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墨园村的稻田小火车项目。
横沥镇墨园村有着惠州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 南方日报记者 王昌辉 摄 (资料图)
扫码看专题
开篇语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将实施“百千万工程”视作“头号工程”,以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支撑全省全域高质量发展。南方都市报、N视频推出融媒策划《万千气象看广东·百千万工程在行动》,探索不同地市全力建设“百千万工程”的“万千气象”。
一个稻田小火车项目,让村集体收入涨了两倍;一系列闲置资产整合,将荒芜空地改造成了美丽庭院经济。拥有三四百年历史的墨园村,通过实施村企合作和强村合伙人计划,将惠州市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成当地独有的文旅符号,让历史“活”了起来,也让村民“富”了起来。——一个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旧村庄,如何焕发出新的生机?惠州市横沥镇墨园村交出了自己的答案。
本期《万千气象看广东·百千万工程在行动》专题来到“百千万工程”省级培育典型村——惠州市横沥镇墨园村,看一个富有历史底蕴的村庄如何通过发展乡村产业、建设文旅品牌实现文旅“立村”、产业“强村”。
村企合作
乡村咖啡柠檬香 围炉煮茶叹古韵
南都、N视频记者坐车前往墨园村,夹道两旁郁郁葱葱,乡野气息扑面而来。走进村庄,只见石子砌成的装饰矮墙,硬底化路面干净整洁,巷道路牌饶有趣味,创意集市摊位有序林立,沿路还有横沥汤粉、茶野小馆等特色美食小店,俨然来到了一个精心规划的新旅游景区。
近年来,墨园村抓住乡村振兴的契机,以村企合作方式孵化包括民宿、团建基地、乡村旅游等多种新产业形态,规划出“古村民俗游览-东江观光-农耕体验”游览路径。
走进墨园印象咖啡屋,手打柠檬茶香气清新,原料是刚从墨园村书香农场采摘下来的香水柠檬。农场老板杨柳香介绍,2019年农场开始尝试家庭化采摘经营路线,除了番石榴、西瓜等,还引进哈密瓜、沃柑、贝贝南瓜等高端品种,墨园村强村合伙人计划的实施为农场带来了很多客流。
作为“百千万工程”首批省级培育典型村之一,墨园村去年年底成立墨园强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对全村产业与资源进行整体化运营。今年3月,墨园强村合伙人计划正式发布,探索村企合作模式,进一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稻田小火车是其中一个特色产业,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有背着相机的年轻情侣,也有一家三口,游客们流连在如画的稻田里。实际上,稻田小火车项目投入三个季度已实现回本,墨园村党总支书记刘红兰介绍:“小火车正式运营投入以来已接待游客约15万人次,解决了村民就业难问题,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涨了两倍。”
从农田来到村中,一片沿河而建的“围炉煮茶”露天小馆恰好适合短暂休憩。一壶茶、一碟水果小吃,夏日炎炎躲在绿荫下听风赏花,颇具几分古韵幽香。“墨园村理清闲置资产,通过精改造、微提升,节假日接待团建、拓展(活动),带动了集体经济的增收。”刘红兰说。从荒芜空地到茶野生态,变化的不只是乡村景观,更是村集体的切实收益。
特色文旅
保存完好古建筑群 “上元清醮”流传至今
墨园村保留了十多栋350多间古建筑,是惠州市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那些造型独特的房梁、门窗和墙壁上的斑驳痕迹,在无声中诉说着这个村庄曾经的骄傲。
南都、N视频记者看到,最为气派的一座古建筑是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的大夫第。四百多年前,陈氏祖先陈尚宗在此建立宅第。站在庭院中抬首仰望,正门居中的“文魁”和两侧的“大夫第”牌匾高悬在上。墨园村的驻村社工李梦琼讲述了这座古老宅院的故事:“正门挂的是文魁,陈泰是嘉庆年间考取第七名的举人。两边是大夫第,他的后人考中进士在都察院任文职。”
除了保存良好的古建筑群,墨园村的传统民俗也在一代代的传承中流传至今,特别是元宵节期间的“上元清醮”民俗活动,融合了当地“福佬”文化和客家文化,已被纳入惠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从正月十一开始,村民们集聚一堂,在墨园围门楼前的广场上打醮、上灯、唱戏,上演“二圣宫出游”巡游仪式,随后村民们还会进行“抢神水”比拼。“神水”来自围门楼一侧的墨园古井,传说是墨园村先祖依据闽南地区的风水学说建成,抢到了“神水”便意味着抢到了福气。
悠久的历史积淀赋予了墨园村丰厚的文化遗产,墨园强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后,积极盘活村庄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墨园村的文化符号转化成多元化的文创产品。墨园有礼品牌运营中心承担游客集散、文创产品经营、直播带货、团建基地运营等多项功能,成为墨园村文旅品牌建设的综合展示中心。从番石榴、农家米等常见农产品,到“大夫第”同款徽章、“跑马滴墨”衍生帆布包都有。此外,村党委支部还统一组织培训15名导游人员,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
美丽家园
强村合伙人涌现 村民家门口就业
在墨园村外围,坐落着一座绿意浓密、植被茂盛的古树庄园,一栋栋小木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来到古树庄园,游客不仅能沉浸式体验木屋生活,还可畅玩亲子游玩设施。这座看起来宛如森林的庄园,实际上是乡贤陈祥从香港回乡投资近3000万元建立的度假民宿。村民还建起现代化风格的民宿,推出私房菜,为游客提供多样化食宿。
谈及墨园村近年来建设“百千万工程”的路径方向,刘红兰介绍,“墨园村今年1月11日成立了强村公司,运营5个点,运营+合伙人模式促进乡村文旅融合,将提升品牌创3A能力。”
对墨园村的村民而言,实行村企合作模式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他们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目前,墨园村正在着力推进美丽庭院建设,进一步改造村容村貌,很多村民自发前来支援,或是提供挖机,或是帮忙打扫卫生,主动反哺乡村振兴建设。党委支部还成立了“墨园村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名注册的志愿者有200多人。
“完全不一样了。”李梦琼这样评价墨园村近几年的变化。从道路硬底化、垃圾死角清理、基础设施建设,再到强村合伙人计划的实行,一个熟悉而又焕发出新生机的墨园,正在绘就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画卷。
这边小火车载着的游客缓缓驶向稻田中央,那边刚插秧的水稻正在向上生长。置身于墨园村乡野之间,似乎已经闻到了成熟时的稻香。
南都调研 总第491期
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统筹:王佳 陈伟斌
执行策划/执行统筹:柯晓明
专题采写/摄制:李敏谊 陈灿荣 王熠 刘红豆 宋可心 吴彦洋
编辑统筹:董晓妍
编辑:黄亚岚 李芷琪
本版采写:南都、N视频见习记者 宋可心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陈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