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朱绍旺(广州小学教师)
一
农历腊月三十,阴雨绵绵。这本应是阖家团圆吃年夜饭的日子。村子里,却冷冷清清,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屋顶上,冒着缕缕炊烟。
厨房氤氲的雾气里,我披着围裙,眯着眼睛,切着白切鸡。“谁在家里?开一下门!”熟悉的乡音,伴随着急促的敲门声,传入耳际。我急忙放下菜刀,刚把手洗干净,来客已经推门而入了。一名戴着蓝色口罩的中年汉子,把一张粉红色的传单,递到我跟前了。
他,我们的村长——瓦哥。
“按上级要求,我们村委负责到各家各户排查、登记从外地回乡人员信息,宣传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知识。你是几号从哪回来的?”瓦哥那冻得通红的手,把一支笔和一份登记表递给我。
填完表格,瓦哥还一再叮嘱,尽量少出门。我给瓦哥泡了一杯茶,还没等杯中的茶叶舒展开,他立刻收好表格,起身,走出门去。
“从今早开始入户排查,到现在还有十几户人家没走访呢!争取今晚能完成任务……”
夜色朦胧,瓦哥孤单的背影,在乡间阡陌若隐若现,犹如一个星火,虽微弱,却耀眼。
二
正月初二,按风俗是外嫁女回娘家的日子。
一阵刺耳的手机铃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妈,我们医院刚刚接诊了三个疑似病例,所有医务人员取消休假,二十四小时待命。所以,今年我又不能回家了……”三姐略带遗憾的声音,从母亲的手机里传出来。
母亲强作欢颜,不停地安慰三姐:“没事的,现在正是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安心工作,注意照顾好自己。我们等你平安归来……”母亲放下手机,悄悄地抹眼泪。其中,不知包含了老母亲的多少不舍与担忧。
自从三姐从医以来,她就没在家和我们吃过一顿团圆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
三
过了元宵节,按惯例我该回学校准备开学工作了。
由于疫情的影响,为了保证师生的安全,教育部决定延迟开学。不过,停课不停学,要开展线上教学。
一接到通知,学校马上组织老师们筹备线上教学的工作。同事们如火如荼地开展工作了,我却一筹莫展。因为在老家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脑设备,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为了防止疫情蔓延,村子已经封闭,所有人不能随意外出,并且回广州的动车和班车都停运了。
在我束手无策之际,堂哥知晓了我的困境,主动请缨去村委申请“出入证”,并开车送我回广州。因为当时疫情还不明朗,出于对家人的保护,所以我先回广州,母亲、妻子和女儿留在老家。母亲生怕我回广州后,不方便购买食物,满满地装了一袋家乡特产,即使当时家里的储备食物已经少之又少。妻子红着眼,默默地帮我收拾行囊。年仅两岁的女儿还没意识到,我此行将会面临怎样的风险,她还缠着我给她讲故事。
后来才获悉,在我出门的时候,母亲躲在房间里偷偷地落泪,妻子和女儿送我到路口。在我上车的一刹那,女儿挣脱妻子的怀抱,边奔跑,边竭力喊着:“爸爸……爸爸……”
这在平常只是一次普通的分别,而此时,却像是生离死别一样,让人感到忧伤。
回到广州,已是深夜时分。凝望着羊城,灯火辉煌的街头,我陷入了沉思:虽然我们不曾奋战在抗疫第一线,但是各行各业的千千万万个逆行者,也和众多白衣天使一样,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肩负着不平凡的使命,怀揣着坚定的信念,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