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式干部”是真有点躺不平了。日前,广东湛江的麻章区出台《关于实行领导干部履职表现辨才治庸方案(试行)》,给实干者亮“绿灯”,给躺平者亮“黄灯”。今年9月,当地已对8名“躺平式”干部进行调整,同步公示每位干部“入选”的理由,并决定建立“躺平式”干部管理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对转化效果好的“躺平式”干部及时销号“出库”,让“躺平式”干部“站起来”。
是真的调整岗位,而不是简单地说说而已。麻章此番治理“躺平式干部”的新方案之所以引发热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经过前期摸排评议、核实甄别确认的“躺平式干部”真的采取了组织措施,进行岗位调整,而有别于此前多地针对躺平、不作为公职人员的一些当众检讨、约谈公示等“软处理”方式。尽管公众尚不明确涉事公职人员具体的岗位“调整”方向,但也已是首次公开明确“躺平式干部”岗位真的被调整。此前一些地方的做法,则多是诸如书面检讨、扣减年度奖金、诫勉谈话、暂缓晋升直至“原则上予以调整交流”的表态。
与此同时,麻章区的“躺平式干部”公示,还做到了有名有姓有事由,比如区直机关某单位某陈姓副局长,就因“作风拖沓,所负责的项目推进滞后”而被调整岗位,某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吕某,也因“空喊口号,不在状态”而被调整。而且麻章区的“躺平式干部”处置,积累出一套从线索收集到情况核实的路径,不再是为找而找。从去年开始,当地即出台《麻章区领导干部负面信息收集管理清单》,通过信访、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等渠道收集干部相关的负面信息,随即开展整理分类、核实甄别及登记入库,做到“一人一档”,进而启动摸排。
根据公务员法的相关规定,行政机关对公务员应当建立日常管理监督制度,对公务员监督发现问题的,应当区分不同情况,予以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组织调整、处分。麻章区对“躺平式干部”的岗位调整可以归为法定“组织调整”的范畴。区分公务员不同表现、工作情况所做相应的监督与惩戒,自然有轻重之别,但为何各地对同样是“躺平式干部”的处理,却也有方式的差异?还是说对形式趋同的拈轻怕重、躺平甩锅、空喊口号、敷衍塞责等“躺平”表现,各地的辨别与问责依然缺乏统一的标准?细分来看,此前多地的处理方式,依然停留在尽可能不伤筋动骨的层面。但从理论上讲,按照法定的公务员惩戒细则,“不担当,不作为,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等类似“躺平”表现,适用的法定处置方式除了上述措施外,甚至不排除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而麻章区对“躺平式干部”的组织处理,则已经属于“同题作文”里最严厉的措施。更进一步来看,当地还决定建立“躺平式”干部管理数据库,对涉事公职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明示对转化效果好的“躺平式”干部及时销号“出库”,在给“躺平式干部”出路的同时,是否也暗含了对转换效果不佳人员的进一步依法处置?
现代权力的规范运行,要让公职人员有上有下、有奖有惩,“让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躺平者警醒”。相较于可能已不算新鲜的“躺平式干部”公示,“组织调整”“岗位调整”依然吸引公众关注,而通过动真格的组织处理让“躺平式干部”真的受到触动,没法再躺下去,同时也让外界对“躺平式干部”数据库的不断更新、有进有出抱持更多期待。“躺平式干部”治理一定要有后续,不能是一锤子买卖,只图一两次新鲜,更多“躺平式干部”的入库、出库甚至更进一步处理的信息都应当有更详尽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