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都专访多位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探讨如何持续为教师减负

“对各类社会事务摊派要勇于说不”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10月10日        版次:GA07    作者:杨晓彤 孙小鹏

  “‘双减’政策已着重强调规范和清除各类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但教师负担问题不是简单地从形式上做减法,其‘真减实降’需要减负政策的后续深化与切实落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宋萑如是说道。

  今年以来,中央以及地方教育部门纷纷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不过,教师减负并不能一蹴而就,整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为此,南方都市报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的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校负责人、一线教师等,共同探讨如何持续为教师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创设更好的育人环境。

  非教育教学工作成“分内之事” 自我时间受到“层层剥削”

  在南都此前的调查中,教师群体尤其是班主任在工作时间过长、工作-自由时间界限模糊、工作负担过重等方面时有“吐槽”与怨言。

  “教师工作负担是与时间密切相关的概念。”宋萑指出,在科技加速和工业4.0时代背景下,“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深入人心,教师的工作时间投入变成了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劳动,教育管理者为了监测教师的工作时间,往往采用检查教师课时数是否足够、教案是否手写等手段,硬性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其次,教师的自我时间受到“层层剥削”,很多时候要让位于和学生家长互动、参加学校例会等,造成教师的时间被分割而无法集中精力发展自己。来自其他行政部门的事务,也造成教师“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间失控,不少基层教师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局面,感到“忙东忙西就是没忙教育”。

  而这些工作负担中,就包含着许多非教育教学负担,例如班主任需要负责本班文化建设、学生管理、安全卫生、家校联络、组织班会队会等工作。现实中此类负担的内容相对较庞杂,责任边界较为模糊,往往没有特别明确的负责范围,也需要承担不少临时性事务。“特定角色”使得很多非教育教学工作都成为了教师的“分内之事”,即便教师不愿意担任,但还是出于良心和责任难以剥离这些角色负担。

  教师的增量负担,绝大部分是学校内部例行工作之外的各类任务,例如宣传教育、社会服务、统计调查、打卡投票、检查考评、痕迹管理等。此类负担形式各异、种类多样,其中绝大多数与教师专业和学校业务相关性小,且常常是重复或临时下达的,给教师造成了失控感,不少教师认为“耗时再少也心烦”,采取了“想方设法来糊弄”的应对方式。

  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钟景迅看来,校内的非教学类任务很多时候由各级机关通过行政指令的方式摊派给学校,由于上下级权力不对等,学校对于这种行政事务的摊派通常都无法拒绝。“为中小学教师减负,要准确地找到教师负担的来源,并要从源头开始进行治理和控制。”

  建议建立工作机制 从源头上规范进校园的各类社会事务

  今年以来,国家持续出台系列举措为中小学教师减负。宋萑告诉南都记者,在治理逻辑上,本次专项整治工作,与2019年出台的“双减”政策及各类减负政策一脉相承,是对此前减负政策的走深和走实。在现实效果上,本次专项整治工作直击教师负担过重的根源,即基层治理现代化中的问题和学校制度的不足。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教师负担调查组曾发现,部分地区学校和教师作为“行政终端”,承担着基层政府多线事务的下沉。本次工作正是指向这一风气的扭转,通过机制健全,让教师回归静心教书、潜心育人。

  随着新的“校园减负令”落地,如何将教师减负落到实处,自然成为教师群体的新期待。

  钟景迅指出,减负没有落到实处,从根源上来说,是当前对教师工作的职责认定不清晰,行政主管部门乃至社会大众对中小学教师专业性身份缺乏认同所导致的。各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并没有将中小学教师视为是一个高度专门化的职业,教师专业自主性缺失导致其对自身工作的控制缺失。

  据宋萑分析,要想让减负有效落实,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中小学教师负担来源“口子杂”、条线多,增加减负工作落实的难度;学校组织管理与学生活动开展仍存在形式主义、绩效主义,在中观组织层面阻碍了减负落地;学校责任边界模糊不清,社会力量对学校教育功能的过度依赖;数字技术全面渗透和信息化办公的普及,给教师带来新的繁重负担。

  他建议,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条线部门之间、教育行政部门内部各单位、处室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决策,避免下达各学校的任务和信息意义不明、重复雷同。同时,教育部门应弱化检查、考核和评比中学校活动宣传报道的权重,引导学校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作为活动评价的重点;学校管理者应扭转“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引导教师将学校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有机结合,从而避免教师遭受“双重负担”,并避免唯活动结果论,减轻教师心理压力。对于数字技术带来的负担,有关部门应明确数字技术治理的价值取向,警惕繁杂、琐碎、花哨的数字形式主义,简化、有序化教师报表、统计、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最大化发挥社交App的辅助和服务功能。

  钟景迅表示,要建立规范各类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具体明确,哪类事务坚决不得通过学校摊派给教师,对于仍给学校摊派社会事务的机关单位,学校可以明确拒绝这些事务。而对于屡教不改的行政机关单位,各级政府要建立清晰的问责追责机制,要从源头上卡住进入校园的各类社会事务。建议学校的领导应勇于担当,面对上级部门的各类社会事务摊派,要勇于说不,积极为教师争取更多的工作自主权。

  减负举措

  落实教师减负工作 广东仅有1项社会事务纳入今年省级白名单

  南都记者从广东省教育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持续着眼推动打造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教师减负工作闭环,重点抓实抓好多方面工作,有力遏制社会事务随意进入中小学校园和开展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等加重教师负担问题,让教师真正潜心、静心、舒心从教。

  事实上,早在2020年,广东就出台《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实施方案》,制定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落实举措。今年5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通知,将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有关精神和广东省工作方案传达到省委省政府所有组成部门、部分与教育工作密切的群团组织以及21个地级以上市;召开2024年全省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推进会暨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压实市县级政府扛起落实教师减负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坚决克服上热中温下冷现象,确保全省上下贯通、同题共答、一体推进。

  同样在今年5月,省教育厅在官微官网发布专项整治公告、公布省市县三级举报投诉电话和邮箱,同步要求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本区域发布专项整治公告、畅通举报渠道,发动广大教师和社会大众积极参与监督,加大动态监测核查力度,不定期组织明查暗访,强化源头治理、标本兼治。

  此外,广东省教育厅按照“严格准入标准,严控白名单事项总量”的指导思想,制定操作性较强的社会事务分类和准入标准,同时严格白名单审批报备程序。今年7月,研究并对社会公布省级白名单,共有1项社会事务纳入2024年省级白名单。同时加强对纳入教育教学活动统筹安排和进入白名单事项的规范管理,防范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形式主义和层层加码增加教师负担等情况,并要求市县级白名单原则上与省级白名单保持一致,确保严控全省各级白名单事项总量,牢牢把住社会事务进校园入口关。

  广东省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 2024年省级白名单管理事项(共1项)

  活动名称:“我是小小消防志愿宣传员”消防安全宣传系列活动

  牵头单位:省消防救援总队

  开展时间:9-11月

  开展地点:全省中小学

  实施范围:中小学生

  活动主要内容:活动旨在面向全省中小学生乃至全体社会公众,以逃生技巧、消防基本知识和演练为主,通过开展综合演练、全省中小学生消防主题书画作品征集、青少年消防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将消防安全知识融入到青少年学习生活各个领域,有效提高青少年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技能。

  开展形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验收方式:以综合演练、作品评选等方式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