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拓展和丰富三明医改内涵,重庆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远程心电急诊 30分钟完成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11月06日        版次:GA13    作者:宋承翰

  10月10日,在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驿站社区,家庭医生上门为老人做健康检查。  新华社发

  昨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相关情况。该场发布会移师重庆,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称,重庆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在医改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了三明医改内涵,也不断把医改工作向纵深推进。而从发布会的实际内容看,其大部分篇幅都与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有关。

  经验

  建立高效有力的医改领导体制

  此前,该系列发布会已经在北京市、江苏省盐城市、福建省泉州市、河北省石家庄市先后召开,均给出了对三明医改的不同理解与推进路径。重庆市副市长但彦铮则认为,三明医改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高效有力的医改领导体制和组织推进机制。

  据称,重庆市委市政府成立医改工作专班,负责全市医改工作的领导、组织、推进;市委深改委会议每两月听取各项目进展情况汇报,督促任务落实。市委每年统筹推进一批重大改革项目,目前涉及医改的一共有8项,包括优质医疗资源靠近老百姓、推动数字医学影像服务改革以及健全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等,逐步解决相关问题。

  与其他几个地方相比,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各区县之间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等方面的差异。当地的一大工作中心,就是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实践

  17所市级医院分区包片帮扶区县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潘建波介绍,重庆市辖区有8.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00万人,其中仍有933万农村常住人口。为了解决边远地区看病不方便、不高效的问题,当地的思路是,先建设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随后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区县延伸,再推动区县级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

  他给出的数据显示,17所市级医院分区包片帮扶区县级医院,派出管理、医疗骨干人员不低于1年驻守区县级医院。全市建成医共体78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11个;市级财政投入2.5亿元,按照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标准,打造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61个;以“县聘乡用”的方式向乡镇卫生院派遣区县级医院技术骨干,每年不少于1000人;开展“乡聘村用”的方式,用乡镇卫生院余编或者聘用的方式来招录执业医师到村卫生室工作,目前总共有417人;实施大学生村医计划,目前在编在岗的有65人。最后,推动区域内医疗卫生连续服务,各区县全面建成“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病理诊断”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

  “2023年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达到56.4%,较2019年增长5.6个百分点。”他说,“努力实现大病重病在本市解决,一般病在区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的目标。”

  协同

  158家机构加入远程医疗协作网

  具体到医疗体系涉及的各方,如何操作?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吴昊介绍,其所在的城市医疗集团目前有成员单位21家,其中市内医疗机构18家、市外医疗机构3家,采取了“固定+柔性”的帮扶模式,派遣管理人员到帮扶医院挂职至少1年的副院长,目前已经有39人次;开展了主治医师下基层帮扶驻点工作,比如帮助荣昌区首次开展了复杂肺段切除术、帮助华蓥市组建了第一支多学科诊疗团队,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该医院定级“三甲”,在当地有较高的医疗能力。

  他提到的另一项工作是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协作。该医院构建了连接区县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远程医疗协作网,目前入网的机构已经达到了158家,覆盖全市36个区县,同时辐射到了四川、西藏、新疆等地。

  “我们的远程医疗服务正在不断提高它的响应速度,比如我们的远程会诊急诊在1小时内响应,平诊在6小时之内就能得到安排;我们的远程心电、影像急诊30分钟内完成,平诊当天完成诊断;我们的远程病理在24小时内能够完成诊断。目前,整个远程医疗协作网已经服务达到243万例次,有效地方便了基层群众的就医。”吴昊说。

  作为配套性工作,基层医疗机构也需要采取相关措施打通医疗资源。重庆市渝北区龙兴中心卫生院院长陈德惠介绍,该院通过全区医疗“反哺计划”,尝试提高医生能力。例如,依托16名“区聘乡用”人员,指导新建了儿科、消化科等。该院现有8名医生可独立开展胃镜检查、儿科诊疗、全身麻醉等20项新业务,为辖区群众就近提供服务。儿科年门诊量超1.5万人次,患者不再需要跑到30余公里外的区级医院看儿科。

  措施

  检查检验数据接入市级医检互认平台

  另一措施与前面提到的远程医疗有关。据介绍,在该院做了检查检验后,数据立即上传到上级医院诊断并出具报告,同时接入了市级医检互认平台,与所有入网医院实现跨院调阅、互认。今年以来上级医院帮助诊断6600多例,医检结果互认1000余例。此外,该院与区人民医院信息系统实行了互联互通,针对危急重症患者,区人民医院可直接调取诊疗信息,提前了解病情,做好救治准备,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转至相应的科室,确保了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救治。今年以来累计上转的患者有128例,接收上级医院下转的康复患者19例。

  农村地区也有类似的“通道”。重庆市黔江区委书记罗成介绍,黔江位于渝东南山区,距离重庆主城有300公里,到市级医院看病非常不方便,当地采取四个方面策略,提高就近看病能力:

  一是,加大政府的投入,发挥中央资金的牵头引导作用。共投入了6.76亿元,整体搬迁中心医院,顺位搬移区中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将整个区域的公立医院均衡布局。二是,投入了2.17亿元加强肿瘤、心血管、重症医学和儿科等10个专科建设,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增至33个,并成功申报了国家肿瘤临床重点专科。三是,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深化DRG支付方式改革,优化医院的收入结构,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较项目实施前提升了4个百分点。实施了编制备案制改革,增加公立医院人员编制1200名,同步制定了高层次卫生人才的专项政策,建立了医疗技术区级资金池。四是,加强与高水平医院合作。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心医院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网络联盟医院,华西技术和管理加快向该区平移,已有72名华西专家来黔江帮扶,目前已经开展了复杂肝癌切除术等新技术6项。“在家门口也能看大病、看好病,区域内就诊率提高了2.1个百分点。”他说。

  采写:南都记者 宋承翰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