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琼环 “广州市十佳青年语文教师”,“广州市名班主任”,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南都非虚构写作课音频专栏开通啦!给你好听。
写一个人很难,尤其是写自己的父亲母亲。如何从日常生活中选材去体现父母亲?是否还是写母亲在滂沱大雨中送伞,父亲背起生病的自己一路小跑去医院?广州市第十六中学语文老师陈琼环将教你如何选对材料,让自己的父亲母亲展现在读者面前,不再落入俗套。
主讲人:广州市第十六中学老师 陈琼环
平时不少同学一看到要求写人的作文题目,比如写父亲母亲,就从惯性思维出发去记叙、描写。如“冒着雨来接我放学”“我发烧送我去医院”“晚上为写作业的我端来一杯热牛奶”“半夜起床为我盖被子”等等司空见惯的事情,选材千篇一律,千文一面。我们如何独辟蹊径去刻画人物?如何选材才能不落窠臼?
其实要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文章,首先是要先考虑一下,大多数人会怎么写;其次再想想自己如何写才能免落俗套,选择怎样的写作内容,才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家庭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也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要想文章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真实可信,情感真挚动人,选材是关键。
怎样选材?如何提高选材能力?我们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注意。
选择材料要真实
第一是选择材料要真实。真实的材料往往更有表现力。写作者要善于回顾自己真实的生活,从中寻找有感悟有意义的素材,如北大校长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主要选择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六件事,一是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表现母亲谆谆教诲,严格督促。二是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表现出母亲保护孩子自尊心。三是“我”说轻薄话,受母亲重重责罚,表现出母亲的严格教育。四是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表现出母亲的宽容、温和、仁慈。五是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表现出母亲宽容忍让。六是母亲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表现出有刚气。
前三则材料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于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是母亲给“我”做人的规矩。后三则材料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选择这些真实材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胡适从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中选取材料来写母亲,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胡适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真事、善事、美事是我们选材时考虑的第一要素。
选择材料要典型
第二是选择材料要典型。有的同学作文时常有选材一般化的毛病,如写父亲,总是局限于“忙于工作养家”“开车送我上学”等等。人们读了,一方面觉得这位父亲和别的父亲一个样;另一方面,又觉得没有把自己的父亲的性格特点写出来。也就是说,所选的材料,缺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不够典型。所谓“典型”,就是要有代表性。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诠释了如何做好典型选材真情叙事。写父爱的文章很多,朱自清先生没有写父亲生活中的诸多琐事,只以父亲的背影为视角来行文,可谓匠心独运,选材精当。那“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的穿着,“攀”“缩”“倾”几个动作,无需激昂的语言对白,感天动地的誓言。一段“望父买橘”,演绎出父爱如山般厚重,人间情爱展示得淋漓尽致,亦引发读者情感激荡,一篇经典让我们回味良久。
由此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叙事类文章,应该借用最典型的材料,抒写心灵深处的真情。另外,要做到典型,还要注意围绕中心思想,选取那些能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的材料。还要防止面面俱到,不要把典型材料“淹没”在许多很一般的同类材料中。
选择材料独到新颖
第三是选择材料独到新颖。要写别人之所不能写,选他人之所未选,要给人以新鲜感。
选材新颖方能不落俗套。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独特性。我们尽量不要追求宏大的叙事,而是从看似琐碎的细节中挖掘,通过独特的事件,写出自己对父亲的感情。作家林海音写《爸爸的花儿落了》,文中人是最平凡的人,是最平凡的事,但读者却能从这些人和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和人情的美。就是因为选择不同角度、侧面描写来刻画父亲这一形象。爸爸早上因为英子赖床不起,先打英子后送夹袄一事表现出他对女儿那份独特的爱:既严厉又慈祥。作者正是用这种质朴、淡雅、含蓄而深邃的语言拨动了读者的心弦。
文中没有正面写爸爸病危、濒死,而是在多处作了暗示。比如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长大了,是不是?”这处伏笔。又如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而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写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文章从“我的襟上”的“粉红色的夹竹桃”起笔,到爱花的爸爸病死,处处有伏笔,事事有照应,把沉郁的氛围、丧父的伤痛深切地传递给读者。
在选材近似或者相同的条件下,曲折的故事性更胜一筹。具体地说,可从一件很小的事情入笔。这个事情可以是你某天早上离开家的瞬间感受,也可以是对父亲的一次误解,甚至是对父亲的一次怨恨。如果文章从一次怨恨落笔,设下悬念是非常出彩的,欲扬先抑,波澜起伏,这是使人能够产生阅读欲望的手法。文似看山不喜平,避免平铺直叙。
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积累素材,下笔时巧用材料写出新意。留意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真实关注点,对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产生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多角度、多侧面地去观察,去记录。只有拥有足够多的素材,才能在写作选材时游刃有余,才能最大限度地写出贴合文题要求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