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公布

中办国办:全面取消社保户籍限制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5年06月10日        版次:GA03    作者:杨文君

  重庆市江津区珞璜镇碑亭社区居民前来领取新办理的第三代居民社保卡。 新华社资料图

  6月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内容包括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和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四个方面、十条意见,具体举措涉及增收、医疗、一老一小、教育、婚育等,提出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将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参保人、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等多项举措。

  >>具体举措<<

  社保纳入工作稳定性低人群

  《意见》聚焦将更多人群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提出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这些人员主要包括:个体户、非全日制就业人员、农民工、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等群体。《意见》明确将这部分工作稳定性低、容易出现断缴社保的人群,纳入了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认定

  老百姓如果遇到突发困难,社保会不会断缴?《意见》也作出了明确要求,要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精准落实为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费政策,确保社保不断档、医疗有保障。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加强兜底帮扶,让困难群众感受到民生温度。 

  加大宿舍型、小户型青年公寓供给

  2024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达到了67%,而城镇户籍人口比重只有50%左右。如果基本公共服务仅由户籍地提供,就意味着近3亿人口不能在常住地平等享受到与该地户籍人口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针对这一问题,《意见》明确提出推行由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采取常住地直接提供、跨区域协同经办、完善转移接续等方式,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调整为常住地提供。并进一步要求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

  在社会服务方面,《意见》还提出一批新举措,包括加大兼顾职住平衡的宿舍型、小户型青年公寓供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为适龄女孩接种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等等。

  新建改扩建千所以上优质普高

  孩子如何上好学校的问题,是很多家长的愁心事。《意见》提出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将更多中小学校纳入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或托管帮扶范围,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覆盖。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逐步提高优质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努力创造条件让更多孩子能够“上好学”。

  此外,围绕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意见》提出两个80%的目标。也就是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0%。用10年左右时间,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逐步实现嵌入式等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

  医疗卫生资源三个“下沉”

  《意见》提出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提出三个“下沉”:即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逐步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支持高水平医院人员、服务、技术、管理等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沉。支持高水平医学人才向县级医院下沉。

  此外,大家关心的药品问题也有了新进展。《意见》提出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调整机制,制定出台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用药保障需求。 

  >>模式探索<<

  上海等7地实现生育津贴发放至个人

  关于当前很多女性关心的生育津贴,《意见》指出,支持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将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事实上,国家医保局近年来一直在推动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国家医保局持续优化生育保险经办服务,精简办理材料,压缩办理时限,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生育津贴按程序直接发放给参保女职工。目前,上海、福建、山东、重庆、甘肃、宁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个地区全部实现生育津贴发放至个人,16个省份部分统筹区实现生育津贴发放至个人。

  对于低收入群体,《意见》指出,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这项有关增收的内容一时间登上新闻热榜。 

  多地已推出“家门口”的普惠托育

  在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方面,《意见》特别关注到了“一老一小”这类群体。

  关于老年人,《意见》明确,以失能老年人照护为重点,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增加护理型床位供给,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原则上不低于80%。

  关于幼儿,《意见》明确,多渠道增加公建托位供给,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和家庭托育点,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延伸发展托育服务,用10年左右时间,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逐步实现嵌入式等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

  何为“嵌入式”托育?南都记者在部分地方的有益实践中找到了答案。

  比如,陕西西安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通过免费提供场地,推进“公建民营”的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为群众提供“家门口”“楼底下”的普惠托育,打造“小而美”的民生工程。计划到2025年底,建成100所公办和110所社区嵌入式普惠机构,逐步实现“一街一公办”“一社区一机构”服务圈。

  此外,在经费方面,《意见》指出,推动普惠托育纳入企事业单位职工福利体系,用人单位开展普惠托育服务的有关支出,按规定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用人单位工会经费可以适当补充。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

  采写:南都记者 杨文君 发自北京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