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武江区城乡融合产业园。 通讯员供图
佛山市南海区松塘村开办了“榕树下的乡村夜校”。 受访者供图
茂名高州分界镇储良村龙眼母树公园,一株300余年树龄的龙眼母树蓄力生长。 通讯员供图
河源市东源县开展“腾桉换茶”项目,将桉树林改种为油茶林。 受访者供图
广交会期间,廉江家电企业赴广州开展产品推介。 南都记者 朱唯信 摄
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而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广东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拦路虎”。
面对这道历史性难题,广东的“答题思路”清晰:2022年以来,广东省全面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以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改革举措,不断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
从发展县域产业到壮大集体经济,从资源高效配置到普惠社会民生,“百千万工程”的每一项改革成果,每一个改革经验,均为广东县镇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让人们看到了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县”在时、“镇”能量、“村”光好。
10月21日上午,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各项改革部署,讨论有关改革文件稿,听取改革情况汇报,研究下一步工作。省委书记、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黄坤明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伟中出席会议。
聚焦县域
释放多元产业动力
长期以来,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于县。数据显示,面积占广东超七成的县域,仅贡献了全省约12.5%的GDP。广东的广阔县域作为经济腹地的潜能尚待进一步开发。
如何将突出短板变为潜力板?产业是重中之重!产业强,则县域强。
2022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强调统筹抓好产业兴县、强县富民、县城带动,让县域进一步强起来、富起来、旺起来。
自此,广东县域经济发展开始“加速”。
一年多来,广东通过多项改革措施推动县域产业发展,效果明显。其中,通过产业转移促进粤东粤西粤北县域产业集聚成势,便是县域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缩小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差距的重要途径。
2023年3月出台的《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此后,广东出台多项措施支持产业有序转移。
截至目前,广东已建设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今年1-8月,15个主平台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442.8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94.05亿元,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579个、总投资约2056亿元。
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潜力正在全面激活,产业基础愈发扎实。
作为“西承东联桥头堡”,近年来,汕尾不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面构建“5+N”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推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工作。
当前,汕尾正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开展招商引资,着力构建1个省级重点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1个与深圳共建市级产业园区、3个特色产业转移合作园区的“1+1+3”产业承接平台体系。
如果说产业转移是通过外界“输血”最终实现“造血”,那么立足本地资源禀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广东县域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2024年5月9日,广东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让县域这个战略支点全面强起来。会上公布了广东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
如何“全面强起来”?从广东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发展来看,路径清晰可见:立足资源禀赋走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道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省的推进会之后,广东各地陆续召开了2024年“百千万工程”推进会。从各地部署中可以发现,其均将县域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并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为县域产业“量身定制”了发展方向。
以广东首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廉江市为例。近年来,廉江围绕小家电产业转型升级,不断苦练内功,强化联动,以特色产业赋能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
今年,廉江围绕培育百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建设规划,打造了廉江家电创新生态示范片区。近日,廉江与广州市白云区共建的白云·廉江产业协作创新中心也正式启动运作。
在136届广交会期间,廉江组织34家家电企业赴广州参展,参展企业意向订单总金额超6亿元,“智造廉江”再度走向了更宽广的舞台。
锚定增收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改革开放40多年中,广东诸多农村改革措施被认为是“全国首次”。
如果说前40年的农村改革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如今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就必须发现问题、寻求突破。
广东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方,山区县面积占到全省总面积一半以上。要走在全国前列,一个都不能落下。而要缩小城乡差距,首先要突破的就是如何增加农民收入。
自广东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全省各地正积极探索如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路径。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建成更多集体经济强村……通过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广东措施不断、力度渐强。
一批批村集体经济改革的典型案例不断涌现。它们中,有发展乡村金融的,有开展文旅创收的,也有引入乡村“CEO”,通过盘活利用闲置资源,导入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等方式,让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做大做强的。
2022年11月,清远市佛冈县龙塘村村民刘镜文从龙塘信用合作部获得投放金(贷款)2.5万元,买来6头母牛。
如今,刘镜文家的黄牛存栏量已增至27头。这些牛卖出去之后,刘镜文一家能获得10多万元的收入。
而刘镜文2.5万元的“创业贷款”,正是来源于龙塘信用合作部。这个成立于2013年,通过村民之间的资金互助,盘活了农村闲散资金的组织,是全国首家在经济联合社框架内设立的农民信用合作组织。
当前,龙塘信用合作部所提供的服务,已成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的重要途径。
为了进一步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2024年5月17日,广东省政府公布《关于推进“社村”合作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方案》,其中重点提到在试点县成立县域“社村”联合会及其运营公司。
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县域运营公司被寄予厚望。
2023年以来,韶关市鼓励镇村“下海”经商,全域推开“强镇富村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规范化运营、积极盘活镇村资源资产,形成了农民资产赚租金、产品变现金、劳务挣薪金的多元增收渠道。
2023年,韶关全市105家镇级强镇富村公司新增营业额7.37亿元,解决就业人数4092人,支付农民薪酬1627.04万元,村集体分红达到576万元。
近年来,广东累计遴选12个县(市、区)开展供销合作社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试点、897个村开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试点、50个村开展农村职业经理人试点,遴选1048个家庭农场、109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农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薄弱村基本清零。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石,也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有效保障。
今年6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该法律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当前,广东也在积极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地方立法,据悉,《广东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已于2024年9月提交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畅通要素
激活城乡内生动力
城乡区域平衡协调发展的过程,也是土地、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动日趋自由有序,资源配置更加高效的过程。
作为经济和人口大省的广东经过多年发展,其发展空间日益紧张,土地越来越不够用。然而,又有大批“沉睡”的闲置土地无法发挥作用。
如何在土地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换来发展空间?盘活闲置土地,有效“化零为整”是必然选择。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东以县域为统筹单元、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破解多地所面临的空间布局无序化、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态功能退化问题,构建“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为发展腾出新空间。
盘活土地资源、激活改革活力成为广东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广东各地纷纷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为土地资源的盘活再探新路。
佛山市南海区在全国率先推出“三券”政策。以“地券”解决用地空间腾挪问题,以“房券”通过实物补偿强化退出的内生动力,以“绿券”提升城市生态品质,累计整备连片产业用地超2万亩、集约农用地超3万亩。
河源市东源县通过连片整治、土地流转等方式,将荒地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夯实了产业发展根基。该县顺天镇通过“腾桉换茶”项目,将桉树林改种为油茶林,发展油茶产业,并带动观光旅游、加工产业等发展,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
公开数据显示,自2024年3月《关于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的通知》下发以来,截至目前,广东省已批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共47个,涉及11个典型县、36个典型镇、11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县,今年计划开工子项目1258个、总投资1087亿元,新增实施农用地整理40万亩、建设用地整理6.4万亩、生态保护修复11.46万亩。
2024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强调,要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聚焦实现“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推动试点扩面提质,进一步激活盘活土地资源。
被“盘活”的不仅是土地,还有资本。
近年来,广东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为“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引来金融“活水”。为加强县级财力保障,激励县域提升造血能力,广东全面推进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实现省财政在收支划分、转移支付、财政结算、库款调度和项目申报5个方面直接联系到全省57个县(市),实现财政资源要素直达县域。
设立规模为100亿元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金,构建“基金+金融资本+龙头企业资本+重点项目”的商业模式,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截至2024年8月底,全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
当前,广东各地积极探索投融资新模式。如,广州市增城区发挥政府引导基金引领作用,探索“基金+招商”模式,通过股权投资吸引企业落户,2023年以来投入财政资金超20亿元,撬动社会投资约500亿元;探索引入国企参与重点产业项目(园区)建设,2023年以来区城投、产投参与并推动增芯科技等重点产业项目和6个产业载体落地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
“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也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为推动人才入县下乡,广东加大青年入县下乡就业创业激励力度,将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就业的补贴标准由每人5000元调整为博士10000元、硕士7000元、其他5000元。2024年上半年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有超过1.5万名青年享受此项补贴,同比增长125%。
提升风貌
打造优美人居环境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是美好生活的重要部分,因此,提升城乡风貌和人居环境品质也是广东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目标和重要抓手。
为提升县镇村人居环境,广东陆续出台《广东省提升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能力行动方案》《广东省圩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方案》等多个文件。2023年,省财政新增35亿元资金支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培育工作,其中第一批资金14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全省80个典型镇开展规划方案编制、人居环境整治、风貌品质提升、设施服务优化和产业发展促进等工作。
2024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再次强调,聚焦强化联县带村作用建好乡镇关键节点,持续推进美丽圩镇建设,拆建结合开展“马路圩镇”整治,做大做强中心镇,做专做精专业镇,做优做美特色镇。
一批批生态环境美、地域特色浓郁的美丽乡镇正应运而生。高州市分界镇,就是其中之一。
从汕湛高速出口驱车进入高州市分界镇,映入眼帘的是风貌统一的黄墙、红瓦岭南新中式风格的房屋。
在通道风貌带上,分界镇创新应用光伏材料改造农房屋顶,打造分布式光伏阳光亭,引领新能源乡村特色风貌新潮流,这正是分界镇落实“七个一”美丽圩镇建设工作中全新打造的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
据了解,分界镇还以“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人和”的目标,在杏花村沿河打造了一条长6.8公里集碧道、观光绿道、古驿道和骑行步道四合一的生态碧道。
如今,这条碧道已成为群众茶余饭后散步、游客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统筹:李陵玻 陈杰生
执行统筹:吴璇
采写:南都记者 卢婉珊 朱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