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翠婷
◎作者:广州市真光中学教研处副主任 钟翠婷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的确,文章要打动人,真情实感是重要因素之一。优秀的记叙文尤其如此。那么,在中考中,如何写出一篇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以情动人的美文呢?
①打磨细节,刻画细微处
首先,写作时要注意打磨细节,善于刻画细微处。人们常说于细微处见精神,细节描写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往往用极精彩的文字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和盘托出,也将作者的情感推向极处。好的记叙文,一定是善于捕捉细微处,并对之进行细致地打磨,从而达到充实内容、感染读者的效果。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就体现了这一点。
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在众多能够表现父爱的事物中,朱自清先生选取了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描绘,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肖像,探、穿、爬、攀等一系列的动作,犹如一道情感的闪电,瞬间击中了“我”的心灵,“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将至真至深的父子之爱表现得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真情无处不在: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深情的拥抱,一句温暖的嘱托……无不流淌着浓浓的情意,因此,我们要炼就一双慧眼,善于捕捉生活中一个个稍纵即逝的细节,在写作中传神地描写这些饱含感情的细节,如肖像、动作、语言、景物等,尤其要善于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中所独有的情感和行为特征,表现这些细微处的真实性、典型性、生动性。
②营造真情境,表达真情感
其次,在写作时要善于营造真实情境,表达真情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上说过:“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这里的“真景物”就是典型的景物,也可以理解为真实的情境。深沉的感情往往不容易流露出来,也不易被人们察觉。只有在某个关键的时刻,某个特定的场景里,才会展现无遗,令人感叹不已。在作文时,要有意地营造这样的真实情境,来表现真情的本色。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之所以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就是因为作者在刻画父亲的背影之前,用了大量的文字来营造一个真情境:祖母去世,父亲赋闲,办完祖母的丧事,“我”北上求学,父亲到南京谋生,因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但在踌躇之后终是不放心,把“我”送上车,一切安顿好后又惦记“我”路上口渴,去给儿子买橘子。在这样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情境下,父亲蹒跚的背影就显得格外厚重而感人了。
再看记叙文《外婆一直都在》中的一段文字:
踽踽独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上,一缕夏日的荷香便趁人不备窜入鼻中。少女奔跳着跑至巷尾,眼见一道朱红木门,生锈的铜锁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绿莹莹的光。
轻叩三下,伴着一声温软的:“来喽!”便见一个温暖的妇人,那是我的外婆。“外婆,又做荷叶饭了?好香呀!我在巷子口都能闻见呢!”外婆笑着把我拉进门,少女爽朗的笑声似在巷子种下层层荷叶。
小作者营造了一个温馨而美好的情境,也写出了外婆与“我”之间浓浓祖孙情,在平实中显深情。
③写真人真事含真情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写作时要做到真人真事含真情。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叶花说人情。”真情感源于真事情。我们要将抽象的情感融入具体可感的事中,才能写出情真意切的美文。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或写自己的身边事。还需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用心体会过程,认真品味细节,这样的事写起来才容易做到感情真挚,这样的文字也才能感染读者。如这样一篇关于抗疫的文章中写到——
……前不久那张落日余晖下的照片更让我感悟良多。
夕阳洒在江城宽广而孤独的街道上、林立的高楼间,印有纵横斑马线的马路上,穿着防护服的年轻医生和躺在病床上的老人沐浴在余晖中。老人微微抬起头,右手指着即将缓缓落入汉江的太阳,推着床的医生微微侧着身体昂着头看向老人指向的地方,四周静静的,唯有阳光温暖着周围的一切。
看着这温馨的画面,我阴郁的心情晴朗了,仿佛听到了医生和病床上老人的对话:“你看,太阳,暖和和的太阳!”老人孩子般兴奋地说。“是呀,多么美好的景色,老人家您一定能好起来,很快就能回家了!”穿着防护服的医生此时说话也轻松了起来。
回家——这个看似平常的字眼,在医生和病人眼里却有着莫大的分量。我不禁想起了当医生的爸爸,经常为了他手术台上的病人,下班后迟迟不能回家,而回到家又是为了病人经常一个电话就又返回医院。医生是神圣而又辛苦的,画面中的医生一定在祝福老人很快能出院回家,因为爸爸说过,没有一个医生不希望自己的病人战胜病魔而康复回家。
小作者由感动人心的照片入手,进而联想到了当医生的爸爸,点睛之笔则落在“回家”,文章写得真实动人,在真人真事中透露出作者的感悟和真情。
一篇文章怎样才能吸引读者?除了新颖的立意和华美的语言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写自己内心深处的东西,最能使自己感动的东西,那就是要有真情实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此话妙极,它道出了为文的真谛:真情出至文。
整理:南都记者 叶斯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