠区“广州街坊·海珠芳华”平安志愿队为隔离家庭送上生活用品。
2018年5月,广州市委政法委正式公布了《广州市深化新时代群防共治工作三年建设方案》,提出要全力打造以“广州街坊”为品牌的群防共治队伍,确保广州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由此,“广州街坊”这一群防共治品牌正式宣告确立。
两年多来,在广州市委政法委的大力推动下,“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总体数量和人数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截至2020年5月,“广州街坊”平台已聚合342支队伍、逾144万人参与其中,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队伍和活动模式正在形成。
在去年发布的《“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动员能力研究报告》基础上,今年4月,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再次启动“广州街坊”课题调研。课题组历时3个多月,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走访、访谈研究等多种方式,深入调研了11个区50余支“广州街坊”队伍,形成一份智库报告产品《“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成长调研报告》。报告旨在通过分析“广州街坊”队伍的活动模式、区域特色、社会功能,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广州街坊”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助力广州实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走在全国前列发展目标贡献媒体智慧。
队伍增长态势:
一年新增227支,番禺队伍人数最多
据广州市委政法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广州全市入驻“广州街坊”小程序的品牌队伍共342支,与去年同期的115支队伍相比,新增了227支队伍。总注册用户为144万余人,与去年同期的111万余人相比,增长近三成。而通过“广州街坊”小程序在线发布的群防共治活动累计43836场次,参与活动总人数达76.66万人次(不含各队伍线下开展的活动)。
从各区队伍人数分布情况数据来看,番禺区以187341的注册人数居于全市首位。从2019年4月至今,番禺区的“广州街坊”队伍人数增加了77169人,增长率达70%。这与番禺区广泛发动“三类司机”(公交车司机、出租车司机、校车司机),“八大员”(物业小区保安、旅游区保安、企业保安、银行保安、商场保安等“五类保安”,网格员、快递员、外卖员、押运员、治安联防员、环卫保洁员、交通协管员、咪表收费员等)加入“广州街坊”队伍有密切关系。
另外,海珠区、白云区、天河区等区注册人数均超过10万人,其中海珠区注册数为164497人,实名注册数为161304人,实名率高达98%。
越秀区、荔湾区、黄埔区、花都区、增城区分布人数均超过8万人,南沙区、从化区亦超过4万人,基本与各区人口和区情相适应。
品牌分级建设:
区级品牌引领下,镇街有了“领头羊”
全市各区在“广州街坊”总品牌下,不断创新打造出一大批具有辖区特点的群防共治子品牌。
2019年以来,随着各区子品牌队伍的不断增多,为了更好地进行品牌打造和新队伍的孵化培育工作,广州市多个区开始了分级建设,纷纷打造出区一级品牌队伍,作为引领区内各镇街队伍发展的抓手。在区级品牌引领下,各镇街有了“领头羊”,在队伍培育和建设上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模式,利于推广,也更利于区内队伍的经验交流,优势互补。
从广州11区队伍分布情况来看,天河、从化和越秀三个区在数量上较为突出,区内队伍均已超过50支。 这正是与区委政法委以及区平安促进会在积极打造区级品牌的同时,着力发展子品牌的管理策略相关。
南都课题组调研发现,这两年各区发展起来的区级品牌队伍分为两种类别,一种是统筹发展全区型,即由一个区级品牌再衍生孵化出不同的子品牌:如荔湾区的“西关达人”,是包括“如意平安骑队”“家在岭南”“昌华前哨”“十铺联防”在内的全区各街道的队伍总称。这些队伍拥有统一的区级品牌,有助于让群防共治的理念更深入民心,便于宣传,增强辖区志愿力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另一种则是交叉融合型。即区级品牌与镇街品牌队伍并非完全从属关系,区级品牌的队员会渗透到各镇街的队伍当中,以交叉融合的方式共享部分志愿力量。如天河区的区级品牌队伍“天河群防”,除了包括区内辅警、保安员、治安联防队、网格员等力量外,还建立了街道级子品牌,如“棠下同乡坊”“沙河拉力君”等。
队伍力量构成:
大批外卖小哥入列,行业力量渐成规模
据市委政法委的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5月,在组成“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的四方面力量中,志愿力量依然是主体,共有1295881人,占比90.28%;其次是行业性社会力量,共有119902人,占比8.35%;专业力量、半专业力量的人数分别为8517人和11048人,占比分别为0.59%与0.77%。
2019年以来,更多的行业性力量也参与到社会治理当中。2019年7月,天河区委政法委、天河区平安建设促进会和美团广州公司联合成立“广州街坊·天河小哥·美团骑士”;2019年8月,越秀区辖内所有“饿了么”服务站点共400多名蜂鸟骑士注册加入“广州街坊·越秀邻里”队伍;此前,南沙区东涌镇也成立了“黄蜂”骑手联盟。通过与多家互联网外卖平台展开合作,一大批外卖小哥纷纷加入了群防共治队伍当中。
外卖小哥因其职业特性,经常深入街道社区,与居民进行近距离接触,是最了解社区、楼宇情况的一群人。同时,外卖小哥在配送过程中也最容易发现社会治安、城市管理、防范工作等各类安全隐患问题,是群防共治中的重要力量。
而一些天然与群防工作相关的行业更是自发组建起了广州街坊队伍,例如广州市保安协会组建了一支保安小哥群防共治队伍,成员以中英保集团有限公司的在职保安员为主。
此外,不少交通企业也参与到群防共治事业中来。2019年7月,在市委政法委指导下,市平安建设促进会和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广州街坊·悠悠侠”群防共治队伍,队员以地铁站工作人员为主。
行业力量按组织架构整体加入“广州街坊”队伍,不但能将行业特征转化成群防优势,同时更便于管理以及确保不断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保持群防队伍的活力。
组成纽带变化:
“乡缘”凝聚群防力量,疫情期间互送温暖
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主要是以“地缘”、“业缘”、“趣缘”三种形式为主要组成纽带。其中,“地缘”型队伍占比最大,如花都区“秀全大妈”、“凤阳守望台”等。
2019年以来,以“乡缘”为组成纽带的“广州街坊”队伍崭露头角:有的是依托品牌队伍旗下的同乡小分队,例如花都区“狮岭一家人”品牌旗下的潮汕志愿服务总队、湖南耒阳志愿服务总队;有的是依托街道平促会建立的来穗人员与本地志愿者结合的队伍,例如天河区的“棠下同乡坊”。
他们通过成立队伍,将来穗人员号召起来,以同乡或同业为纽带,通过举办各种慰问活动,或组织开展治安巡逻,社区融合等服务,让老乡带老乡,打造“同地同业缘+群防共治”的新模式,这也让来穗人员对广州更有归属感,从而产生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去。
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在白云区委政法委的指导下,一群生活在三元里街的湖北籍新“广州街坊”挺身而出,成立了全区首支“湖北籍来穗人员抗击疫情志愿服务队”。他们为区里正在接受居家隔离的湖北老乡们运送生活物资,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需求与困难,以家乡人家乡话家乡习俗,为老乡送上疫情期间的温暖和祝福。
社会功能升级:
发挥“六员”功能,群防共治更高效
随着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力量的不断扩大、发展,队伍所发挥的社会功能也越来越丰富。过去一年中,广州街坊从社情民意信息员、邻里守望巡防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平安法治宣传员的“四员”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应急处置支援员、公共文明引导员功能,拥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通过对近期当选为2019年度广州街坊十大品牌队伍的功能模式进行分析,从总体上看,各支队伍在发挥信息员、巡防员、调解员、宣传员、支援员、引导员六大功能上均有涉及,其中在今年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部分队伍在“应急处置支援员”方面更是发挥重要的作用。例如花都区“狮岭一家人”、黄埔区“靠埔青年”。
在日常的群防共治工作中,广州街坊的“六员”功能有时是互相融汇的:在巡防的过程开展相关的法治宣传工作同时搜集信息;在巡防过程遇到突发情况,就要及时发挥应急处置支援员的功能;在调解一些社区矛盾的过程,很难不涉及相关法治宣传抑或是关于公共文明的正确引导。“六员”功能的相辅相成,也让群防共治的工作更为高效,同时也对“广州街坊”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组织督导:
170个街镇平促会助力培育队伍
两年多来,“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的发展,除了市区两级政法委的指导,各级平安促进会的培育孵化作用也开始显现。
2019年上半年,广州市11个区、136个街道和34个镇已完成各区、镇街平安促进会(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的组建成立工作。在市委政法委的指导下,各级平安促进会充分发挥联系沟通党委政府、以“广州街坊”品牌汇聚民间力量,引导多元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充分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基层自治和群防共治志愿服务。
越秀区平安促进会成立后,直属建立了20支社区“广州街坊”队伍,并开展18条街道建队的督导工作,打造“广州街坊·越秀邻里”的品牌。去年11月,就有“乐叔乐婶”、“居家消防安全诊疗”等12支“广州街坊·越秀邻里”群防共治品牌队伍接受授旗,正式成为“广州街坊”的一员。
去年7月,荔湾区岭南街平安促进会以“家在岭南”为品牌形象成立,以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为目标大力发展的“广州街坊”平安志愿服务队,目前已发展会员2817人。
“家在岭南”成立以来,参加了“人民南周边地区重点整治”的各项志愿者服务,围绕交通秩序、占道经营、共享单车管理、扫黑除恶、综治维稳等重点、难点、堵点问题,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多项联合整治工作,向市场、企业延伸,为平安社区、平安市场提供群防共治力量支撑。
建言:
创新激励机制,推动队伍可持续发展
调研中,约有50支来自各区的“广州街坊”代表队伍参与。对于队伍发展所需的支持,呼声最高的是技术资金扶持以及创新市民参与群防共治的激励机制。
为此,课题组建议优化“广州街坊”小程序功能,实现对全市群防共治队伍的统一管理、信息采集、任务分派、量化统计、宣传发动、线索举报等作用,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对各广州街坊品牌队伍的指导、培训力度,促进规范化建设;以公益创投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优秀子品牌队伍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孵化,提高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激励机制,根据志愿者的活跃度和群防共治的贡献值对优秀的“广州街坊”队员进行星级评定并给予相对应奖励。
同时,为了扩大“广州街坊”的品牌影响力,课题组建议设立“广州街坊”品牌为民日,让各区的“广州街坊”队伍通过进行与队伍特色、功能相关的为民服务向市民展示队伍特色,并以此引导更多市民参与到群防共治工作中来。
战疫记录
逾250万人次 “广州街坊” 筑起“防护墙”
2020年初,新冠肺炎袭来。“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响应广州市委政法委号召,积极投身于疫情防控战斗中,筑起疫情“防护墙”。站岗测温、入户排查、社区消杀、关怀帮助隔离人员,处处都有“广州街坊”的身影。
当得知区内医疗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存在人力短缺的困难,“广州街坊·靠埔青年”紧急组建一支战疫志愿突击队,支援辖区内医疗企业复工复产,累计提供志愿服务12000余小时。
与此同时,在广州市委政法委指导下,“广州街坊·防疫先锋队”和“广州街坊·社会心理健康服务队”应运而生。两支队伍的迅速组建,一方面体现了广州街坊品牌的强大号召力,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广州各行各业参与群防共治、社会防控的巨大热情。
据广州市委政法委介绍,在广东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全市组织发动了累计超过250万人次的“广州街坊”志愿者投入到抗击疫情工作中,平均每天8万余人次。
策划:南都记者 李陵玻
统筹:南都记者 叶孜文 吴笋林 邹琳
采写:南都记者 叶孜文
摄影:南都记者 谭伟山 何玉帅 黎湛均
调研团队:南都记者 叶孜文 吴笋林 王瑜玲 赵青 张林菲 实习生 马新杰 林丽珊 张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