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最美逆行者”送孩子站上“人生一线”

赴汉抗疫医护人员归来,为高三初三复课子女鼓劲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0年04月27日        版次:EA01    作者:李文

→ 中山六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长黄晓静出征武汉战疫,顺利归来。

省二医援汉医务人员王永刚和妻子。

省二医医务人员王永刚在武汉抗疫。

南医三院援汉护士田彩虹和女儿汪慧。

4月27日,疫情中广州课堂即将迎来第一批复课的学生。在这个群体中,有一些孩子有点“特别”——父亲或母亲身为医护人员,此次冲在支援武汉、湖北的第一线;自己作为初三、高三学子,冲在了“备考”的第一线。

抗疫期间的逆行者,打赢了一场硬仗。孩子接过接力棒,迎接人生很重要的一场考验。对于一个家庭而言,这是一次重要的挑战:彼此站上了人生的“一线”,收获彼此的力量。

“加油,一起打赢这场仗!”

  妈妈 说

  发现冲刺高考的小姑娘“长大了”

黄晓静顺利从武汉回来了。每次翻手机相册,看到女儿18岁生日的照片,她都一脸骄傲。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心血管内科护士长黄晓静,今年和医院同事一起出征武汉战疫,如今顺利回归。女儿正值高三,是疫情中广州第一批复课的学生之一,即将面临人生的一次“大考”。

出征前夜,默默帮妈妈收拾完行李

“平时我回到家的时候,她都快洗洗睡觉了。”黄晓静知道,对于即将高考的女儿,自己也帮不上什么忙,就只能帮女儿缓缓压力、聊聊天。“我不是一个看重成绩的家长,可能也是因为我本身从事医疗工作吧,更关注的是她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1月28日,黄晓静和同事一行人即将出征武汉。“当时我母亲和女儿还在家看新闻,新闻上播的都是疫情动态。”黄晓静的母亲知道她即将出发的消息后,就赶紧跑出去,把家附近门口的便利店都搜了一遍,买回来40多包成人纸尿裤。家里人怕她在武汉挨冻,专门准备了电热毯和暖炉。满满当当的行李,是一家人的关心和担忧。

“我当时和女儿说,要不你帮我收拾行李吧。”黄晓静知道,女儿平常自理能力差一些,很少有机会单独收拾行李,但她还是想把这一次的机会给女儿。

“我看着她拿了一个清单过来,那是去年我们带她去旅游的时候,给她准备的行李清单。”

看着女儿一个人,对照着清单,默默收拾行李,不说话。黄晓静心里的感觉五味杂陈。“离开家,踏上湖北,那里就是战场了。”

女儿第一次说“压力大”,妈压力更大

黄晓静去到武汉前线后,就一头扎进了干不完的工作中。60多个普通病人,要6个护士来照顾。黄晓静觉得,每天要打针、护理、换补液,不用干别的,就已经跑断腿了。也的确没有时间关心女儿的学习。

“再加上我在武汉的时候,孩子们也是刚开始上网课。女儿也不知道我上班的作息时间。”黄晓静做护理工作,经常是凌晨才回酒店。想问问女儿的情况,就只能给自己的母亲打电话,旁敲侧击地问问孩子。“我就问问我妈,女儿在学习吗?在上课吗?睡觉睡得好吗?”母女两个冲在了彼此的一线,克服着自己的困难。

孩子在家上网课需要打印很多的试卷,家里的打印机很久都没有用了。想起孩子没办法打印卷子,远在一线的黄晓静又着急了。“2月份的时候,很多快递都不配送,我只能抽空闲下来的时候,去找邻近广州的打印机快递。”黄晓静挤出空余的时间,急忙购置了一台打印机给孩子,方便女儿在家学习。

2月底的时候,一次摸底考试,女儿的成绩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

“我们家孩子情绪还是变动挺大的,考得不好,就很焦虑。”正在武汉一线的黄晓静接到了女儿的电话。“她不会直说,是自己考得不好。而是会告诉我,她心情不好,想出去走一走。”

听到女儿说想出去走走,黄晓静心里咯噔一下。“我了解她的,平时只有真的压力大了,心情难过了,才会说想一个人出去走走。”

“我说,走走,可以,但是现在这个疫情影响,你还是要小心一点点,把口罩戴好再出门,不要去得太晚了。商场可以走一走,偏僻的地方就不要去了…”怎么把这段话委婉地讲出来,黄晓静小心仔细地反复琢磨。“我在这么远的地方,说放心是假的,但实在是帮不上她的忙。只能靠她自己努力。”

和女儿变成了“好姐妹”

女儿有自己的小世界,但她愿意和妈妈一起分享。“她在学校的日常啊,朋友之间的故事啊,还有自己青春期的情感啊、都会和我聊一聊。”

妈妈也有和女儿相处的小秘诀。“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相对比较脆弱,我偶尔也会悄悄地打击一下。”黄晓静把这叫做“弱弱的讽刺”——锻炼女儿的抗击打能力。

3月底的时候,黄晓静在江门休整。家长群里发了通知,要大家注意即将到来的线上模拟考试。“当时我就和我们家娃讲了一句,我说你要好好考啊,我要看看你的分数,才能确定你的学校。”说完她就又后悔了。“后来我自己也反思过,这个阶段了,确实不应该给她太大的压力。”

前一阵,最近一次考试的成绩下来了。女儿平常擅长的英语没有发挥理想,不擅长的科目倒是有了超常的发挥。女儿很自信地主动找妈妈打电话,分析自己的问题。

“妈妈,我觉得我这次英语没考太好,是因为我午休的时候没睡好,心情也不太好。”“我就和女儿说,好啊,那你下次考试的时候就休息好一点。”

至于即将到来的高考大关,黄晓静倒是保持了一份平常心。“我不要求她怎么样,健康快乐长大就是最好的了。”看到内敛的女儿一点一滴地成长,她心里有了一份踏实和感动。

爸爸

  用实际行动为 “中二少年”树榜样

在王永刚的儿子心里,爸爸总是爱“喊口号”。“我有时候心大,工作一忙又顾不上家。偶尔抽出时间来教育儿子,结果说多了,青春期撞上更年期。”这个胖胖的爸爸,说起儿子来有抑制不住的小骄傲。王永刚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工作,日常负责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工作。

2月4日,拿A1驾驶牌照的王永刚,接到了即刻出发前往武汉的通知。搬运物资、协调运输、运送医护人员、开展互联网医院建设,驻扎在方舱医院的王永刚坦言自己“来对了”。

“其实这次来,还有一个目的,想给家里要考初三的儿子一个榜样。我想告诉他,爸爸这次不喊口号,爸爸要用行动向你证明自己。”

“严厉爸爸”在微信给儿子战疫记录

王永刚的儿子今年初三。在王永刚眼里,这就是“更年期撞上了青春期,火星撞地球啊!”

平时王永刚工作忙,经常要开车下乡做医疗体检,父子俩在家交流也不算太多。“但遇到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父子俩肯定不绕弯子,我虽然严厉点,但挺希望他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2月4日下午5:00,王永刚接到医院的通知晚上8点即刻前往武汉,支援新冠肺炎疫情救援工作。“我立马回了趟家,收拾行李,洗了个澡,就要出发了。”妻子有点蒙,“儿子初三备考,两个人在家,大小事情彼此之间互相是个支柱。他这一走我真的担心过,还能不能回来?”

王永刚白天在方舱打不了电话,就晚上用微信视频和家人聊一下。儿子话不多,他就主动给儿子发信息。

“这次中考注定是一次很郁闷的考试,尽力就行了,不用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成功的道路有很多条,儿子,我相信你可以。”

“明天我要换岗了,可能要去新的医院,经历过这次战斗,这辈子无悔了。我们一起努力改变自己如何?”

他把自己在武汉的一点一滴都写给儿子,去到了哪里、见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有时候发张自己拍的照片,有时候发一次自己的定位,又有时候是一两张有趣的表情包。就像是大多数青春期年龄和父母沟通的孩子一样,王永刚的回复也不多,但他希望能和儿子分享这一次难忘出征的点点滴滴。

“这一次,我想把我在武汉的所见所想都一一地告诉儿子。让他知道,爸爸是个对家庭、对妈妈和你有责任的人。希望你以后也要成为自己的英雄。”

儿子悄悄变懂事 邻居帮忙做饭

“这段时间啊,儿子真的挺自觉的。”自从王永刚一走,妻子便观察到了儿子的变化。“每天早上我会为他做好早餐,提高免疫力。儿子每天早上7:10就起来,吃完早餐,8:00就开始上网课。”同样要上班的妻子顾不上儿子,就只能靠孩子自觉。

结果最近的一次模拟考试,儿子前进了75名。“真的是挺骄傲的,儿子还是长大了。”

王永刚在武汉的日子里,有一天儿子遇到楼下的阿姨。“邻居特别好,是武汉人,听说儿子的爸爸去了武汉,她说以后你儿子的饭我来包了,我给你送上去,你爸爸都去武汉了,我们帮你做个饭还不行吗?”

就这样,儿子的午饭有着落了。儿子上网课自习的时间,也从晚上10:00多延长到了12:00。“我觉得有一个原因,因为爸爸去了武汉,儿子心里也紧张,所以就什么都按照最规矩的方式来做。他就想等着爸爸回来。”

偷偷看爸爸的防疫手册

“以前我也和他说这说那,他就嫌我唱高调,这回我不唱高调了,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了。”有一天晚上,王永刚和妻子打电话,说自己和同事们“干掉”了两个方舱,病患清零。

儿子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爸爸是不是很快就能回来了呢?”

性格内敛的儿子,平时很少表达出对父亲的牵挂。直到王永刚从武汉前线回来,带回来了很多防疫培训用的小册子,拿给儿子读。

“当着我们父母的面,儿子从来都不翻。”妈妈知道,儿子脸皮薄,不好意思流露出自己的好奇和关心。

“后来才发现,趁父母不在的时候,我们儿子经常偷偷地翻看那些小手册。”王永刚心里也很安慰,“知道儿子牵挂着我们,我们也想维护好青春期男孩子的自尊心。”

军人家庭的娃,希望儿子能受锻炼

虽说即将面临中考,回来之后的王永刚,并不想在儿子的学习上压得太紧。

“他们都说我们是挺佛系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并不是压得太紧,我更希望他健康成长。”在武汉前线支援的王永刚,心里其实对孩子有挺多愧疚。“自己平时就没时间照顾孩子的学习,这回去了武汉,更是没有办法陪在他的身边让他担心。”

儿子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中等,对于即将到来的考试,王永刚和妻子想保持一份平常心。“即便是失败,我们都觉得也没有问题。因为我们都在努力,早一点晚一点都可以到达成功。”

王永刚坦言,自己是军人家庭长大的孩子,爷爷、父亲,家里的很多亲朋好友都当过兵。“我也经历过2008年的冰灾、从化大水,今年去了武汉战疫一线。我想给儿子起一个表率作用,告诉他当国家需要你的时候,国家有危难的时候,你必须第一个站出来。”夫妻两个人希望儿子长大能去部队锻炼几年,如果成为一名医生也是好的选择。

孩子

  妈妈回家了, 我可以“偷懒”了

15岁的汪慧最近很开心,她今年上初三,是疫情中广州第一批复课的学生之一,她可以回到学校见到同学们了,也有条件打球了。另一种开心在于,妈妈回家了。

她的妈妈田彩虹是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的一名护士,在2月21日作为广东支援湖北第二批医疗队的一员去了武汉,4月份回到广州后,4月24日结束隔离,回到工作岗位和家中。

4月24日上午,汪慧特意做了小蛋糕,还带了一支唇彩作为小礼物去医院的欢迎仪式上迎接妈妈。

她笑着说:终于可以回到“妈妈在家我就很懒很懒”的生活里了。

妈妈离家两月 她还要管爸爸的饭

在妈妈不在家的两个月里,汪慧一点都“懒”不起来。因为爸爸要正常上班,汪慧不仅要做饭给自己吃,还能照顾一下老爸,“像什么蛋炒饭、红烧茄子都可以做,我从小就比较独立,幼儿园开始就是”。她记得,幼儿园的时候,妈妈上班早,就早上6点多钟把她送到幼儿园门口,跟保安叔叔一起坐着等开门上课。

田彩虹也说,女儿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比一般同龄孩子要强,“倒不是说医护的孩子都是这样,可能是我们两夫妻的生活、工作方式决定的,我们从来不操心她吃饭问题,就是我饿到了她都不会饿着的,她自己会搞掂吃的。”田彩虹讲得既骄傲又有点心酸。

妈妈成为“逆行者” 她“既开心又难过”

这次妈妈去武汉近两个月,并不是分开最久的一次,但汪慧记得当时那种“既开心又难过”的心情。

当时还在正月里,两人正在家里各自玩手机,妈妈说她要报名参加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汪慧赌气说:“肯定不会选中你吧,那么多人”,结果妈妈真去了。汪慧在之后写给妈妈的信里回忆,当时妈妈打电话给负责人说“这次援助我一定要去,上次没去成我已经很难过了,希望可以给我这次机会”,打完电话,妈妈“开心得像个孩子”,她自己独自走回了房间,眼泪无声地落下。

为女儿付出时间比较少 中考也会担心

孩子到初三了,马上面临中考,这个时候离家去武汉,会不会担心孩子?田彩虹坦承,是有这种心理压力的,女儿不属于“学霸”型,他们家长付出的时间也比较少,多少会担心,但她也在尽力弥补,休息时间关注老师的群信息,自己也会上网搜集资料发给女儿看。

不管怎么说,田彩虹对自己女儿还是放心的,“别看她有时候讲话有点吊儿郎当,但内心是听话的,拎得清轻重”,她觉得,这次中考因为疫情而延期了,也是一个机会,学习上再用点功冲刺一下,是有可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的。

视频通话时 妈妈从不讲“累”

聊起妈妈在武汉期间两人的交流,汪慧有“意见”,“她不跟我讲工作,就只说过每天工作6小时以上,没有说过有多累”。在每天的视频通话中,两人更多地谈生活,用田彩虹的话说,她主要关心女儿的思想和学习。

裹在密闭的防护服里,一工作就至少6个小时,遇到抢救病人就更久,不辛苦是假的,“她从不谈工作,但看得出她很疲惫,白头发都长出来了,肯定很累,尤其后来还转到雷神山医院,更累”。

田彩虹对女儿自己在家的表现十分满意,“她会帮爸爸煮饭,做得比他还好,家里拖地板、搞卫生她都包了,包括我回家前寄回来的行李箱都是她自己去楼下拖回来的”,田彩虹笑着“我们家都是强悍的‘女汉子’,从没有‘女孩富养、男孩穷养’这种观念”。

这一次的疫情与武汉“逆行”,给母女俩带来了什么样的思想冲击?汪慧答“更‘惜命’了”,田彩虹也毫不犹豫地回答:“感觉到生命非常脆弱,会更珍惜身边人”。

田彩虹回家后,第一个家庭计划是去照全家福,“慧慧有一次要交一个作业,我找来找去,竟找不到我们母女一个合适的合照,内心是崩溃的,这次我们一定要补一个合照”。

对复课后的防疫安全不担心

“回学校比较快乐,可以运动了”,谈起复课,汪慧很是开心,因为可以见到同学们了,还可以练习久违的田径和击剑、篮球。

对于返校后的防疫安全,母女两个都不太担心。田彩虹对女儿很放心,觉得汪慧对防护知识很关注,也做得很好,都比较有经验了。

汪慧也已经按学校的要求准备好了防疫“安全包”,包括口罩、小瓶洗手液、酒精喷雾、消毒棉片、纸巾等,都装在一个小包里,带到学校去。

汪慧就读的广州市86中,也制定了系统的防疫措施,汪慧介绍,她已经按照安排做过核酸检测,回校上课也有“分流”措施,早上7点20分到7点50分是单数班学校回校,7点50分到8点20分是双数班回校。上课时,一个班拆分成两个班来进行,她们班现在一个教室只坐26个人,每个人相距1.5米至2米左右,隔得远。吃饭时,会有老师把饭送到班里,再派到学生手里,吃完了统一回收。“还是集中精力复习吧,毕竟快中考了,我们4月27日回校当天就要进行摸底考试。”汪慧说。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董晓妍 李文 王道斌 实习生 梁钡贝 通讯员 游华玲  高龙 简文杨 李饶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南方都市报App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