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副书记、主编刘江涛发表主旨演讲。
高子程
陈永康
“以高质量法治建设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法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现场。
制图由腾讯元宝AI生成
12月2日至4日,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办,全球知名政治家、学者、业界领袖及国际组织代表等重量级嘉宾云集于此,聚焦“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发展新机遇”主题展开讨论,为动荡变革中的世界注入更多中国智慧与时代力量。
12月2日,“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以高质量法治建设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法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在广州举办。
本次专题论坛由广东省司法厅指导,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智慧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南都湾财社主办,深圳得理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广东省司法厅副厅长陈永康受陈旭东厅长委托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高子程为论坛致辞。专题论坛邀请到大湾区司法机关、律师协会、仲裁调解机构的专家领导,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得理法律实验室等智慧法治研究机构、法律科技企业的专家及企业负责人,以及大湾区媒体行业的相关专家领导莅临参会并进行主旨演讲。
专题论坛围绕建设智慧法治体系、优化法治环境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目标,深入探讨了法治护航民营经济发展、构建人工智能+法律服务平台、提升大湾区涉外法治服务保障水平等多方面的可行路径,并向观众展示法律科技新生行业前沿方向及最新研发成果,充分体现在我国“将改革进行到底”旗帜的引领下,法律行业与人工智能行业主动求变,深度融合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动创新精神。
观点
助力构建“新型生产关系”
广东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陈永康受厅长陈旭东委托为专题论坛致辞。陈永康指出,面对技术迭代、新兴产业崛起及经济模式变更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法治工作要主动适应、积极回应,助力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具体落实为四个方面:一是用高水平立法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制度支撑,在科创企业产权激励、科研成果利益分配、科研活动宽容试错、科研基础设施投入等方面加强法治制度供给。二是用有“温度”的执法呵护科技创新主体健康发展,转变政府监管理念和监管方式,优化包容审慎监管机制,为科创企业发展营造宽松友好的营商环境。三是用法治方式促进各类创新要素自由便捷流动,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堵点卡点,促进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关键生产要素自由组合、便捷流动,最大限度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四是用优质法律服务提升科创企业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促进法律服务与科技创新企业更精准对接,推进生产性法律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与港澳政府法律部门交流合作,助力企业在高水平开放大局中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高子程提出,法律科技深度融合促进法律服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律师队伍需要积极拥抱科技,善用新工具提高工作质效,不断修炼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推动律师行业与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合,共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声音
培养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
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怀勇表示,未来,西南政法大学将进一步培养高质量涉外法治人才,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
广州仲裁委员会主任陈思民认为,要积极看待AI运用于仲裁,坚持三段论形式逻辑,坚持可溯源、可验证的原则,推动完善全球数字治理。
国创会智慧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贺倩明也表示,法律行业作为受生成式AI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在面临部分法律工作可被AI取代的行业风险的同时,要充分认知AI全面赋能法律的发展路径。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得理法律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雷宇介绍,实验室及得理法律大模型研发以技术赋能法律人,重构法律服务生态为目标,充分关注并回应人工智能安全风险问题。
亚太仲裁与调解中心副会长萧咏仪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国,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具备普通法专业知识的人才,成为推动中国国际交往和合作的迫切任务。
佛山市禅城区政协副主席、区司法局长陈笑尘分享了佛山中央法务区建设中的探索与思考。
南都发布“2024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发展报告”
大湾区产业带出海正在提速 需加强法律风险防范
12月2日,“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以高质量法治建设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人工智能+法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在广州举办。南方都市报社党委副书记、主编刘江涛在论坛上发表“2024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发展报告”主旨演讲。
他介绍道,南方都市报对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调研情况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和先进的数字贸易能力,并在政策支持下成为我国跨境电商的产业聚集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引擎核心。
针对我国跨境电商行业未来发展,报告建议:一是品牌化需精耕细作,突破同质化;二是提前布局新兴市场,多维度比拼;三是加强法律风险防范,确保合规经营。
湾区成中国企业出海核心引擎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放缓、地缘政治关系紧张,中国外贸领域的主要矛盾,从此前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转变为当前的外需走弱、订单下降。对此,国家力促外贸“稳规模、优结构”,打出政策组合拳,持续深化贸易创新、支持企业抓订单与开拓多元化市场,取得积极成绩。尤其是跨境电商行业,增长速度惊人,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领域新热点,持续发挥外贸新业态的优势和拉动效应。
今年,南方都市报组建课题组,对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行业开展调查,广泛走访各大产业带,深入调研标杆企业,希望能为出海赛道的升级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持。
“我们发现,得益于跨境电商行业高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核心引擎。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拥有强大的制造业基础,还具备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和先进的数字贸易能力。这些优势使得大湾区在跨境电商领域的发展中占据了领先地位,成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刘江涛表示。
“大湾区产业带出海正在提速。”报告提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产业带企业开始关注跨境电商的蓝海领域并积极进入这一市场,跨境电商与产业带的链接正在加深,各大跨境电商平台都出台政策与工具,积极助力产业带出海,国内产业带接驳跨境电商的难度也在不断降低。
跨境电商发展得益于政策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有其特色与优势。
报告分析,大湾区的跨境电商发展得益于其政策优势。作为我国出口型经济的代表区域,广东对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据介绍,广东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促进了跨境电商行业的高速发展。2022年,广东就已实现全省21个地市跨境电商综试区全覆盖,总数位居全国第一。
报告指出,大湾区拥有世界级的机场群和港口群,为跨境电商货物运输提供了综合跨境物流运输通道,粤港澳大湾区九城之间的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又为跨境电商向高层次发展打下扎实的产业基础。
“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的制度红利,也给大湾区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带来了政策叠加的优势。”刘江涛称,这些政策不仅为跨境电商产业提供了供应链服务、跨境人民币结算等一系列政策制度资源,还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品牌化需精耕细作突破同质化
针对我国跨境电商行业未来发展,《2024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电商发展报告》给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品牌化需精耕细作,突破同质化。“品牌出海是产业带出海升级后需要考虑的最重要命题。”报告指出,在出海赛道的下半场,产业带出海需要同步提升品牌力,而产品创新与柔性供应链的打磨都需要长期投入。
其次,提前布局新兴市场,多维度比拼。报告提到企业出海面临的另一个大问题,是寻找新兴市场的机会,因此提前布局新兴市场,是重要应对策略。
最后,加强法律风险防范,确保合规经营。报告指出,跨境电商在出海过程中会面临诸多法律风险,因此企业需要积极引入涉外法律团队加强法律风险防范确保合规经营。
刘江涛总结道,粤港澳大湾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产业优势和制度优势,在跨境电商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期待大湾区电商企业能够继续引领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为全球贸易注入新的活力”。
“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专题论坛上专家建议 打造数字化“空中之路”
近两年来,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已成为全球各大城市竞相角逐的新领域和新赛道。12月2日,在2024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低空经济——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专题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城市空中交通是低空经济的核心场景,要想把城市打造成“天空之城”,除了做好低空空域资源的科学合理规划,还需要打造数字化的“空中之路”以及制定相应的“交通规则”,以支撑低空飞行安全有序、智能高效。
低空空域资源需要科学规划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教授、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胡明华表示,在低空经济发展早期,为了激发市场需求和场景应用,大多地方在规划管理低空空域时都是采用的隔离空域运行模式,也就是一块空域主要允许一家企业、一类用户来使用,不同空域之间是隔离的。随着低空飞行需求的急剧增长,城市区域内极其有限的低空空域资源与不断增长的低空飞行用空需求之间的矛盾势必将越来越突出,低空空域将成为发展低空经济产业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航局原总工程师殷时军指出,城市空中交通是低空经济的核心场景,城市及城市群是发展低空经济的核心场所。城市中,物流、外卖、快递、出行、应急、消防、医疗等多元需求为低空经济提供了众多落地场景。“通过建立有人无人协同规则,加装感知避让协同装置,实现有人驾驶航空器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在同一时空内运行,提高空域使用效率。”殷时军表示,可持续运营场景是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应加强智慧协同,提升运行效能。要实现场景可持续运营,由隔离空域运行向融合运行转化必不可少。
让低空飞行飞得好、控得住
安全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底线、红线。低空经济蓄势“高飞”的当下,该如何保障低空飞行的安全、便捷和高效?与会专家、学者纷纷提到一个关键词“数字化底座”。
“低空经济呼唤一个统一的数字基础设施。”在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低空经济分院执行院长李世鹏看来,目前低空经济还存在数字化水平低、关键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他表示,发展低空经济应将地面交通发展模式上升到低空,打造数字化“空中之路”以及相应科学、有效、安全的“交通规则”。“通过低空智能融合基础设施打造‘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将赋能政府空管、运营企业、飞行器高效运行。”李世鹏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许志远指出,“空域+数据新型生产要素”成为低空经济驱动力,低空智联网呈现多网融合、融合智能的发展趋势。他建议按照“政府引导、地方联动、需求牵引、试点先行”原则,“点-线-面”部署低空智联网,推动低空智联网技术产业有序发展。
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策划:王卫国 王佳 王莹
执行策划:尹冀鲲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周昌和 丁贝
采写:见习记者 郑欣蔚 南都记者 夏嘉雯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